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821)
- 2022(2506)
- 2021(2440)
- 2020(2166)
- 2019(4751)
- 2018(4902)
- 2017(8861)
- 2016(5462)
- 2015(6461)
- 2014(6676)
- 2013(6889)
- 2012(6793)
- 2011(6130)
- 2010(6660)
- 2009(6483)
- 2008(6815)
- 2007(6389)
- 2006(6175)
- 2005(6064)
- 2004(5457)
- 学科
- 济(19126)
- 经济(19081)
- 管理(18211)
- 业(14489)
- 企(11749)
- 企业(11749)
- 中国(7649)
- 农(7478)
- 制(7220)
- 学(6572)
- 财(6493)
- 地方(5380)
- 资源(5116)
- 银(5020)
- 银行(5005)
- 方法(4902)
- 农业(4879)
- 业经(4821)
- 和(4772)
- 行(4764)
- 税(4563)
- 教育(4482)
- 理论(4385)
- 税收(4212)
- 度(4167)
- 制度(4165)
- 收(4161)
- 体(4085)
- 融(3805)
- 金融(3805)
- 机构
- 大学(82615)
- 学院(81581)
- 研究(32813)
- 济(28490)
- 中国(27829)
- 管理(27542)
- 经济(27458)
- 科学(21576)
- 理学(21103)
- 理学院(20816)
- 管理学(20297)
- 京(20216)
- 管理学院(20148)
- 所(19227)
- 财(17377)
- 江(17026)
- 研究所(16748)
- 农(16551)
- 中心(15627)
- 省(14808)
- 北京(14009)
- 州(13771)
- 范(12962)
- 师范(12875)
- 农业(12438)
- 业大(11941)
- 财经(11919)
- 院(11785)
- 经(10444)
- 师范大学(10054)
- 基金
- 项目(44472)
- 研究(32800)
- 科学(32714)
- 基金(29200)
- 家(26424)
- 国家(26145)
- 科学基金(20457)
- 省(18159)
- 社会(18090)
- 社会科(16887)
- 社会科学(16880)
- 划(15246)
- 教育(15093)
- 基金项目(14511)
- 编号(14467)
- 成果(14210)
- 自然(13557)
- 资助(13313)
- 自然科(13020)
- 自然科学(13011)
- 自然科学基金(12753)
- 课题(11023)
- 重点(10369)
- 发(9787)
- 部(9328)
- 年(8807)
- 性(8772)
- 项目编号(8428)
- 科研(8254)
- 计划(8172)
共检索到155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王楠 张宗营 毛志泉 尹成苗
综述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虽然是柑橘、苹果、梨、桃、龙眼、枇杷、香蕉、猕猴桃、李、杏、枣和柿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资源国,但野生种质和名特优地方品种的发掘、创新与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按照遗传变异的来源,果树常规育种主要有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两个途径;果树杂种一代广泛分离,每一次育种都选择杂种优势最强的基因型,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新的营养系品种,并在生产上长期利用,而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3大假说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对‘富士’和‘鲁丽’苹果、‘玫瑰香’葡萄及‘山农酥’梨等新品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分析发现,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并选择遗传背景复杂的品种作为杂交母本,是果树杂种优势高效利用及其亲本选择选配的重要结论;杂交育种是根据产业的品种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进行亲本选择与选配,培育双亲性状互补、杂种优势明显的新品种,而芽变选种是利用体细胞自然突变及其表观遗传对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个别性状进行修缮和改良;因此,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有机结合是解决果树产业品种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3.面对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及关于“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度解读了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的科研思路及其经典案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廷桢
根据国内外杨树育种实践,讨论了杨树遗传育种的一些理论问题:①杨树的育种目标和杂交遗传变异平行性;②从遗传角度分析了交互轮回选择法是一种科学的杨树育种程序;③回交能克服杨树杂种不育和后代夭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会堂 张启翔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花卉种质资源与花卉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作为花卉业发展的基础 ,花卉种质资源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注意 .传统育种方法仍是花卉育种工作的主要方法 ,同时花卉分子育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培育花卉新品种开辟了新途径 ,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
关键词:
花卉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分子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续九如 宋婉 邹受益 张卫东
该文对榆属树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主要包括 :国内外榆树育种材料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现状 ;国内外榆树改良和育种目标 ;选择、杂交及其它非常规育种手段在榆树改良项目中的应用 .文中还对中国榆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途径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榆树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绿豆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绿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绿豆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中国绿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绿豆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
绿豆 遗传 研究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会霞 吴立栓 胡建军 卢孟柱
利用毛细管电泳-AFLP技术,采用EcoRⅠ+3/MseⅠ+3和PstⅠ+2/MseⅠ+3引物组合,对从国内外搜集的37份柳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11对引物共扩增出1580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1399条,多态率在80.65%~94.67%之间,表明柳树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采用NTSYS-pc2.10e软件对3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相似系数0.63时,37份种质分为2大类,一类是乔木柳,一类除小乔木康定柳外,其余都为灌木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基本一致,但筐柳组中簸箕柳P295和沙柳基因组水平上差异较大,P295与银芽柳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果
