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5)
- 2023(6480)
- 2022(5619)
- 2021(5348)
- 2020(4727)
- 2019(10574)
- 2018(11022)
- 2017(21423)
- 2016(11947)
- 2015(14037)
- 2014(14359)
- 2013(14005)
- 2012(13404)
- 2011(12118)
- 2010(12586)
- 2009(12024)
- 2008(12080)
- 2007(11472)
- 2006(10694)
- 2005(10097)
- 学科
- 济(40696)
- 经济(40629)
- 管理(32291)
- 业(28007)
- 企(22293)
- 企业(22293)
- 制(22061)
- 银(21507)
- 银行(21362)
- 行(20062)
- 中国(17208)
- 方法(15918)
- 融(13903)
- 金融(13896)
- 数学(13685)
- 数学方法(13532)
- 度(13371)
- 制度(13369)
- 财(13254)
- 农(12952)
- 体(11966)
- 业务(10789)
- 学(9543)
- 银行制(9431)
- 体制(9082)
- 业经(8982)
- 贸(8309)
- 贸易(8295)
- 易(8096)
- 理论(8008)
- 机构
- 大学(167684)
- 学院(166438)
- 济(65756)
- 经济(63868)
- 管理(58909)
- 研究(58833)
- 中国(55338)
- 理学(47286)
- 理学院(46754)
- 管理学(46008)
- 管理学院(45683)
- 财(39261)
- 京(37566)
- 科学(33323)
- 所(30738)
- 江(29551)
- 农(29509)
- 财经(28789)
- 中心(28720)
- 研究所(26988)
- 银(26376)
- 经(25826)
- 银行(25276)
- 北京(24735)
- 州(23938)
- 行(23527)
- 农业(23156)
- 业大(21974)
- 范(21785)
- 师范(21526)
- 基金
- 项目(94582)
- 研究(72929)
- 科学(71916)
- 基金(65228)
- 家(56128)
- 国家(55596)
- 科学基金(45708)
- 社会(43519)
- 社会科(41011)
- 社会科学(41000)
- 省(37422)
- 教育(34476)
- 基金项目(33428)
- 编号(31929)
- 划(31523)
- 成果(29051)
- 资助(27910)
- 自然(27471)
- 自然科(26780)
- 自然科学(26767)
- 自然科学基金(26273)
- 课题(23223)
- 部(21298)
- 重点(21180)
- 发(20041)
- 项目编号(19749)
- 性(19612)
- 年(19085)
- 创(18949)
- 教育部(18087)
共检索到292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巧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更加关心金融监管问题。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在发展中因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国际监管体系的差距进行分析,在现今全球化影响和业务创新发展及综合化经营过程中,金融业应注重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前瞻性法律研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构建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标与评价体系、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改进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以合理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职能的发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银行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宇龙 吴健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强
一、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系上存在缺陷。首先,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方面,大区分行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人民银行的分行、省会中心支行、监管办事处的职责一直划分不清,造成有时重复监管,有时无人监管的局面。2001年开始,虽然人民银行总行明确了有关职责,但监管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其次,近几年央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凤军 曲宜
金融业存在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分业经营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混业经营是金融机构可以同时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分业经营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分开经营,经营这些业务的机构之间互不隶属,相互独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民源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思考周民源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和市场金融为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目标,那么,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银行监管的主要手段———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也渐渐变得不适应了,其原有的特点和优势已逐渐消失。建立新的有效的规范化的银行监管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存明
对建立中央银行大监管体系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分行行长黄存明金融监管被明确为中央银行的一项职能,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中央银行监管的起步阶段,很有必要从理论上理清监管的思路,在实践上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大监管路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婵娟
非现场监管作为金融监管的方式之一 ,在整个金融监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 ,非现场监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除监管不规范及体制缺陷外 ,还在于系统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所致。所以本文仅就如何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非现场监管 指标体系 监管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靖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现场稽核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探索一种新的监管体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稽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接着重点设计了一套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的非现场稽核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现场稽核 现场稽核 监管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少锋
网上银行在我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对网上银行的监管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上银行监管面临的问题 ,从法律法规框架、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网上银行监管的对策及原则。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碧云 许高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建立和完善行为监管体系,实行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的"双峰"监管模式成为许多国家金融市场改革的共识和方向。在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集中显现后,金融监管部门愈加重视行为监管。现阶段,对于行为监管还存在理论误区,我国行为监管采取由"一行两会"分业监管的"内双峰"监管模式,尚未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监管功能。进一步强化行为监管,在借鉴和总结发达国家行为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议采取立法先行、完善顶层设计,搭建以维护中小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的安全网,建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层次金融安全防控体系,倡导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金融创新理念等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锦 马明光
本文从社会诚信基础、监管信息系统、监管重点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据国情构建中国特色有效银行监管框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社会诚信 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建松
关于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 ,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也为实际部门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回顾我国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变迁的过程出发 ,对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现实矛盾进行了分析 ,具体讨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既相对独立又保持一定粘连的必然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确立“大统一、小分设”体制的方案 ,相应给出了具体解决银行监管体制若干矛盾的思路 ,对改进银行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也进行了展开分析。
关键词:
银行监管体制 对策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阳 张佳睿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巨大的融资缺口,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银行信贷渠道取得融资,从而转向影子银行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同时,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监管套利的结果。影子银行的业务在监管视线之外,扩大了整个社会信用创造的范围,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对政府的产业政策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影子银行对满足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地直接禁止或强制转型都是不可取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是消除利用利率双轨制进行融资套利的根本途径,是有效控制影子银行体系不合理扩张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风险 监管 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