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6)
2023(10117)
2022(8475)
2021(7874)
2020(6579)
2019(14303)
2018(14382)
2017(26310)
2016(14217)
2015(15599)
2014(15144)
2013(14200)
2012(13032)
2011(11495)
2010(12024)
2009(11504)
2008(10958)
2007(10099)
2006(9022)
2005(8284)
作者
(39083)
(32517)
(32352)
(30800)
(20520)
(15427)
(14592)
(12412)
(12258)
(11715)
(10980)
(10936)
(10381)
(10276)
(10147)
(10047)
(9711)
(9618)
(9404)
(9323)
(8242)
(7923)
(7889)
(7583)
(7465)
(7331)
(7301)
(7094)
(6588)
(6572)
学科
管理(47941)
(44532)
经济(44457)
(42456)
(36905)
企业(36905)
(16446)
(15975)
方法(15375)
中国(15244)
(14905)
(13796)
银行(13770)
技术(13545)
(13204)
业经(12466)
数学(12134)
(11970)
金融(11962)
数学方法(11905)
(11877)
(11378)
理论(10390)
技术管理(9778)
(9768)
财务(9731)
财务管理(9703)
农业(9634)
地方(9379)
企业财务(9192)
机构
学院(186429)
大学(184452)
(71060)
管理(70845)
经济(69258)
研究(62092)
理学(59206)
理学院(58595)
管理学(57518)
管理学院(57157)
中国(53493)
(39305)
(38789)
科学(36709)
(32192)
(32055)
中心(31050)
(30837)
财经(28766)
研究所(27356)
业大(26216)
(25906)
(25657)
农业(24812)
北京(24532)
(24427)
师范(24126)
(23146)
(22585)
技术(21938)
基金
项目(120410)
科学(95273)
研究(91371)
基金(85910)
(74941)
国家(74255)
科学基金(64076)
社会(57273)
社会科(54116)
社会科学(54107)
(48730)
基金项目(44514)
教育(42513)
自然(40450)
(40350)
自然科(39642)
自然科学(39628)
自然科学基金(38927)
编号(38313)
资助(33879)
成果(32175)
(27972)
课题(27103)
重点(26938)
创新(26263)
(25672)
(25470)
项目编号(24084)
(23559)
(23434)
期刊
(85218)
经济(85218)
研究(60287)
中国(45639)
(32597)
(30076)
管理(29018)
学报(28809)
(28650)
金融(28650)
教育(27323)
科学(25919)
大学(21985)
学学(20366)
农业(18754)
技术(16994)
业经(15510)
财经(14459)
经济研究(13398)
(12406)
图书(11177)
问题(10061)
科技(9750)
(9699)
(9505)
论坛(9505)
(9414)
理论(9120)
会计(8835)
职业(8750)
共检索到305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学彬  于雳  
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标志着新监管标准和体系的建立,中国银行监管框架也要随之调整。新的监管框架除注重更高标准的资本监管外,也对贷款减值提出了要求。监管标准与会计规范必然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冲突不断,文章对于未来贷款减值行为进行了探讨,就商业银行如何跟进并且在新的监管体系下找到平衡点提出启示和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洪吉  李慧  
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监管资本存在紧密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国际会计准则机构都对贷款减值准备的逆周期计提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改革设想。本文根据国内上市银行数据,研究发现国内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以及发现了银行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戴楚怡  
近年来兴起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三农经济,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经济组织,小贷公司运营灵活,但风险极高,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很难持续、稳定地发挥造血功能。文章从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出发,分析了目前小贷公司的监管困境,就创新有效监管框架作一探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秀丽  
本文通过对当前贷款新规条件下商业银行监管及业务经营中存在的机构准入、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基层银行机构经营目标短期化等现象的分析,指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及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扎实有效实施贷款新规、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机构准入监管科学性、加强支付结算业务监管、和完善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学强  
本文分析了有关贷款减值问题的国内、国际规则以及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减值的典型做法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贷款减值的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碧云  许高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建立和完善行为监管体系,实行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的"双峰"监管模式成为许多国家金融市场改革的共识和方向。在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集中显现后,金融监管部门愈加重视行为监管。现阶段,对于行为监管还存在理论误区,我国行为监管采取由"一行两会"分业监管的"内双峰"监管模式,尚未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监管功能。进一步强化行为监管,在借鉴和总结发达国家行为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议采取立法先行、完善顶层设计,搭建以维护中小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的安全网,建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层次金融安全防控体系,倡导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金融创新理念等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学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巧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更加关心金融监管问题。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在发展中因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国际监管体系的差距进行分析,在现今全球化影响和业务创新发展及综合化经营过程中,金融业应注重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前瞻性法律研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构建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标与评价体系、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改进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以合理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职能的发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颖健  
当前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表现出不完整性和侵入性的特点。因此当前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律的改造重点在于消除政府监管权的不完整性和侵入性。其途径和方法就是构筑一个合法、适度和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文娟  
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减值管理受到监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双重约束。自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以来,各大银行纷纷建立、应用并披露了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小型财务公司受客观限制,只能继续依托监管的五级分类法并参考监管值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以实现新准则的简化应用。通过分析监管政策及准则要求的异同,发现简化应用虽然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不良贷款减值的精准计量中存在不足。为提升小型财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及减值管理水平,借鉴初级内部评级法的思路及大型银行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简化应用的改进思路,并进行了具体列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伯胜  谢超  张斌  
作为内部资金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已呈较大规模并有逐年增加之势。本文从目前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中与内部委托贷款相关的要求出发,基于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理念,探讨在内部委托贷款债务人底层资产经营风险增大引发违约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如何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会计核算及披露作进一步的明确和优化,并探索建立逻辑统一的内部委托贷款减值方法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模型,使得相关财务信息能更准确合理地反映业务实质,使得母公司报表的信息披露更能满足报表使用人的决策需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志胜  
贷款减值理论基础可以从资产内涵、会计目标、稳健主义和风险量化管理理论四个维度来分析。贷款减值不仅是一项会计实践,也事关金融监管与稳定。现行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同现代企业估值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减值确认存在滞后性。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确认贷款预期损失,消除亲周期性影响。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改变非常敏感,也无法彻底解决现行模型的亲周期问题;中国目前的信贷商业环境尚不支持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构建基础。预期损失模型仍未覆盖贷款利率风险的隐性损失,未来预期会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模型所取代。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经生  
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与风险处置体系,需要立足于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深入分析当前地方金融工作中存在的"泛金融化"、创新过度、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等问题和成因,综合运用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把握突出的薄弱环节作为工作着力点,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立法,严格限制放权范围,禁止地方政府"泛金融化"行为,并建立对地方党政负责人的金融监管与风险处置问责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经生  
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与风险处置体系,需要立足于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深入分析当前地方金融工作中存在的"泛金融化"、创新过度、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等问题和成因,综合运用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把握突出的薄弱环节作为工作着力点,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立法,严格限制放权范围,禁止地方政府"泛金融化"行为,并建立对地方党政负责人的金融监管与风险处置问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