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2)
- 2023(15732)
- 2022(13547)
- 2021(12341)
- 2020(10406)
- 2019(23719)
- 2018(23313)
- 2017(45106)
- 2016(24712)
- 2015(27073)
- 2014(26823)
- 2013(26703)
- 2012(24752)
- 2011(22573)
- 2010(22479)
- 2009(20613)
- 2008(20210)
- 2007(18009)
- 2006(15859)
- 2005(13391)
- 学科
- 济(99642)
- 经济(99520)
- 管理(67656)
- 业(67647)
- 企(52690)
- 企业(52690)
- 方法(47433)
- 数学(41641)
- 数学方法(41221)
- 农(35774)
- 中国(24970)
- 财(24590)
- 业经(24088)
- 农业(23810)
- 学(23524)
- 地方(19673)
- 制(18207)
- 贸(18104)
- 贸易(18098)
- 易(17517)
- 理论(15474)
- 务(15274)
- 财务(15214)
- 财务管理(15185)
- 技术(15150)
- 环境(15082)
- 融(14708)
- 金融(14706)
- 银(14522)
- 银行(14447)
- 机构
- 大学(358626)
- 学院(356112)
- 管理(138477)
- 济(137774)
- 经济(134828)
- 理学(121402)
- 理学院(119993)
- 研究(119880)
- 管理学(117774)
- 管理学院(117142)
- 中国(87354)
- 科学(78399)
- 京(75416)
- 农(71097)
- 财(61985)
- 所(61443)
- 业大(60508)
- 研究所(56575)
- 农业(55383)
- 中心(54080)
- 江(51266)
- 财经(50790)
- 范(47212)
- 北京(46867)
- 师范(46635)
- 经(46337)
- 院(42739)
- 经济学(41535)
- 州(41445)
- 财经大学(37936)
- 基金
- 项目(251711)
- 科学(196616)
- 基金(183001)
- 研究(177541)
- 家(162622)
- 国家(161250)
- 科学基金(136887)
- 社会(112371)
- 社会科(106301)
- 社会科学(106276)
- 省(98682)
- 基金项目(97898)
- 自然(91057)
- 自然科(88932)
- 自然科学(88904)
- 自然科学基金(87331)
- 划(83652)
- 教育(80848)
- 资助(74757)
- 编号(70786)
- 成果(56947)
- 重点(56606)
- 部(54890)
- 发(53215)
- 创(52066)
- 科研(48752)
- 课题(48743)
- 创新(48610)
- 计划(47437)
- 教育部(46375)
- 期刊
- 济(148021)
- 经济(148021)
- 研究(100089)
- 农(68081)
- 学报(67738)
- 中国(63209)
- 科学(58682)
- 大学(50186)
- 学学(47750)
- 管理(46459)
- 农业(45828)
- 财(44477)
- 教育(35761)
- 融(30241)
- 金融(30241)
- 技术(27062)
- 业经(26897)
- 财经(24705)
- 经济研究(23045)
- 业(21119)
- 经(20949)
- 问题(20014)
- 版(19746)
- 业大(18835)
- 科技(18545)
- 图书(17717)
- 理论(16773)
- 技术经济(16525)
- 资源(15445)
- 商业(15439)
共检索到503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军
村落社会对制度的需求仍然遵循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的规律,这决定了村民对法律的需求曲线,进而看出法律在村社中的供给效用。来自南北两村的调查发现,法律在村落中供给效用低势化是因为村落内生秩序中的非正式制度替代、补缺了正式法律的空间,成本的选择也倾向于非正式制度。所以,非正式制度和正式法律都是公共产品,一起参与了制度市场在村落中的竞争。
关键词:
法律供给效用 非正式制度 双重合法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纯阳 屈海林
本文基于社区依恋的多维性视角,以社区依恋的四个维度作为中介变量,建立社区意义、社区参与、社区依恋、社区满意和社区居民保护行为的结构关系模型,以福建土楼为例,实证分析社区居民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社区满意的调节作用,揭示在满意程度不同的居民中,社区依恋对居民保护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依赖、社区认同和社区情感均对居民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区依赖的影响最大,其下依次为社区情感和社区认同;(2)社区意义通过社区依赖、社区认同和社区情感对居民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3)社区参与通过社区依赖和社区情感对居民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4)社区满意分别对社区依赖与社区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灵 徐建斌 杨文越 曹小曙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灵 徐建斌 杨文越 曹小曙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晓平 尹书华 孙艺萌
政府信任是政治学、社会学新兴的研究领域,旅游研究对此鲜有涉及。文章以旅游地居民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标,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从政府信任的制度理论、文化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3种理论视角,构建了6个理论假设维度。以广东省开平市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村3个村落为研究案例地,展开实证调研,运用SmartPLS 3.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居民决策权、人际信任、文化价值观和感知利益对政府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对政府信任影响不显著;且政府绩效与人际信任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文化价值观,最后是居民决策权和感知利益。研究为旅游地政府的善政良治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地居民 政府信任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族周 胡希军 钱惠 廖坤富 黄小兵 刘云 韦宝婧
传统村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建筑艺术等重要价值。文章以福建省的49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统计分析和历史文献梳理等方法,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传统村落呈显著的集聚模式,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表现为“多中心集聚”分布格局,北部密集、南部稀疏,并以福建省中部为中心向两端逐渐减少,同时沿着古驿道和流域呈多带状分布。(2)福建省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元代以前,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随着朝代更替,分布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偏移,分布范围扩增且方向性明显增强。(3)传统村落的形成和演化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影响传统村落建村的选址和布局,而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因素则影响其发展和演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松 张小军
以徽州地域119个中国传统村落(截止到2016年底)为样本,通过实际调研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过程。根据旅游开发的主体力量,徽州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经历了自主探索(1979—1996年)、外资注入(1997—2011年)、整合提升(2012年至今)三个演变阶段,各个阶段在旅游开发模式、经营组织方式、产品类型、品牌形象、经济效益、利益主体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零星分布(点状)—南北组团(板块)—全域扩散(面状)的演进态势。研究表明,村落自身禀赋作为基础性力量,市场需求作为决定性力量,政府政策和管理作为主导性力量,交通改善、节庆促销、精英人士等支持因素作为促进性力量,共同推动着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咪 芮旸 王成新 姬宇 李雅楠
以吴越文化区内国家首批公布的241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利用Arc GIS 10.2等软件探究吴越文化区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越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呈集聚分布,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与热点区分布相似:(1)西部的皖南山区和西南部的浙南山地地区为高密度集聚区,其中黄山市歙县、黟县,丽水市松阳县及上饶市婺源县均为二阶热点区;(2)在文化亚区尺度上,新安文化亚区密度最大,越文化亚区分布数量最多;在聚落景观区尺度上,传统村落集中于皖南古徽州聚落景观区、浙中丘陵盆地聚落景观区和浙南中山聚落景观区;(3)地形、中心城市影响以及历史文化因素为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3个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陆海云 黄震方 朱志刚
