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2)
2023(10734)
2022(8897)
2021(8017)
2020(6475)
2019(14178)
2018(14118)
2017(25401)
2016(14289)
2015(16013)
2014(16498)
2013(16011)
2012(15575)
2011(14352)
2010(14798)
2009(13593)
2008(13512)
2007(12571)
2006(11599)
2005(11028)
作者
(44573)
(36938)
(36835)
(34745)
(23500)
(17713)
(16708)
(14482)
(14188)
(13503)
(12699)
(12613)
(12163)
(12031)
(11767)
(11452)
(11054)
(10886)
(10736)
(10540)
(9800)
(9383)
(9086)
(8600)
(8501)
(8407)
(8405)
(8168)
(7788)
(7604)
学科
(62967)
经济(62890)
管理(37977)
(34276)
(25497)
企业(25497)
地方(23723)
中国(23681)
(19628)
方法(15671)
业经(15325)
(14759)
(14151)
(13521)
银行(13496)
地方经济(13436)
农业(13415)
(13293)
金融(13285)
(13210)
(12762)
数学(12618)
数学方法(12392)
(11687)
技术(11024)
环境(11010)
理论(10455)
(10318)
(10088)
教育(9903)
机构
学院(205103)
大学(202120)
研究(81278)
(79207)
经济(77090)
管理(70305)
中国(62747)
理学(57291)
理学院(56474)
管理学(55380)
管理学院(54988)
科学(51048)
(46497)
(43132)
(39190)
(39062)
研究所(38609)
中心(37073)
(36637)
(31760)
师范(31391)
北京(30288)
农业(30268)
(29980)
业大(29814)
(29520)
(29329)
财经(28364)
技术(26547)
(25302)
基金
项目(128393)
科学(99625)
研究(97855)
基金(86643)
(76413)
国家(75660)
科学基金(62710)
社会(59011)
社会科(55733)
社会科学(55722)
(54229)
(45202)
基金项目(44580)
教育(44194)
编号(41522)
自然(37824)
自然科(36876)
自然科学(36859)
自然科学基金(36121)
成果(35953)
资助(34916)
(34649)
课题(31446)
重点(29917)
发展(27835)
(27367)
(27020)
(26284)
(25592)
创新(25316)
期刊
(105180)
经济(105180)
研究(69483)
中国(57027)
(38024)
教育(34165)
学报(33921)
科学(30742)
(29560)
管理(28962)
农业(25338)
(25145)
金融(25145)
大学(24921)
学学(22850)
技术(20031)
业经(18996)
经济研究(15980)
图书(13900)
财经(13842)
问题(13350)
(12970)
(12497)
论坛(12497)
(12057)
科技(11966)
职业(10415)
(10255)
(10233)
书馆(10147)
共检索到352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锐兰,刘思峰,党耀国  
区域科技发展目标并不是单一指标,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指标体系。文章在分析了构建区域科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的逻辑出发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以江苏省科技发展目标为例,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并指出了在指标选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本海  
一、区域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根据区域持续发展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区域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指标(E)1.经济总量E1(1)GDP(E11);(2)GDP年均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2);(3)人均GDP(E13);(4)人均GDP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4)。2.经济结构E2(1)农业占GDP的比重(E21);(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E22);(3)高新技术产值占GDP的比重(E23);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强  周丽琴  
建立科学、适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衡量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针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区域的特点,本文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刘奕玮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236个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及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全国及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持续提高的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中部和西部,中部略优于西部。分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最快并成为促进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绿色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则有所下降;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直辖市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维度;市场化程度、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对省会(首府)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赋能显著;市场化程度和科技创新则是副省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因素。基于此,应进一步巩固头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省会(首府)城市、头部梯队城市等在城市群中的带动作用,并因地制宜增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喆   赵文杰   张峰   杨冰莹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的袭来,国家与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及路径迎来革新,科幻作为象征科技创新与想象力的文化类型,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时代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生机活力。然而,目前针对区域科幻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将“科幻”视为涵盖文化、产业、人类精神等诸多方面内涵的伞式术语,探索性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的区域科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长期系统性监测城市科幻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以促进区域科幻发展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遵循科学和实用性、稳定和动态性、可测和可比性以及完备和代表性原则,从科幻创意生态、科幻产业发展、科幻赋能能力3个维度出发,综合各维度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域统计年鉴、研究报告、专业数据库、其他网络信息来源和人工数据支持等不同来源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一套三级结构的区域层面科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以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科幻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各有亮点,与目前中国区域科幻发展实际基本相符。针对中国城市科幻发展现状和未来提升路径,提出充分发挥“领头角马”引领作用、大力挖掘城市特色优势资源和促进科技与科幻产业“双向奔赴”等三方面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霍艳芳   唐海莹   胡慧君  
在对国内外区域物流、区域智慧物流评价体系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遵循指标选取的原则,从物流经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务量以及智慧物流中的“智慧”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区域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了以往的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熵权-灰色度关联法的区域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提出了评价思路,基于天津市、深圳市、上海市、宁波市、武汉市和郑州市等六个地区2020-2022三年的相关数据,对其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本研究可以为我国区域智慧物流发展提供导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恒  
研究和探讨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软环境质量评价的问题,构建了软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在论述区域物流产业体系及其软环境相关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物流需求、物流成本、物流供给、物流发展环境和物流效益等五个维度构建了软环境质量评价的子系统模块,并对每个子模块给出了其各自的具体评价量化指标,最后选择了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12个样本城市作为区域物流产业软环境质量评价的数据样本,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评价了上述样本城市物流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并给出了改善和提高软环境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亮  王英  
在详细阐述开放型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开放基础、开放规模、开放结构和开放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4个指标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囊括了前人研究的大部分成果,并主要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质量与效益方面进行了补充与拓展研究。以东部沿海开放程度较高的七省市为例,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年七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排序,结果显示,七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和山东,印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余颖琳  赵黛青  陈勇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估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等政策议题,初步建立了整合性的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广东、山西、青海和新疆这几个典型区域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了分析,检验了本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和权重设定的合理性,并对四省区构建可持续能源发展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文章突破从速度、规模等单一指标去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表象,创新性地概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同时构建了产业导向性、产业带动性、产业市场化、产业创新性、产业效益性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七个二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8个省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综合质量领跑,但产业创新"掉队";中部省份创新能力突出,但市场拓展"缺位";西部省份市场表现积极,但产业反应"冷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丹林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任雪  汤美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定量研究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监测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本文在认真研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民生福祉4个领域,区域和城乡2个维度,共20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本文重点阐述构建清华大学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  樊杰  
区域发展差距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区域发展差距测度指标体系反映了区域发展差距研究从单要素、单指标走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测度的发展趋势。本文在进行区域发展差距概念界定、构成要素类型划分,以及阐述构建区域发展差距测度指标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发展差距构成要素进行甄别、归类和属性特征分析,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以衡量民生质量为导向的区域发展差距宏观和微观测度指标体系。宏观测度指标体系由3个综合指标、18个要素指标和54个属性指标构成;微观测度指标体系由3个综合指标、14个要素指标和70个属性指标构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求实  沈红  
本文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分析了区域社会大系统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