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175)
2022(2814)
2021(2682)
2020(2392)
2019(5376)
2018(5510)
2017(10184)
2016(6020)
2015(6976)
2014(6975)
2013(7260)
2012(6867)
2011(6072)
2010(6400)
2009(6185)
2008(6514)
2007(6321)
2006(6046)
2005(5964)
2004(5380)
作者
(16674)
(13582)
(13417)
(13244)
(9026)
(6481)
(6335)
(5247)
(5185)
(5182)
(4782)
(4718)
(4691)
(4549)
(4434)
(4291)
(4231)
(4151)
(4070)
(3885)
(3798)
(3341)
(3322)
(3281)
(3218)
(3138)
(3138)
(3063)
(2810)
(2784)
学科
管理(28665)
(21729)
(21413)
企业(21413)
(19235)
经济(19203)
(11824)
方法(8782)
(8763)
财务(8738)
财务管理(8713)
企业财务(8316)
(7658)
数学(6736)
数学方法(6654)
(6572)
银行(6572)
(6079)
中国(5639)
理论(5581)
(5253)
业经(5037)
(4731)
金融(4731)
(4600)
制度(4599)
(4460)
(4191)
经营(4127)
(4112)
机构
大学(81244)
学院(79224)
管理(32507)
(31478)
经济(30401)
中国(27641)
研究(25352)
理学(24023)
理学院(23760)
管理学(23541)
管理学院(23334)
(22489)
(18308)
(16053)
财经(15101)
中心(14115)
(14017)
银行(13605)
(13573)
(13009)
(12970)
科学(12793)
(12644)
北京(12256)
人民(12040)
(11261)
财经大学(11184)
研究所(10884)
国人(10268)
中国人(10192)
基金
项目(38053)
研究(30065)
科学(29219)
基金(27050)
(22233)
国家(21995)
科学基金(19152)
社会(18049)
社会科(17125)
社会科学(17118)
教育(14744)
(14006)
基金项目(13353)
编号(12761)
资助(12735)
成果(12408)
自然(11913)
(11876)
自然科(11584)
自然科学(11583)
自然科学基金(11398)
课题(9369)
(8959)
(8734)
项目编号(8358)
重点(8264)
教育部(8102)
(7800)
人文(7770)
大学(7770)
期刊
(44160)
经济(44160)
研究(31561)
中国(24075)
(21968)
(19955)
金融(19955)
管理(17099)
教育(11364)
学报(9070)
科学(8877)
财经(8594)
(7945)
技术(7897)
大学(7457)
(7385)
会计(7082)
图书(7070)
学学(6421)
财会(6230)
经济研究(5899)
书馆(5590)
图书馆(5590)
业经(5285)
(5261)
问题(5039)
理论(5012)
国际(4729)
实践(4467)
(4467)
共检索到156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军伟  
在外债管理问题上,本币外债和外币外债或实行统一监管,或差别化管理,从汇率风险、宏观影响、偿付能力等角度分析,各有利弊。如何抉择,关键看管理目标。而不同管理部门管理目标之间的差异,需要顾全局、看长远,进行最优政策分析和选择,守住风险底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必然要鼓励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必然造成我国人民币外债的增长。本文通过对比阿根廷、美国在本世纪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分析外债本币化对降低负债国对外偿付风险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推动我国外债本币化具有的几大好处,并对如何对人民币外债进行有别于外币外债的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少伟  计岱琳  张乐乐  
为强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0年3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并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的便利化程度。在持续贯彻"放管服"总体要求和当前跨境融资管理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亟须探讨如何系统地改革简化当前外债登记管理模式,契合进一步开放诉求,持续提升境内企业利用境外资金的便利化程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洋  
通过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外债管理制度,分析当前外债管理的调整原因、变化特点,概述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下本外币一体化宏观审慎跨境融资改革和中长期外债管理改革。建议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应注意与中长期外债备案管理进行有效的衔接;逐步引入价格型管理工具,直接作用于有效跨境融资的管理;完善信息监管信息,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全口径跨境融资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海涛  李乃文  邵良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窦智海  
近年来短期外债迅速增长,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当前短期外债管理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应在数量控制、账户管理、逾期监管、贸易信贷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加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简锦恩  
理论上,管制政策及其措施存在一个效用周期。回顾和反思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监管29年的经验,本文认为应当摒弃"投注差"普适性管理办法,以紧密围绕外商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差异化管理为切入点,将单一数量均衡管理模式优化为统筹数量结构均衡管理模式,适时开启新一轮政策周期,实现在新形势下利用外资与防范外资冲击的合理均衡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伯颖  
目前,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外债管理机构,是导致外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八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利用外资的工作将逐步引向深入,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分散的外债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外债管理机构,乃是我国外债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对我国现行外债管理体制的评价我国现行的外债管理体制是属于分散型的.从已经开放的对外借债窗口上看,可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晋祥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外借款,在我国发展迅速。到1992年末,外债余额为525.5亿美元,预计到“八五”末将达800亿—1000亿美元。总结10年来我国对外借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缝全和完善我国对外借款的政策和管理机制,有助于发挥对外借款的积极作用,抑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和危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敏芝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经营和管理外汇存在诸多弊端 ,各商业银行采取了不同模式来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 ,但都存在一定缺陷 ,只有解决风险集中控制问题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 ,才能使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得到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革  
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是国际会计中比较复杂的实务问题,也是理论争论最多的焦点之一。本文重点对有关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不同理论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有关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外币交易会计具体准则的制定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发堂  
通过允许企业委托代理银行间接或直接地参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的外币买卖业务,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其外汇资金,节省资金交易成本,主动调整外汇存款结构并现保值增值。而要实现这些作用,则需要采取有效整合外汇市场资源、进一步放开"贸易背景"限制等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超  马昀  
外债是弥补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手段,更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具。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外债管理的"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债管理逐渐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和联合监管的模式。现阶段,中国的主要外债指标在合理区间内,既有实体经济的基础,又有充裕外汇资源的支撑。未来,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于提高外债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的监管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陶士贵  
本文通过分析向我国居民发行外币债券的利与弊后,认为目前在我国发行外币债券是可行的,时机也是适宜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云飞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条件的单一货币区在运行中会存在显著的成本。欧元区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正是对这种成本的验证。最优货币区可从两个方面显著降低货币区成本,一是成员国经济对称以减少不对称冲击,二是具备灵活的调整机制以应对不对称冲击。本文拟使用欧元区运行的数据来评价其成员国的经济趋同性,运用VAR模型检验金融危机是否对欧元区造成不对称冲击,并对其调整机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最优货币区理论对当今的货币一体化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欧元区只要在改革推动和趋同内生的共同作用下朝着最优货币区靠近,其运行成本就会随之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