文章选择中国8155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从空间分布类型来看,传统村落整体上南多北少,呈现集聚分布的形态。(2)从空间分布均衡性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分布的态势,且有较高的集中度。(3)从空间分布密度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大致形成五大集聚区,分别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集聚区、东南沿海及其周边集聚区、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集聚区、云南边境集聚区、青海—甘肃两省交界集聚区。(4)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影响早期传统村落选址,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传统村落的保留及后期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从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政策环境和民族风俗等4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改芳 李亚茹
文章以山西省古村落煤转旅个案现场为调研对象,以经济转型理论为基础,对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和沁水县的6个古村落进行质性分析,探索乡村集体经济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过程中,促进其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演化规律。通过对经济转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多角度构建乡村集体经济转型不同阶段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6个古村落实地文本数据进行扎根分析,探索乡村煤转旅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集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存在着动态演化的特征:转型起步阶段,集体资产和资源基础、基层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影响因素 演化路径 质性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改芳 李亚茹
文章以山西省古村落煤转旅个案现场为调研对象,以经济转型理论为基础,对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和沁水县的6个古村落进行质性分析,探索乡村集体经济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过程中,促进其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演化规律。通过对经济转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多角度构建乡村集体经济转型不同阶段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6个古村落实地文本数据进行扎根分析,探索乡村煤转旅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集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存在着动态演化的特征:转型起步阶段,集体资产和资源基础、基层组织自治水平、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强;进入转型发展阶段,社会资本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成为古村落可否跨越发展瓶颈期的关键;成熟阶段,成立合作型集体旅游企业,借助企业的市场化导向推力,加强社区网络建设,重建地区文化价值体系,进而提升古村落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集体经济成功转型。研究结果回应了经济转型理论中促使经济变迁的关键因素在古村落煤转旅实践中的作用,古村落资源的集体产权性质、乡村亟待重建的意识形态、国家治理效率目标下的村社自组织创新是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理论维度。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影响因素 演化路径 质性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银娣 谢双喜 李伯华
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挖掘对村落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通用的单维价值评价标准挖掘性不强、地域性较弱等特点,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价值特色、保护管理、现状条件三个目标层出发,以多维价值评价方法为切入点,结合已有指标体系融入地域性指标因子,构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村落多维价值可以从传统产业经营价值、人居环境风貌价值、资源开发潜力价值和历史遗产纪念价值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传统村落内部发展现状差异明显,不同村落不同维度的价值发展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村落现存核心价值和村落发展现状,可将传统村落划分为四种保护类型的村落,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为传统村落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多维价值 实证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彬 陈园园 虞虎 刘思怡 熊启昊 王立龙
开展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乡村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皖南地区典型的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从游客体验视角,构建了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因素恒等性检验。结果表明:影响西递、宏村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的旅游体验因素有文化认知、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学习认知4种类型;从路径系数来看,案例地研学旅行者的文化认知(0.510)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情感体验(0.340)和审美体验(0.224)次之,学习认知(0.212)位居最后;论文构建的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跨样本稳定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西递、宏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和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纯阳 黄福才
文章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界定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并借鉴"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价法",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对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在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等3个维度上存在不同差异,而且根据这3个维度可以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细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在村落遗产地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等各不相同,对于村落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段瑞君 王风云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供给因素对物价变动的影响,结论表明:原材料成本对物价变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工资次之,物价预期的影响非常微弱。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我们发现物价水平对原材料成本冲击的反应最为敏感,并且工资、原材料成本和物价预期的冲击对物价水平都具有较长的持久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