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6)
2023(6332)
2022(4595)
2021(4070)
2020(3272)
2019(7003)
2018(7360)
2017(13328)
2016(7684)
2015(8784)
2014(9096)
2013(8680)
2012(8003)
2011(7108)
2010(7379)
2009(6996)
2008(7017)
2007(6786)
2006(6553)
2005(6170)
作者
(22024)
(18324)
(18164)
(17521)
(11644)
(8579)
(8325)
(7148)
(6910)
(6776)
(6235)
(6229)
(6063)
(5979)
(5804)
(5748)
(5418)
(5371)
(5365)
(5200)
(4899)
(4535)
(4439)
(4318)
(4301)
(4203)
(4167)
(4132)
(3837)
(3685)
学科
(30482)
经济(30435)
管理(20781)
(18182)
中国(13881)
(13833)
企业(13833)
(12779)
地方(9706)
业经(9509)
(8479)
农业(8101)
(7311)
方法(6941)
(6900)
教育(6494)
(6435)
理论(6204)
(6030)
银行(6025)
(5789)
发展(5714)
(5689)
(5576)
(5215)
金融(5214)
数学(5014)
(4933)
数学方法(4908)
(4844)
机构
大学(105314)
学院(104825)
(39736)
研究(38708)
经济(38522)
管理(35733)
中国(30882)
理学(28456)
理学院(28090)
管理学(27445)
管理学院(27245)
(24219)
科学(22349)
(21445)
(20833)
(19187)
中心(18845)
(18164)
(16944)
师范(16796)
研究所(16752)
(16007)
北京(15684)
财经(15190)
(15055)
(14065)
业大(13857)
(13598)
农业(13497)
师范大学(13269)
基金
项目(62002)
研究(50112)
科学(48201)
基金(41893)
(35803)
国家(35398)
社会(31005)
科学基金(29986)
社会科(29049)
社会科学(29043)
(25408)
教育(23782)
编号(22307)
基金项目(21144)
(20806)
成果(20113)
自然(16915)
课题(16885)
自然科(16493)
自然科学(16489)
资助(16286)
自然科学基金(16181)
(14414)
(14339)
重点(14322)
(13185)
项目编号(12950)
(12890)
国家社会(12564)
规划(12424)
期刊
(56822)
经济(56822)
研究(38512)
中国(32239)
教育(21797)
(19185)
(17030)
管理(15209)
学报(15191)
(13849)
金融(13849)
科学(13834)
大学(12209)
农业(12057)
技术(10917)
学学(10532)
图书(10378)
业经(9876)
书馆(8274)
图书馆(8274)
财经(7814)
经济研究(7799)
问题(7732)
(6840)
职业(6606)
(6558)
论坛(6558)
(5797)
农村(5543)
(5543)
共检索到188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董伟  
近些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但受多年城镇化建设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影响及对新型城镇化概念认识的偏差,需要对城镇化理念进行更新。为此,确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理念,进而指导城镇化实践,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社会时空、新社会形态、经济新常态理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新课题,这些理论的系统化形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理念,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公丕明  公丕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制度完善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资源环境问题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化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促使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康永超  
由单向城镇化转变为双向城镇化是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双向城镇化旨在通过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合理城镇体系,为不同阶层群众提供多样性可选择的城镇化通道。建议针对我国城镇体系所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举措,通过实施"小城带动",促进实现这一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莉  
中共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之一。中共十八大又将其调整为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并进一步强调"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人"这一主题开展新城镇化建设,需坚持以马克思的人本理念为指导,即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关注人的需求为前提,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为保障,以打造生态城镇、文化城镇为重要内容,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人的幸福感指数为价值诉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世芹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却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之下,城镇化质量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能源资源高度消耗、土地过度开发占用、"三废"高度排放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反思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指出新时期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应加快实现战略转型,重视质量提升,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特色高效、城乡共荣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艳萍  王明亮  
进入新世纪,世界城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城市发展生态化和个性化、扩散与聚集同时存在、现代化动力机制、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等"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在生态经济建设理念下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原则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摆脱城市规划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建设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法和规划思路,在规划中尊重和善待自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重视保护环境,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统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生产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昌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已势不可挡,然而在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已迫在眉睫,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与生态发展相适应的格局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文章主要研究如何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寻找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可行举措,为未来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文庆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更加重视城市的集群发展,更加重视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业相结合,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支持新型城镇化既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是商业银行转变发展理念,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策略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从经营理念、支持重点、政策激励三个方面,就银行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如何找准切入点,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尧成  肖纲领  陈敬良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地市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新兴化要求高职院校扩展产业服务职能,农民市民化要求高职院校注重新市民教育,农业产业化要求高职院校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当前,我国地市高职院校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校战略定位偏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专业设置与新型城镇化产业趋向不相匹配,针对农民工的新市民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农业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差距。为此,地市高职院校应该确立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新兴产业的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市民教育,针对现代农业需求深化高职院校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婧翱  
人的全面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为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和基础。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使城镇化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重点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化、均衡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加强人才培养,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妮  张楠  李家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理念。以五大理念为引领,推动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协调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绿色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开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条件,共享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可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见,城镇化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率不断提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实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丽  王发曾  刘坤太  冯涛  
基于生态学的思考,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树立五个新理念:深化人本思想、突出文化内涵、注重景观设计、树立超前意识、发扬务实精神。新理念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在:营造人性化的小城镇新区、塑造地方性的小城镇特色、打造园林式的小城镇景观、构造灵活性的小城镇格局、绘就实用性的小城镇蓝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怀录  贾睿  唐永伟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特征,通过对近年来西北小城镇规划的反思,探析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杨易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性,探讨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建议,即要注意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并增强县城、中心镇、特色小镇等的磁力效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强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支持;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并强化改革对发展的赋能效应;要深化新型城镇化乃至宏观层面的相关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