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4)
- 2023(4766)
- 2022(3918)
- 2021(3847)
- 2020(3413)
- 2019(7994)
- 2018(8205)
- 2017(15220)
- 2016(8676)
- 2015(10191)
- 2014(10285)
- 2013(9762)
- 2012(8908)
- 2011(8035)
- 2010(8657)
- 2009(7803)
- 2008(7642)
- 2007(6977)
- 2006(6369)
- 2005(5982)
- 学科
- 济(33297)
- 经济(33259)
- 管理(23256)
- 业(21124)
- 企(17924)
- 企业(17924)
- 方法(17436)
- 数学(15725)
- 数学方法(15171)
- 中国(9840)
- 理论(9456)
- 农(9240)
- 教学(7870)
- 教育(7346)
- 业经(6957)
- 制(6928)
- 财(6720)
- 学(6599)
- 地方(5781)
- 农业(5705)
- 银(5516)
- 银行(5507)
- 行(5278)
- 学法(5142)
- 教学法(5142)
- 贸(5130)
- 贸易(5122)
- 技术(5072)
- 易(4964)
- 和(4807)
- 机构
- 学院(118336)
- 大学(117718)
- 管理(45026)
- 济(42834)
- 经济(41613)
- 理学(37937)
- 研究(37584)
- 理学院(37545)
- 管理学(36404)
- 管理学院(36199)
- 中国(29358)
- 京(25869)
- 科学(22863)
- 财(21054)
- 江(20605)
- 所(18929)
- 中心(18214)
- 农(17994)
- 范(17246)
- 师范(17089)
- 北京(16868)
- 研究所(16864)
- 业大(16636)
- 州(16290)
- 技术(16004)
- 财经(15785)
- 经(14140)
- 农业(13800)
- 院(13580)
- 师范大学(13311)
- 基金
- 项目(74017)
- 科学(57557)
- 研究(56034)
- 基金(50670)
- 家(43451)
- 国家(43058)
- 科学基金(37285)
- 社会(32466)
- 省(30945)
- 社会科(30675)
- 社会科学(30666)
- 教育(29705)
- 划(25885)
- 基金项目(25522)
- 编号(24814)
- 自然(24588)
- 自然科(24098)
- 自然科学(24094)
- 自然科学基金(23628)
- 资助(22930)
- 成果(20806)
- 课题(18506)
- 重点(17054)
- 部(15958)
- 创(15682)
- 年(15420)
- 发(15103)
- 项目编号(14859)
- 创新(14511)
- 大学(14492)
共检索到190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珍
21世纪正悄然向我们走来。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有人指出,以知识为资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也有人简捷地将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时代”。那么,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面对21世纪的挑战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迅速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文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特点入手,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对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师资队伍与实训建设、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等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该模式的具体落实,从建立教学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一流大学必然是一流人才的摇篮,一流大学也必然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己任,能否培养出经国济世的卓越人才已成为衡量一流大学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重要尺度,也是一流大学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覃川
经过30年的积极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难以平衡,对学生合理的内在发展需要重视不足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育者,要通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整合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过程,改进评价方式等具体措施,将该人才培养模式自觉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教做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培茵 赵阳 石长波
在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研究中 ,大多偏重于课程体系的整合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而针对旅游教育具有个性化意义的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对不足 ,致使科学的培养方案也缺乏了实现的通道。笔者在此将本学院几年来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上的思考与实践进行系统总结 ,以形成一整套对旅游高等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体教育教学方式
关键词:
“平台+模块” 职业能力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皓
本文针对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的部分重点和难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加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实践教学等诸关系,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理解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理解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放教育试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磊
高等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充实办学条件等措施加以落实。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岳岷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变革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对高等财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体实施,全面推进。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财经人才。着眼于多元化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确立“突出整体,素质为本;夯实基础,创新为魂;学科整合,学程分段;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活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是其内容、方法和手段,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创新上下工夫。
关键词:
财经高校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兴林
当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太科学、培养规格不够严谨、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目标未反映出学前教育领域前沿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定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科学设计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增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性与前瞻性、健全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徐向阳 付兴林
"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心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的师范生素能教育,除了着力于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的转移、从重知识型的教学转变为重能力型的教育的培养外,还应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培养方案。如何在专业领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就业意向进行自我发展之外,更需要总体框架的设计。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构建系统下,又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师范品质。
关键词:
东西部比较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菁 曹晓军 凌子山
当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人才的快速培养就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旨以企业组织、机制、资源、运作四个层面,提出提高企业人才培养能力的相关策略,即明确人才培养战略与业务定位、优化培训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健全各类人员的牵引激励机制以及优化培训运作与流程实施。
关键词:
企业战略 组织结构 人才快速培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小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对金融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本文就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金融人才 培养模式比较 构建原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双证书"式、"订单"式、顶岗式、工学交替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证。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途径 形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瑾 曾冬梅
一、以“地方性”为主线。确立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于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大一统”办学理念的支配,不论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高水平大学”。这种缺乏个性的办学思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至今,高校与高校间办学目标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翠萍
在高职院校物流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以制造企业物流为基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课程体系应对多样化物流人才需求,同时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