- 年份
- 2024(7633)
- 2023(10627)
- 2022(9438)
- 2021(8949)
- 2020(7351)
- 2019(17450)
- 2018(17555)
- 2017(33594)
- 2016(18393)
- 2015(20997)
- 2014(21099)
- 2013(20957)
- 2012(19342)
- 2011(17463)
- 2010(17377)
- 2009(15925)
- 2008(15639)
- 2007(13690)
- 2006(12035)
- 2005(10648)
- 学科
- 济(75108)
- 经济(75018)
- 管理(55287)
- 业(50768)
- 企(44005)
- 企业(44005)
- 方法(36879)
- 数学(30733)
- 数学方法(30266)
- 学(18815)
- 中国(18524)
- 农(18412)
- 财(17505)
- 业经(16959)
- 理论(15453)
- 地方(14905)
- 和(14473)
- 贸(12573)
- 贸易(12562)
- 农业(12498)
- 制(12495)
- 易(12167)
- 环境(12143)
- 技术(11496)
- 务(11321)
- 财务(11256)
- 财务管理(11234)
- 教育(11108)
- 划(10949)
- 企业财务(10649)
- 机构
- 大学(270139)
- 学院(266450)
- 管理(109745)
- 济(101556)
- 经济(99145)
- 理学(95392)
- 理学院(94336)
- 管理学(92574)
- 管理学院(92110)
- 研究(86879)
- 中国(63851)
- 京(58769)
- 科学(56472)
- 财(45989)
- 所(43863)
- 农(40986)
- 业大(40303)
- 研究所(40187)
- 中心(38654)
- 江(38033)
- 北京(37416)
- 财经(37268)
- 范(36199)
- 师范(35913)
- 经(33785)
- 农业(32130)
- 院(31681)
- 州(31450)
- 经济学(29457)
- 师范大学(29150)
- 基金
- 项目(184727)
- 科学(144602)
- 研究(134635)
- 基金(133454)
- 家(116075)
- 国家(115113)
- 科学基金(99067)
- 社会(82662)
- 社会科(78243)
- 社会科学(78220)
- 省(71814)
- 基金项目(71145)
- 自然(65859)
- 自然科(64193)
- 自然科学(64181)
- 自然科学基金(63000)
- 教育(61396)
- 划(60560)
- 资助(55775)
- 编号(55768)
- 成果(45201)
- 重点(40784)
- 部(40243)
- 发(38426)
- 课题(37755)
- 创(37752)
- 科研(35223)
- 创新(35055)
- 项目编号(34526)
- 教育部(34279)
- 期刊
- 济(111171)
- 经济(111171)
- 研究(77655)
- 中国(48474)
- 学报(43611)
- 管理(39941)
- 科学(39816)
- 农(36391)
- 财(33498)
- 大学(32109)
- 教育(31219)
- 学学(29742)
- 农业(25585)
- 技术(23302)
- 融(18696)
- 金融(18696)
- 图书(18143)
- 业经(17799)
- 财经(17658)
- 经济研究(16518)
- 经(14956)
- 问题(14505)
- 理论(13974)
- 资源(13661)
- 技术经济(13496)
- 科技(13392)
- 实践(13015)
- 践(13015)
- 业(12908)
- 情报(12560)
共检索到384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一中,夏军,谈戈
本文首先明确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水 -生态 -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机制和过程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认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学科综合研究 ,促进 RS、GIS等信息技术和现有模型方法的结合 ,并考虑区域分异与空间配置问题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方法 研究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永勇 夏军 王中根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基础上,以城市化地区为重点从水循环过程出发,探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规律,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探讨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即: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理论、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系统交互胁迫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提出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到区域“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复合系统中,从水循环动力过程出发,揭示水资源承载力的本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化地区节水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树锋 陈俊合
人工神经网络是复杂非线性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前沿理论,目前在水资源承载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还很少见。结合神经网络基本原理、方法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建立水资源承载力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资源承载力耦合模型。以惠州市为研究区域,预测了未来水平年不同供水保证率下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瓶颈作用;综合评估了研究区域现状和未来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表明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性程度。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理论能较好解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建模问题,计算结果较合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朱一中
水资源承载力是对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对于认识和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关系,论文给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度量与计算方法,包括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需求量的计算,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水资源承载力分量的测度等。西北干旱区是我国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地区,因此,论文就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循环模拟研究、生态需水研究等进行了重点讨论,并认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应加强水文基础与水资源、社会经济学科的综合研究,促进RS、GIS等信息技术和现有模型方法的结合,并重视区域差异研究。
关键词:
水安全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娟 史文兵 穆兴民
科学识别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科学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总结筛选出15个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应用DEMATEL方法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现有水资源的数量,并不断提升水资源质量,能够促进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改变工业生产方式,降低工业耗水量,进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水资源承载力才能提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吉献 李敏纳 宋绪钦
文章首先对各区域的灌溉率、水资源利用率、产水系数、供水模数、用水模数和人均供水量6个主要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最佳的综合与简化,研究其在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同贡献率及综合效应。据此,对河南各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潜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以河南省各地市的统计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河南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董锁成 李泽红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关键词:
中国 水资源 承载力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雁慧 李阳兵 梁鑫源 冉彩虹
为探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从承压、压力、协调、管理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2000~2015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使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R/S分析法预测其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差,其中北纬35°~40°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差,南北两侧地区较好。时空变化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恶化状态,其中东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呈恶化状态,东南大部分地区呈改善状态,西北地区变化不显著。未来趋势上,水资源承载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呈现持续恶化趋势,持续恶化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青海和湖南可能有恶化趋势;其他地区将呈现改善或可能改善趋势。研究结果对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东南沿海地区承载潜力较大,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几乎枯竭,东北及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优势在逐渐丧失,应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系统、管理系统以及承压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压力系统中的污染物排放可控性较大,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祥瑜 赵剑 唐辉
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计算了辽宁省沈阳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经济承载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建立了沈阳市水资源适度承载力数学模型 ,并利用研究区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提出了沈阳市水资源适度人口载量和经济载量。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适度承载力 数学模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桂军 曹相东 齐义军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
关键词:
呼包鄂城市群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奕 魏文寿 崔彩霞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区域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缺水、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应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焉耆盆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通过对系统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综合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其它资源之间的关系,确定出系统的目标、主要决策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求解,预测了研究区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各项指标,为合理分配该区域的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量提供参考;为实现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保成 孙林岩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这种情况,资源承载力概念的提出为资源与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本文将国内外有关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和量化方法的研究作一总体分析,结果表明:(1)国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初始、发展、鼎盛和拓展四个阶段;(2)从横向比较来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在我国以近十年为盛。但研究多集中在资源学科领域和地理环境学科领域,角度大多是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作出系统评价,并借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已有的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春青 邱林 黄强 陈晓楠
在前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载力的新见解,定义了承载力的四要素,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建立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时考虑了农业水资源的两个特殊性,即各种作物的被承载能力及作物的需水和供水过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第三濮清南灌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灌区 农业水资源承载力 量化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