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285)
2022(2902)
2021(2873)
2020(2536)
2019(5849)
2018(6119)
2017(13102)
2016(7022)
2015(8405)
2014(8578)
2013(8778)
2012(8587)
2011(7857)
2010(8094)
2009(7835)
2008(8058)
2007(7750)
2006(7346)
2005(7028)
2004(5947)
作者
(21180)
(17246)
(16948)
(16549)
(10796)
(8068)
(7972)
(6554)
(6445)
(6339)
(5794)
(5699)
(5559)
(5411)
(5371)
(5338)
(5057)
(5053)
(5021)
(4882)
(4575)
(4379)
(4079)
(4003)
(3986)
(3963)
(3939)
(3767)
(3531)
(3381)
学科
(27401)
经济(27366)
管理(18208)
(17687)
银行(17542)
(16527)
(16318)
(15375)
(12735)
企业(12735)
方法(12704)
中国(11637)
数学(11180)
数学方法(11122)
(10254)
制度(10253)
(10032)
金融(10031)
业务(9691)
银行制(8438)
(7835)
(7534)
(6413)
贸易(6403)
(6320)
(6272)
体制(5452)
业经(5314)
(5243)
税收(4940)
机构
大学(106068)
学院(105115)
(45817)
经济(44671)
管理(38502)
中国(36389)
研究(34606)
理学(30915)
理学院(30607)
管理学(30280)
管理学院(30077)
(27232)
(23636)
(21145)
财经(20440)
银行(20308)
(18888)
(18302)
科学(17803)
(17584)
(17222)
中心(16961)
北京(15818)
(15495)
研究所(15186)
财经大学(15145)
经济学(14793)
(14608)
(13847)
金融(13620)
基金
项目(54552)
研究(43769)
科学(41654)
基金(38212)
(31433)
国家(31157)
社会(26640)
科学基金(25894)
社会科(25252)
社会科学(25243)
教育(20683)
(20643)
基金项目(19764)
编号(19657)
成果(17829)
(17453)
资助(16564)
自然(14479)
自然科(14032)
自然科学(14027)
自然科学基金(13763)
课题(13501)
(13029)
项目编号(12279)
重点(12025)
(11992)
(11525)
教育部(11405)
(11158)
(10952)
期刊
(54391)
经济(54391)
研究(41319)
(29529)
金融(29529)
中国(22372)
(20191)
管理(14406)
(14030)
教育(12182)
学报(12003)
科学(11257)
财经(10804)
大学(9280)
(9135)
经济研究(9001)
业经(8861)
技术(8740)
学学(8499)
理论(8374)
问题(8214)
实践(7670)
(7670)
(7451)
农业(7318)
国际(7108)
(5847)
论坛(5847)
商业(5810)
图书(5709)
共检索到183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卢玉梅  王延华  孙静怡  
资格框架作为一种资格的等级制度,在实现资格互认与转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梳理分析资格框架国际实践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建立我国学习成果框架,确定框架等级、等级描述、学习成果类型及其所属领域,以此整合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为实现继续教育领域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鹏  
从"学分银行"的构建理论谈起,阐述了我国成人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原则:致力于为终身教育服务、符合自由开放的属性特征、规则制定要恪守公平公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分银行"的成人教育框架设计思路:在时间维度上构建成人教育的学分累积系统、在空间维度上构建成人教育的学分兑换系统、建立成人教育的统一学分管理网络系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海东  邓小华  
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诸多实践探索中,学分银行与资历框架作为两项制度创新形式受到格外重视。本文重点梳理了过去一段时期以来,这两项新制度在国家宏观政策推动下的建设探索情况。以部分先行试点地区或机构为例,系统分析了我国新制度探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遇到的问题与阻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的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阎坤  杨元杰  
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已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攻坚战,其中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则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鉴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构建应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角度出发,科学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通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健全公司治理组织体系、合理配置职责权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健全外部治理等措施,实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富有成效的改革,促进金融部门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颖  井淼  
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应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视角 ,结合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经验 ,寻求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监管的有益启示 ,构建合理、有效的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汪远  
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具有维护金融稳定、推进金融改革、改进金融服务的职责。只有积极探索加强风险管理的途径,才能保障基层央行有效履职。本文在人民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人民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设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梁维和  
在分析目前情况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投资银行体系的设想 :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定义为政策性投资银行 ;在重组的基础上 ,组建几家资本金达100亿元的证券公司 ;增加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使“全国性、区域性 ;经纪类、咨询类、综合类 ;对内、涉外 ;政策性、商业性 ;中资、合资、国外的”投资银行机构并存。文章还呼吁大力开展现代投资银行业务 ;考虑投资银行在港澳上市问题 ;完善有关法规 ;理顺监管关系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倩  
国家资历框架是一个国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本制度体系。以国家资历框架为基准,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标准体系,是区域性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重心与实施的依据。研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学分银行制度及其标准建设的先进经验可知,区域性学分银行标准体系构建的重点是基于国家资历框架顶层设计,在地方行业能力标准、认证能力单元、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先前学习成果认证、数字化资历名册、质量保证与评价等方面,探索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国珍  李寰  
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与应用的前提是设计与开发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在基于资历框架的学分银行平台建设上做了先行探索。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平台建设与运维实践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资历框架设计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平台业务框架和平台技术架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学忠  
关于建立房地产银行的设想曹学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的房地产总价值达3.82万亿元。预计到2000年,我国房地产总价值量可达4.62万亿元。为了使数额如此巨大的房地产价值量能有效运转,建立房地产银行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孔宁宁  
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发展能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基于ROE业绩评价体系和西方商业银行盛行的RAROC业绩评价方法,均因单纯依赖财务指标分析而难以适应管理战略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有鉴于此,为促进改善经营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传统的财务分析基础上,结合外部经营环境分析和内部业绩动因分析,构建一个全面业绩评价框架,用以容纳各种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并用战略将其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经营战略与业绩评价的紧密协调,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连丰  金晶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操作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风险。对操作风险的控制既要密切结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环境,又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经验。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了操作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曲绍强  解丽娟  
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本文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以下称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系统特征、设计思路和管理框架构成与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荣华  向会许  朱朝晖  
目前,西方多数中央银行均已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而我国人民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与人民银行整体状况相适应并指导人民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对此,本文拟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阐述,提出构建人民银行风险管理框架的一些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