我国桉树(Eucalyptus)种质资源材料主要来源于桉树原产地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生长最快和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桉树已成为我国南方造林的战略性树种。SSR分子标记技术能为桉树种群遗传多样性调查和种质资源鉴定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有效地促进桉树资源的良种选育与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桉树基因组序列和EST序列进行桉树SSR标记的开发,以42种159份桉树DNA种质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桉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桉树种间亲缘关系,并通过选用种内扩增序列完全保守的SSR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鉴塘
文章依据有关数据,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上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指出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这些国家理应在这方面负起特殊的责任和义务,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应高度重视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文章还以水资源和大气污染为例,分析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上述三者的协调发展战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晨璐 张守攻 孙晓梅
针叶树遗传改良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基因组巨大、杂合度高和世代周期长等特点,针叶树基因组资源开发滞后于作物和阔叶树种,这直接导致了基因组辅助育种工具的缺乏,进而阻碍了林木遗传改良的进程。回顾了近年来针叶树基因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分子标记和转录本在针叶树遗传育种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将使针叶树基因组资源研究进入一个重要和多产的时期,针叶树基因组资源在林木育种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参11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晓华 丁明明 黄秦军
简要回顾了我国不同时期引进的杨树遗传资源。在总结了外来杨树资源对推进我国杨树栽培品种化和育种 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对基因资源研究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资源保存基地,增强今后杨树育种创新能力;扩大资源评价研究的规模和深度,使外来杨树资源利用更 有预见性;杂种杨树的基因渗入可能会改变原有乡土杨树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对人工育成品种导入不育基因是 防止基因污染的关键技术措施,应作为今后推广新品种的一项必备新指标;为应对我国气候变化可能为杨树集约栽 培带来的有益性(栽培区北移和生长期延长)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干旱缺水)及病虫灾害所需求新品种作前瞻性...
关键词:
杨树 遗传资源 引种 存在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涛 董玉峰 王振猛 张鹏远 王卫东 荀守华 秦光华 姜岳忠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 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 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I)分别为1.321 0、0.200 3和0.320 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 2~0.791 9间,平均为0.652 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婉 续九如
该文对应用于果树种质资源鉴定的各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文中介绍了传统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以及蛋白质凝胶电泳方法在果树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应用及能解决的问题 ;论述了目前 5种重要的DNA指纹图谱方法 ,即RFLP、RAPD、小卫星DNA(VNTR)、微卫星DNA(SSR)和AFLP的特点以及在果树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具体应用 ,并对指纹图谱方法在果树遗传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果树 种质资源鉴定 DNA指纹图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跃钧 张媛 蒋燕锋 刘京晶
为揭示中药材黄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种源间亲缘关系,建立了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CoT)方法 ,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和主坐标分析(PCo A)等方法对19份不同种源的黄精PolyGonATUM材料进行分析。从待选的29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SCoT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总共得到500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33.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98个,多态性比率为99.6%,19个黄精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54 0~0.734 0。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黄精种质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CoT分子标记可以为黄精的分类及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中药黄精优良品种的培育及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郭文武 徐娟 丛佩华 王力荣 刘崇怀 李秀根 吴树敬 姚玉新 陈晓流
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中国果树品质改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柑橘、苹果、梨、桃及葡萄等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技术途径与成果、品质性状遗传倾向、芽变机理,并举例阐述柑橘原生质体融合与无核品种创制、功能型苹果及其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早熟核果类果树品种和无核葡萄胚培育种、野生樱桃李资源品种化及转基因缩短童期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针对中国果实品质改良提出几条建议:进一步加强野生果树资源评价及亲本利用研究,努力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协同提升果实品质;进一步开展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芽变机理和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杂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