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032)
- 2022(1977)
- 2021(1947)
- 2020(1700)
- 2019(3862)
- 2018(3751)
- 2017(7477)
- 2016(4307)
- 2015(4815)
- 2014(5012)
- 2013(5134)
- 2012(5097)
- 2011(4627)
- 2010(4904)
- 2009(4822)
- 2008(4920)
- 2007(4697)
- 2006(4650)
- 2005(4520)
- 2004(4011)
- 学科
- 济(18522)
- 经济(18492)
- 管理(11528)
- 业(10817)
- 企(8102)
- 企业(8102)
- 农(7120)
- 方法(6314)
- 中国(5521)
- 财(5105)
- 农业(5067)
- 制(4967)
- 业经(4899)
- 地方(4638)
- 理论(4599)
- 学(4276)
- 数学(3812)
- 数学方法(3666)
- 银(3640)
- 银行(3636)
- 税(3488)
- 行(3474)
- 税收(3195)
- 收(3162)
- 体(3072)
- 融(2953)
- 金融(2953)
- 贸(2884)
- 贸易(2879)
- 教育(2813)
- 机构
- 学院(67081)
- 大学(65568)
- 研究(24818)
- 济(24257)
- 经济(23527)
- 管理(23343)
- 中国(20789)
- 理学(18332)
- 理学院(18016)
- 管理学(17594)
- 管理学院(17444)
- 科学(15540)
- 京(15214)
- 财(14655)
- 所(13520)
- 江(12846)
- 范(12257)
- 师范(12179)
- 研究所(11605)
- 中心(11559)
- 农(11159)
- 北京(10651)
- 州(10414)
- 财经(10335)
- 省(9931)
- 游(9900)
- 旅(9871)
- 师范大学(9790)
- 旅游(9742)
- 经(9065)
共检索到119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楚义芳,钱小芙
我国的旅游地理研究工作开始于70年代末,许多地理学者投身于旅游资源调查、开发工作之中,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和经验后,需要作进一步归纳,抽象成科学理论,把旅游地理研究推向前进。我们拟就旅游地理的科学范畴、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旅游空间组织以及旅游流地理研究等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旅旅地理的科学范畴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尚不成熟的学科,其科学范畴,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在学科群中的地位、目标、任务以及方法等,亟待澄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管文 熊绍华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理科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建立了一门新兴学科——旅游地理学。为建立、健全旅游地理学科学体系,我们愿与同行就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伯特·布里顿 ,黄辉实
第一,学者们似乎不愿意对闲暇活动进行研究。他们喜欢从事于传统的研究劳动和“艰苦的”创作。他们认为那是庄严的职责。对于研究享受活动,则视为不正当的课题,而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第二,大规模的旅游是新兴的,是1950年至1960年的产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杰
旅游地理区划是认识旅游地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地理学的区划理论应用到旅游地理学领域,对东北旅游地区的区域范围、区划的原则、等级系统及方案作─初步探讨,最后简要阐述东北三大旅游区域的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 一、东北旅游区的范围 对东北旅游区的地域范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蒙东一市三盟的归属问题。西北大学雷明德、杭州大学周进步先生等均认为东北旅游地区仅包括辽、吉、黑三省;而青岛大学孙文昌先生则认为东北旅游地区除包括东北三省外,还应加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传康
旅游科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旅游地理学作为旅游科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也已日益获得各方面的重视。旅游科学属于交叉科学的综合科学,旅游地理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要研究旅游地理这一专门领域,必须以多方面的学科为基础、包括地理学、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文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研究涉及旅游业有关问题的空时结构,包括空间分布和组织问题都属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廷儒
读了这部《现代旅游地理学》论著,在我是欣喜不已。这是一部反映我国旅游地理学术研究水平的著作。全书有50万言,博采中外,论思纵横,逻辑严密,资料翔实,辩析入理,在我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中,堪称创举,不失为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颇具特色、不同凡格之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申葆嘉
本文缘于对“艾斯特”定义的理解,以“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和“旅游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为认识论基础,讨论了“广义的旅游产品”的涵义,并且论证了其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地位;探讨了规划工作中产品与培训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旅游发展规划工作“市场──产品──培训”三位一体的原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作文论述了在旅游上市公司认识上的几个被混淆的基本概念,澄清了旅游上市公司是“公司上市”,而非国家风景“资源上市”,阐述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相互关系,探讨和比较了旅游景区公司的几种经营模式,从而得出了旅游景点公司上市是一项兼顾各方利益利大于弊的制度安排这一结论。
关键词:
旅游景区 上市公司 国家利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崇禧
当前 ,各地旅游业发展势头正劲 ,不少地方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 ,但旅游开发中相互模仿、重复建设、主题不明、投资效益低的现状使我们对旅游发展中若干基本问题 ,如区域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旅游景点、景区、板块的功能划分 ,区域旅游开发的资源特点 ,以及旅游主题定位等作出重新的评判 ,从而更加清醒地认识旅游及旅游产业的功能、特征及发展趋势 ,降低地方政府开发旅游资源的成本 ,减少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盲目性。
关键词:
区域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主题定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传康
一、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位置杨吾扬曾经用一个示意图(见下图)来说明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位置。 旅游地理学基本上偏向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但与自然、经济地理都有关。从活动行为性质上讲,旅游活动具有社会文化性,因此它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但讨论风景旅游资源时离不开自然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经济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它。就是说,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是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它的风景资源的自然部分要由自然地理学来研究,而作为旅游业则是属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或者可以这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红罡 刘方方 普涵艺
旅游地理学不仅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在旅游学科内也得到广泛的承认。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但与地理学之间的互动却在逐渐减少。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国际地理期刊以及旅游地理期刊中的旅游地理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期刊中文献的研究热点、趋势以及文献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对国际旅游地理学者研究的分析来补充说明。结果发现,国际旅游地理研究中的英、美双中心格局逐渐形成;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独立性不断加强,地理中的旅游研究与旅游地理关注的话题趋向不同;旅游地理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与地理学的关系弱化。文章呼吁旅游地理学者应该增加在综合地理类的期刊投稿,同时也呼吁综合地理类的期刊以更开放的心态接受旅游地理稿件,从而提高地理学在社会领域的知识溢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公司地理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地理学家R.B.麦克尼首先提出的。其主旨是企图“使经济地理学中仅仅对物的分析转移到对人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关注上来”。六十年代以来工业组织的跨国发展及全球化十分迅速,加之七十年代地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的促进,公司地理作为工业地理学一个新研究领域逐渐活跃起来。现国外有数量可观的工业地理学出版物涉及这个领域,其发展令人关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保继刚
本文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发现,研究问题的缺失是当今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一大弊病。在对研究问题的概念、分类进行阐述,并对研究问题缺失的现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学术研究概念与价值被扭曲、学术共同体对研究问题及其地位的认识不足、整个学界对基础理论系统梳理的缺乏、社会实践中应有深度的缺失等是造成研究问题缺失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对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学术训练不足将会影响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以及中国旅游研究的创造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震方 黄睿 葛军莲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代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引。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了旅游地理研究新框架。强调必须发挥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与优势,以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加强旅游空间分析、旅游地演化规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现代性理论、融合共生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场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在旅游地理领域的创新应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文章提出要强化“中国特色”的旅游地理研究,深入探究人口(需求)特征与流动性规律、旅游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旅游人地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地缘格局与旅游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作用与效应等科学问题,推动旅游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旅游地理学者应成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研究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积极担当响应国家战略的政治使命、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使命、协调“两个文明”的文化使命、推动人地和谐的生态使命、服务行业发展的经济使命、推进和平发展的国际使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