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8634)
2022(7134)
2021(6864)
2020(5633)
2019(12512)
2018(12734)
2017(22579)
2016(13361)
2015(15322)
2014(15687)
2013(15093)
2012(14346)
2011(13093)
2010(13671)
2009(12672)
2008(12628)
2007(12013)
2006(11121)
2005(10243)
作者
(39270)
(33215)
(32656)
(31419)
(20600)
(15932)
(14724)
(12757)
(12631)
(12143)
(11351)
(11179)
(10693)
(10549)
(10509)
(10002)
(9890)
(9559)
(9530)
(9464)
(8805)
(8394)
(8258)
(7924)
(7918)
(7450)
(7408)
(7359)
(7004)
(6974)
学科
(49066)
(48746)
经济(48673)
(38185)
农业(32730)
管理(29403)
业经(18093)
(17575)
企业(17575)
中国(17553)
(14897)
地方(14155)
农业经济(12484)
(11535)
(11523)
(11427)
教育(11273)
(11225)
方法(10798)
理论(10581)
(10000)
银行(9977)
(9611)
(9604)
农村(9592)
发展(9515)
(9479)
(9024)
建设(8676)
数学(8608)
机构
学院(185031)
大学(177691)
(68048)
研究(68034)
经济(66052)
管理(62677)
(56153)
中国(54919)
理学(51202)
理学院(50626)
管理学(49533)
管理学院(49225)
农业(42692)
科学(41876)
(39769)
(36189)
业大(35407)
(34807)
(33703)
中心(33300)
研究所(31887)
(28294)
(27926)
师范(27613)
(27124)
农业大学(25973)
北京(25264)
技术(24613)
财经(23805)
(23569)
基金
项目(111774)
研究(89443)
科学(84717)
基金(73453)
(63936)
国家(63126)
社会(51774)
科学基金(51700)
(48940)
社会科(48065)
社会科学(48052)
教育(42171)
编号(41754)
(38970)
基金项目(38140)
成果(35953)
(31241)
自然(30750)
课题(30601)
自然科(29932)
自然科学(29923)
资助(29601)
自然科学基金(29320)
(26182)
重点(25687)
(25538)
(23921)
(23780)
(22762)
(21496)
期刊
(96638)
经济(96638)
(62730)
研究(59367)
中国(56426)
农业(42162)
教育(36396)
学报(32823)
科学(27916)
(25839)
大学(25576)
(23719)
金融(23719)
学学(23532)
业经(22456)
管理(20487)
(19290)
技术(19142)
农村(15106)
(15106)
农业经济(15052)
问题(13787)
(13044)
图书(12280)
职业(12059)
财经(11398)
经济研究(10873)
业大(10474)
世界(10432)
经济问题(10240)
共检索到320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存朝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由于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主体困境,因此,主体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实质上是一个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过程,科技素质和能力的培育、政治参与能力的培育、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育,构成了新农村建设主体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来  余彬盛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各主体的结构状态、激励水平与创新活力直接决定了其支撑效果。目前,新农村科技支撑主体的支撑力明显不够,具体表现为科技研发与推广体制、农业企业及农业科技园区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落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科技服务模式落后,管理主体职能缺失,建设主体知识匮乏等。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支撑主体的培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婷  李录堂  朱鸿昌  
以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官(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现阶段村官素质以及对其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并提出培育新型村官的有效措施: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促进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调整和优化村级干部结构,促进农村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效果;实行村官任期制,适时调整和交流,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华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和根本所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树立农村新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文化建设,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最终达到理想的新面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建分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引发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对耕地的大量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合理的集约和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用地的研究,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运国  陈和平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建立了一批示范样板,探索了一些建设模式,创建了一些工作机制,村庄的变化越来越大,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寻求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健辉  童冬生  黄志坚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资本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占虎  
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诱致性技术变迁、交易费用理论并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三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但当农民面对较高的交易费用时农民是不会自发进行技术创新(或引进)的(2)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办任何事情就该农民出钱、出力;(3)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牛海花  张雪  
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出了重要部署。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就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农民观念落后、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精选培育对象、整合培育资源、落实各项政策等解决对策,全力保障农民培训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长赋  
本文首先分析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强调的八个方面内容,包括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四川是农业大省,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志勇  向一丹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农村的复杂性,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实施方案,各地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农民减负增收、建设资金来源、农民素质提高等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期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逐步实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傅长安  张恒瑞  李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支持不可或缺。但从目前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失,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大规模撤并,农村信用社经营网点全面收缩,农业保险机构尚未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位,农业银行农业贷款余额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农业发展银行服务功能单一,业务日渐萎缩;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减弱,邮储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农村信用社因受自身资金实力制约,支农功能大打折扣;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中间业务难以开展,结算渠道不畅,专业服务素质不高;农村金融机构投信制度设计不利于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