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1)
2023(4408)
2022(3758)
2021(3257)
2019(6046)
2018(5930)
2017(11457)
2016(6046)
2015(7049)
2014(7337)
2013(7626)
2012(7711)
2011(7245)
2010(7727)
2009(7459)
2008(7237)
2007(6777)
2006(6708)
2005(6619)
2004(5981)
作者
(19757)
(16544)
(16414)
(16085)
(10684)
(7699)
(7426)
(6248)
(6244)
(6088)
(5974)
(5552)
(5502)
(5421)
(5284)
(5133)
(4956)
(4818)
(4765)
(4493)
(4293)
(4041)
(3979)
(3904)
(3765)
(3742)
(3598)
(3431)
(3414)
(3335)
学科
(53970)
经济(53924)
管理(18259)
地方(16144)
(14230)
方法(12632)
地方经济(12140)
中国(11331)
(11013)
企业(11013)
数学(10962)
数学方法(10828)
业经(8956)
(8883)
(8742)
(8072)
(7757)
经济学(6728)
(6601)
金融(6601)
(6327)
(6323)
银行(6317)
(6100)
环境(6096)
农业(5998)
(5752)
(5355)
(5160)
贸易(5153)
机构
大学(102758)
学院(102676)
(56227)
经济(55139)
研究(41555)
管理(34946)
中国(33214)
理学(27886)
理学院(27495)
管理学(27101)
管理学院(26893)
(25939)
(22026)
(21871)
科学(21607)
财经(19191)
研究所(18850)
经济学(18742)
中心(18112)
(17844)
(17073)
经济学院(16345)
北京(15161)
(14069)
(13917)
(13904)
师范(13852)
财经大学(13736)
(13367)
(13137)
基金
项目(52602)
研究(41148)
科学(41143)
基金(37378)
(31289)
国家(31019)
社会(28093)
社会科(26609)
社会科学(26601)
科学基金(26023)
(20210)
基金项目(18602)
教育(17862)
资助(16298)
(16212)
编号(15921)
成果(14574)
自然(13837)
自然科(13449)
自然科学(13446)
(13410)
自然科学基金(13177)
(12739)
经济(12625)
课题(12185)
重点(12044)
国家社会(11834)
发展(11747)
(11718)
(11589)
期刊
(78795)
经济(78795)
研究(42568)
中国(22456)
(20291)
管理(16003)
(14224)
金融(14224)
(13210)
经济研究(13180)
科学(11686)
学报(11436)
财经(11212)
问题(10331)
业经(10150)
(9905)
技术(9806)
教育(9299)
大学(9150)
学学(8544)
农业(8180)
(7790)
技术经济(7422)
国际(6924)
世界(6862)
统计(6738)
经济问题(6614)
经济管理(5860)
改革(5836)
(5836)
共检索到187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辉清  
作者认为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合理命名应是信息经济 ,而不是“新经济” ,其起源的标志是电脑的出现 ,而其代表则是因特网。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全球一体化的过程 ,我国加入WTO后 ,这一进程在我国将会大大加快。不能将“新经济”归类于泡沫经济。能成为“新经济”主流的企业将诞生于那些借网转型的传统巨人。只要有知识增长和持续创新 ,人类社会不会存在最后的经济形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玉华  王莉  
生产率问题一直是美国新经济讨论中的焦点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加速趋势 ,同时出现了一些与以往商业周期不同的特点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正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 ,新技术的采用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 ;生产率统计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信息通讯技术对生产率的作用 ;在新经济条件下 ,生产率的增长仍会受到商业周期的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金昌  洪兴建  
新经济新动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文章从统计研究的视角探讨新经济新动能的内涵、核算、评价和影响效应。首先,当前中国新经济的"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新动能来源于新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其次,核算新经济增加值的前提是准确界定新经济的行业目录和产品目录,要结合传统统计方法和大数据技术收集数据,而编制新经济新动能指数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测算新经济新动能的影响效应可以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消费等方面展开,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手段有新经济投入产出表和生产函数等,目前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统一的测算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根喜  
1 新经济的特点什么是新经济?可谓众说纷纭。从严格的科学意义来讲,新经济是指一定发展阶段的美国经济。更明确地讲,所谓新经济,是指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现象与特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新  黄伟力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主席兼主编莫特梅·B·朱可曼(Mortimer·B·Zuckerman)先生在美国《外交事务》季刊上发表了一篇争论文章——《第二个美国世纪》,文中说道:持续了8个年头的美国经济增长超越了上个10年中的“德国奇迹”和“日本奇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吉双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引起了各个方面对经济形态、经济理论的思考。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美国的新经济是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延点上,是知识经济的雏形;同时阐述新经济的特征以及对理论经济学的贡献,以期明晰新经济的本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夏振坤  
信息革命,引发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传统的经济学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因而使得原有的经济学原理和概念陷入困境,其中,主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报酬递减律 报酬递减律,最早是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798年提出的,后来在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英国)、门格尔(奥)和瓦尔拉斯(法)三人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创立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被经济学界称之为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即所谓的“边际革命”。在此基础上,马歇尔集其大成,建立起了微观经济学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尹举  
新经济是近二三十年来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思想与资本的高度结合 ,结合后的创新思想有资本化的趋势及资本有社会化的趋向 ,企业内的组织关系逐渐转化为经济关系并市场化 ,财富形态多元化并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应。培育新经济必须要有明确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有正确的科技产业政策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诗白  
一、在结构、组织、体制、 运行上具有特点的经济 “新经济”在当前是含义最不清晰的词汇。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意地加以定义,例如,一些企业家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就是搞新经济”,“到国外办工厂就是搞新经济”,等等。而理论界一些同志往往对新经济给以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等等10多条涵义,这样的“大筐含义”,使人们如坠五里雾中,对新经济更加摸不住头脑。对新经济的内涵尚未搞清楚,又怎样加以评判和提出对应之策?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先平  
本文论述了新经济的特点:知识是最基本的要素,无形资产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知识型劳动者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新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异同;指出新经济没有改变经济规律;新经济的实质是收益递增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文生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新经济的起点》。我一开始还是讲讲怎么从今天的新供给来理解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所谓新供给和新供给经济学,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什么是旧的经济学,它的问题,它的成效。我们都知道,所谓供给经济学,2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江会  
本文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因素等四个方面 ,详述了“旧经济学家”对“新经济”及“新经济论”的质疑。它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新经济论”尚缺乏充分的经验验证和理论支持 ,传统的经济规律依然有效 ,欢呼“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还为时过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仕国  
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在根本上表现为对新经济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界定以及统计依据的差异上。新经济之“新”为其精确测度带来了挑战。在对国际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力图在新经济测度方面尝试进一步的研究 ,并导出了一些迥异于一般直觉的结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肖艳  
新经济与旧经济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它对旧经济的依附性。新经济的出现,在理论方面,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一些严峻的挑战,但还没有形成对传统经济学的致命打击,传统经济学应针对新情况作必要的修正与充实;在政治方面,并不意味民族国家从此逐渐消失,发达国家鼓吹民族国家消亡论,是在借“人权大于主权”来干涉他国内政;在制度方面,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旧有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思维方式方面,我们应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在版图与实力、自力更生与国际采购、坚持主权与丧失独立、集权与权力等诸如此类问题方面,应树立新的思维与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