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5181)
2022(4528)
2021(4609)
2020(4138)
2019(9143)
2018(9306)
2017(18341)
2016(10526)
2015(12365)
2014(12671)
2013(12961)
2012(12525)
2011(11020)
2010(11759)
2009(11455)
2008(11908)
2007(11045)
2006(10264)
2005(9782)
2004(8370)
作者
(30022)
(24691)
(24318)
(24093)
(15664)
(11613)
(11366)
(9364)
(9221)
(9207)
(8267)
(8229)
(8021)
(7830)
(7794)
(7491)
(7228)
(7224)
(7188)
(7154)
(6746)
(6094)
(5979)
(5780)
(5694)
(5668)
(5589)
(5581)
(5162)
(4848)
学科
(39543)
经济(39483)
管理(34490)
(29778)
(25976)
(24179)
企业(24179)
中国(16814)
(14966)
方法(14864)
财政(13099)
(12995)
数学(12582)
数学方法(12368)
(11566)
财务(11544)
财务管理(11491)
(11197)
企业财务(10852)
(10802)
银行(10793)
(10563)
(10198)
(9281)
制度(9272)
(9272)
(8434)
地方(8082)
业经(8069)
教育(7931)
机构
大学(152114)
学院(151252)
(62073)
经济(60478)
管理(52925)
研究(50821)
中国(44087)
(43924)
理学(42380)
理学院(41940)
管理学(41316)
管理学院(41026)
(33135)
财经(29164)
科学(27916)
(26818)
(26765)
(25829)
中心(24156)
研究所(22611)
北京(22489)
(21429)
(20847)
财经大学(20776)
师范(20719)
(20343)
经济学(19389)
(18244)
(17352)
经济学院(17279)
基金
项目(76896)
研究(62947)
科学(57977)
基金(51965)
(42524)
国家(42079)
社会(37532)
社会科(35288)
社会科学(35276)
科学基金(34683)
(30423)
教育(30370)
编号(28664)
成果(27794)
基金项目(26102)
(24954)
资助(22820)
课题(20520)
自然(19024)
自然科(18466)
自然科学(18458)
自然科学基金(18067)
(18008)
项目编号(17943)
(17629)
(17369)
重点(17178)
(15973)
(15467)
教育部(15449)
期刊
(81779)
经济(81779)
研究(58621)
(39428)
中国(36329)
教育(22887)
(21820)
金融(21820)
管理(20735)
(19410)
学报(19274)
科学(16083)
财经(15572)
大学(14969)
(13350)
学学(13280)
经济研究(13123)
技术(12851)
业经(12844)
农业(12028)
问题(11559)
图书(11163)
会计(10434)
(10183)
理论(9558)
(9429)
财会(9013)
(8595)
财政(8595)
实践(8559)
共检索到268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智  
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学经历了创建、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基本形成了以财政学原理(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总的指导思想,研究财政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为核心的财政学体系框架.近几年对财政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从不同方位研究和完善财政学科体系.财政学的发展研究就是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研究财政学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财政学原理与发展的研究,对财政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的功绩是不容否定的.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定性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关于振兴财政若干问题的思考湖北省财政厅《振兴财政》课题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实现财政振兴。这是摆在全体财税工作者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要实现财政振兴,必须按照建设效益财政的思路建立起职能健全、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新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1998 年下半年以后, 中央把宏观调控的重点, 放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即运用适当规模的财政赤字和向商业银行增发国债, 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作为启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 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和货币政策的配套, 就不可能把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 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 是不会持久的。这就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着眼点, 要放在鼓励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上, 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 才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宇光  阎彬  
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当前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比重的变化和目前财政收入的实际规模,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取向,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初步分析。一、基本出发点和重要思路研究财政收入比重问题的实质在于分析一国财政规模是否适度。经验及理论分析均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是决定一国财政收入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发展水平是前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体富  
研究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分类中,一直将财政学列入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这曾为大家所接受。但目前在财政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从财政的性质(本质)、财政学在西方经典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何看待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问题、关于"财政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以及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等,多角度论证了财政属于经济范畴,财政学属于经济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国家支配社会较多份额的资源,决定了必须有专门的学科对此加以研究。财政学具有天然比较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财政学人曾努力嫁接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但这仍不足以应对现实巨变的挑战。中国财政学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科发展史中汲取经验,需要整合本土资源、放眼世界,并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政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个论断不仅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财政理论和财政学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本文根据这个论断对财政学对象进行新的思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松武  
推动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是近期我国财政学界的一件大事。如何将具备多学科属性的财政学与国家治理有机融合也是一件学术难事。为了凝聚学术共识,提高理论创新效率,几个基本理论命题急需讨论,它们是:"国家治理财政学坚持什么国家观"、"坚持什么国家治理观"、"国家治理财政是财政的本质还是类型"、"国家治理财政学采用什么研究范式"以及"构建什么主题叙事逻辑"等。在对以上基本命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的三个可行方向,即坚持财政学的普世性导向、坚持财政学的融合发展方向以及坚持渐进主义的学科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平新乔  
在通常的经济分析里,所谓的资源有效配置只是指商品、生产要素这类物质资料如何按人类的偏好而进行最佳的交易、生产、分配或再分配。但这并不是完整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还应包括机会的配置、风险的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良初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及基本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丽生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金海  陈珊  
研究财政支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为指导,按照实践检验财政支出实效的理念和理解,提出提高总量、调整结构和改进措施。本文运用创新思维针对财政支出的数据比较、问题分析、事务调查和立法法制进行交流与研究,积极倾向财政支出效益的正确主张,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锦华  
财政社会学注重解释在不同财政体制下国家的政治形态和不同政治形态的国家在财政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变化,从而使财政制度成为理解和分析国家形态—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三维度间关系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财政社会学强调"税收讨价还价—政治民主模式"的政治价值取向,并由此将税收国家与政治民主相对应。面对这种制度变迁路径下所产生的"中国困惑",财政社会学提出了税收制度改革和"国退民进"的解决方案。在构建中国财政学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但同时需扬弃其现有理论中特定的话语特权和政治价值判断,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来构建未来中国的财政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维壮  
财政支出中若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思考姜维壮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预算内)支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绝对规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1980年的1212.73亿元提高到1996年的7914.38亿元,,提高了5.53倍),在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促进经济和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