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7)
- 2023(4615)
- 2022(3940)
- 2021(3670)
- 2020(3264)
- 2019(6860)
- 2018(7142)
- 2017(12256)
- 2016(7328)
- 2015(8436)
- 2014(8895)
- 2013(8334)
- 2012(8204)
- 2011(7279)
- 2010(7684)
- 2009(7321)
- 2008(7199)
- 2007(7139)
- 2006(6550)
- 2005(6236)
- 学科
- 济(22109)
- 经济(22062)
- 管理(20525)
- 业(15918)
- 企(13315)
- 企业(13315)
- 制(9546)
- 中国(9097)
- 学(8296)
- 农(8011)
- 财(7701)
- 体(7235)
- 银(6988)
- 银行(6967)
- 理论(6823)
- 行(6703)
- 教育(6344)
- 方法(6100)
- 地方(5857)
- 融(5821)
- 金融(5814)
- 业经(5545)
- 度(4947)
- 制度(4945)
- 农业(4743)
- 体制(4656)
- 教学(4544)
- 数学(4337)
- 和(4317)
- 数学方法(4184)
- 机构
- 大学(100933)
- 学院(100627)
- 研究(39201)
- 济(33419)
- 管理(33275)
- 经济(32197)
- 中国(31841)
- 理学(25896)
- 理学院(25539)
- 科学(24979)
- 管理学(24857)
- 管理学院(24665)
- 京(23769)
- 农(22136)
- 所(21437)
- 江(20611)
- 财(20107)
- 研究所(18938)
- 中心(18707)
- 省(17376)
- 农业(17189)
- 业大(16390)
- 州(15839)
- 北京(15426)
- 技术(14838)
- 院(14781)
- 范(14746)
- 师范(14521)
- 财经(13772)
- 经(12191)
- 基金
- 项目(60139)
- 研究(45054)
- 科学(44690)
- 基金(39419)
- 家(35405)
- 国家(35024)
- 科学基金(28184)
- 省(25459)
- 社会(24958)
- 社会科(23308)
- 社会科学(23301)
- 教育(21782)
- 划(21187)
- 编号(19874)
- 基金项目(19778)
- 成果(18590)
- 自然(17924)
- 自然科(17485)
- 自然科学(17471)
- 自然科学基金(17119)
- 资助(16669)
- 课题(15576)
- 重点(13984)
- 年(12779)
- 发(12587)
- 部(12217)
- 项目编号(12031)
- 创(11860)
- 体(11827)
- 性(11543)
共检索到184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小红
结合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实际情况,从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建设民生林业以及三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为始点,对自1978年以来建设三北防护林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对建设过程中针对退化林的修复实际状况和进度,以及其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三北防护林中的退化林分修复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绿色屏障 生态修复 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金兆 周心澄 胡建忠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她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伟大创举,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78年的这项生态工程,23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203.72×104hm2,“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从工程开始实施时的5.05%提高到目前的9%,一些重点地区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工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行带、片、网相结合,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封沙育林相结合,造(林)、封(育)、管(护)相结合,丰富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21世纪前50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攻坚期,也是决战期,必须重视科技成...
关键词:
森林培育 “三北”防护林 思考 展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小刚 桑伟东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1977年相比,2004年区内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61%,森林覆盖率增加了5个多百分点。然而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设任务艰巨,急待加快发展步伐。建议: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明晰产权,创新机制,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
关键词:
三北地区 农田防护林 思路 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世东 陈应发
在全面总结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10年取得的5大成就与启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6大问题,提出了今后要切实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流域治理”方式、“近自然林业”模式等对策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文强 支玲
从经营管理和工程评价两个方面,回顾和分析了三北工程建设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评价内容与方法还不能满足工程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特点,将更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引入到三北工程建设中来,提炼科学的评价方法,丰富评价内容应成为研究人员进一步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三北工程 经营管理 工程评价 评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洪江 高中琪 解明曙 王玉杰 李洁
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体系主要由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护滩林、道路防护林及四旁植树等林种构成。多功能防护林布局一是要遵循不同地貌部位的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功能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二是根据防护对象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不同的防护林林种;三是以保障库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使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最有效、最合理地得以利用;四是在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五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六是在树种选择上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林种配置上,网、带、片相结合;七是以防...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多功能防护林 林种布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力中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这已为当今国际社会所认知。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既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俊华 龚固堂 朱志芳 吴雪仙 慕长龙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通过解译获得官司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1万森林资源分布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选取坡度、土层厚、土A层厚、土壤含水率、坡位、土壤类型6个立地特征因子,建立该流域的297个小班物元模型,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再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该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表明:1)本区针阔(桤柏/栎柏)混交林面积为124.39hm2,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松柏)的面积却占27.37%,针叶纯林(马尾松/柏木)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王鹏
该文分析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智能优化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为思想,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根据信息系统的理论,在Microsoft.net平台下研究并实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优化系统。该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向导的方式,提示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并结合应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完成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优化。为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功能,应用该系统对华北土石山区半城子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能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显著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系统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申 朱金兆 吴斌
从防护林体系环境影响的概念入手,对其特征、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评述。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建龙
“三北”防护林经过一、二期的建设有近1333万 hm~3农田实现了林网化,约有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有10%左右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控制,约有4万多 km~2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林地,133万多 hm~3沙荒地辟成了农田,有1000万 hm~2草场得到保护和恢复;初步治理了30%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解决了600多万农牧户燃料奇缺的问题;活立木总蓄积由7.25亿 m~3增加到9.86亿 m~3.一、二期工程虽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政策效应呈递减趋势,制度优势惯性减弱;2.资金支持力度相对下降,与变化的形式和发展要求极不适应;3.比较利益下降,经济引力在许多地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功胜
一、引言当前,普惠金融不仅是一个研究热点,而且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取向。"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一个金融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对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步,但仍是中国金融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二、普惠金融的本质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联合国在2003年12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体系 误区 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