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2)
- 2023(13009)
- 2022(11415)
- 2021(10562)
- 2020(8885)
- 2019(20164)
- 2018(20230)
- 2017(38965)
- 2016(21050)
- 2015(23884)
- 2014(23710)
- 2013(23575)
- 2012(22020)
- 2011(19967)
- 2010(20253)
- 2009(18771)
- 2008(18178)
- 2007(16278)
- 2006(14753)
- 2005(13353)
- 学科
- 济(103619)
- 经济(103515)
- 管理(65918)
- 业(60121)
- 企(51373)
- 企业(51373)
- 方法(39692)
- 数学(33697)
- 数学方法(33277)
- 中国(25219)
- 地方(24017)
- 农(22735)
- 业经(21560)
- 财(21483)
- 学(21108)
- 技术(17760)
- 制(17527)
- 理论(15536)
- 农业(15248)
- 贸(15142)
- 贸易(15130)
- 和(14974)
- 地方经济(14793)
- 易(14568)
- 银(14527)
- 银行(14491)
- 环境(14446)
- 融(13864)
- 金融(13863)
- 行(13838)
- 机构
- 大学(307729)
- 学院(305906)
- 济(130508)
- 经济(127685)
- 管理(122718)
- 理学(105035)
- 研究(104910)
- 理学院(103884)
- 管理学(102169)
- 管理学院(101617)
- 中国(78965)
- 京(66057)
- 科学(63061)
- 财(59038)
- 所(52909)
- 研究所(47505)
- 中心(46732)
- 财经(46562)
- 江(45910)
- 农(43862)
- 北京(42592)
- 业大(42102)
- 经(42007)
- 范(40502)
- 师范(40227)
- 经济学(39269)
- 院(37669)
- 州(37414)
- 经济学院(34939)
- 财经大学(34290)
- 基金
- 项目(200531)
- 科学(157973)
- 研究(149660)
- 基金(144712)
- 家(124546)
- 国家(123479)
- 科学基金(106648)
- 社会(94971)
- 社会科(89967)
- 社会科学(89941)
- 省(78365)
- 基金项目(76797)
- 自然(67689)
- 教育(67536)
- 自然科(66080)
- 自然科学(66068)
- 划(64916)
- 自然科学基金(64868)
- 编号(60926)
- 资助(59580)
- 成果(50151)
- 重点(44311)
- 部(43808)
- 发(43423)
- 创(42926)
- 课题(42044)
- 创新(40119)
- 国家社会(38656)
- 教育部(38008)
- 项目编号(37781)
- 期刊
- 济(153072)
- 经济(153072)
- 研究(99369)
- 中国(58050)
- 管理(47931)
- 财(44127)
- 学报(43728)
- 科学(41779)
- 农(40150)
- 教育(33816)
- 大学(33367)
- 学学(31107)
- 融(28354)
- 金融(28354)
- 技术(27760)
- 农业(27442)
- 经济研究(24403)
- 业经(23402)
- 财经(23353)
- 经(20033)
- 问题(19651)
- 技术经济(17402)
- 图书(17162)
- 统计(16020)
- 理论(15980)
- 科技(15143)
- 实践(14322)
- 践(14322)
- 现代(14282)
- 贸(14043)
共检索到46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金昌 洪兴建
新经济新动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文章从统计研究的视角探讨新经济新动能的内涵、核算、评价和影响效应。首先,当前中国新经济的"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新动能来源于新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其次,核算新经济增加值的前提是准确界定新经济的行业目录和产品目录,要结合传统统计方法和大数据技术收集数据,而编制新经济新动能指数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测算新经济新动能的影响效应可以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消费等方面展开,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手段有新经济投入产出表和生产函数等,目前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统一的测算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天桥
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资本4个维度构建中国新经济新动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测度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指数,并借助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和收敛模型分析中国新经济新动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子系统呈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资本”的分布格局;三大区域新经济新动能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态势。从地区差异角度而言,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非均衡性逐步凸显,但未发生两极分化现象;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为地区间差异。从收敛性看,全国以及三大区域新经济新动能具有显著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趋势;不同区域新经济新动能条件β收敛具有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开明 吴西梦 庄燕杰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势在必行。本文从数字能力、经济活力、知识实力、创新动力和潜能助力5个维度构建新经济新动能综合指标体系,借助PP-IPM模型进行权重设置,测算2014—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新经济新动能指数,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考察省域新经济新动能的空间关联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呈现新经济新动能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进态势。结果显示,我国省域新经济新动能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先收敛后发散的动态趋势,形成以“高—高”和“低—低”聚集为主的空间格局;地区之间的新经济新动能联系东密西疏,省域新经济新动能的对外辐射和吸纳能力逐步提升,北京、四川等省份大概率占据结构洞位置,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结论对于推动我国新经济新动能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珍珍
一、收入分配统计领域中尚存的问题完整的收入分配统计体系应包括宏观与微观,即国民收入分配与基层单位收入分配统计。对于微观统计,本文以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新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7个指标群虽然包括了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等指标,但这些指标是直接取自会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军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辉清
作者认为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合理命名应是信息经济 ,而不是“新经济” ,其起源的标志是电脑的出现 ,而其代表则是因特网。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全球一体化的过程 ,我国加入WTO后 ,这一进程在我国将会大大加快。不能将“新经济”归类于泡沫经济。能成为“新经济”主流的企业将诞生于那些借网转型的传统巨人。只要有知识增长和持续创新 ,人类社会不会存在最后的经济形态。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经济 经济泡沫 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肖艳
新经济与旧经济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它对旧经济的依附性。新经济的出现,在理论方面,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一些严峻的挑战,但还没有形成对传统经济学的致命打击,传统经济学应针对新情况作必要的修正与充实;在政治方面,并不意味民族国家从此逐渐消失,发达国家鼓吹民族国家消亡论,是在借“人权大于主权”来干涉他国内政;在制度方面,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旧有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思维方式方面,我们应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在版图与实力、自力更生与国际采购、坚持主权与丧失独立、集权与权力等诸如此类问题方面,应树立新的思维与观念。
关键词:
新经济 旧经济 经济规律 思维方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曾五一,尚卫平
In this article,authors discuss the property of economic statistics as a subject,the prospect of economic statistics and educational pattern of this specialty,and explain their position on these issues.
关键词:
经济统计学 学科性质 办学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份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7月份,在党外人士座谈会再提"新常态",之后11月份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做了分析,并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红
会计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为其内在的会计主体服务的,会计主体发生变化,要求会计工作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而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因此,会计理论研究必须要面对变化的会计环境,适时改变研究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实际工作的开展。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经济的时代,新经济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即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柱,以知识为基础,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培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发展轨迹。1995—1999年美国经济的复苏超过了最乐观的预期,经历了长达118个月的低通胀、低失业率的高速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祖葆
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它采用收益递增一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重新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改造,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垂龙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与俄通胀、低失业率并存,被誉为“新经济”。本文对“新经济”的深层次内涵、成因、正反面影响等方面都作了辩证的分析,并有力地反击了”商业商期消失论”。笔者还阐述了从中可以得到的许多有益启迪。
关键词:
新经济 克林顿经济学 商业周期 信息时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