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2)
2023(6753)
2022(5984)
2021(5377)
2020(4963)
2019(11527)
2018(11555)
2017(22943)
2016(12987)
2015(14901)
2014(15302)
2013(15601)
2012(15000)
2011(13662)
2010(13974)
2009(13316)
2008(13783)
2007(12986)
2006(11223)
2005(10440)
作者
(40338)
(33706)
(33424)
(32285)
(21377)
(16214)
(15563)
(13179)
(12679)
(12160)
(11529)
(11373)
(11001)
(10842)
(10727)
(10532)
(10453)
(9933)
(9899)
(9841)
(8572)
(8437)
(8255)
(7777)
(7734)
(7665)
(7479)
(7420)
(6851)
(6793)
学科
(59228)
经济(59164)
(36966)
管理(36216)
方法(29411)
(29177)
企业(29177)
数学(25392)
数学方法(25135)
(16373)
(15710)
中国(15412)
(14373)
(11561)
贸易(11558)
业经(11343)
(11213)
(11202)
农业(10984)
地方(10348)
理论(10327)
(9728)
(9711)
财务(9706)
财务管理(9679)
企业财务(9135)
(8936)
银行(8907)
(8835)
金融(8832)
机构
大学(206513)
学院(202211)
(83755)
经济(81970)
管理(73732)
研究(68249)
理学(62641)
理学院(61874)
管理学(60757)
管理学院(60347)
中国(51246)
(44054)
科学(42275)
(40481)
(36495)
(35496)
研究所(32879)
(32084)
财经(32084)
中心(30940)
业大(29928)
(28858)
(28791)
师范(28591)
北京(28206)
农业(28095)
经济学(26861)
(25395)
经济学院(24371)
财经大学(23479)
基金
项目(123943)
科学(95986)
研究(90932)
基金(88704)
(77067)
国家(76398)
科学基金(63844)
社会(56670)
社会科(53527)
社会科学(53507)
(48044)
基金项目(46403)
教育(42932)
(41233)
自然(40429)
自然科(39443)
自然科学(39429)
自然科学基金(38754)
编号(37921)
资助(37475)
成果(32910)
(28517)
重点(28267)
(26491)
课题(26187)
(24823)
教育部(24352)
科研(24029)
大学(23579)
(23525)
期刊
(94321)
经济(94321)
研究(62739)
中国(38710)
学报(34403)
(33743)
(31585)
科学(29381)
大学(25387)
管理(24823)
学学(23525)
教育(23461)
农业(20452)
(17968)
金融(17968)
财经(17672)
技术(16873)
(15165)
经济研究(14689)
业经(14656)
问题(13675)
图书(11707)
(11335)
技术经济(11077)
(10936)
统计(10701)
(10503)
理论(10366)
商业(9622)
实践(9325)
共检索到306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潘志强  陈银娥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点和平台;应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发展劳动价值论,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利用非替代性定理的逻辑 ,在规模收益不变、充分竞争、生产者追求价值最大或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 ,从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的角度证明了商品的价值、以及作为投入的资本品价值可以由活劳动投入的数量同时决定 ,从而证明了在包括物化劳动的情况下 ,商品的价值由所投入劳动量决定、商品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说明商品价值的决定与任何需求条件即消费者偏好和资源禀赋条件没有任何关系。发现了劳动价值论形成李嘉图难题的原因在于其前提 :等量的劳动时间投入只能够创造出与此投入相等的商品价值 ,因为劳动时间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再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或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 ,创造出比全部劳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聪  
本文从价值本体论、价值度量论与价格变动论三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客观价值的主观评价度量标准,首次分析了由马克思所确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质上乃是主观评价标准的新思想,从而论述了二者的原则性分歧与学术上的互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平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劳动价值论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通过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 ,也包括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为此 ,我们应对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目的、方法、实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在新  
马克思在对古典学派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在价值论中实现了革命变革。为了澄清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误解,从与古典学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以下观点在发达商品经济范围内,使用价值和价值一起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完整的价值量规定对供求平衡的说明;价值形态理论揭示价值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包含任何物质因素;价值规律作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化为按需要分配各种生产资源的实现形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骏民  李宝伟  
劳动价值论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效用价值论是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决定过程是一个寻找社会关系调节中心的社会过程,而效用价值的决定过程实际是对物的有用性的评价,从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如果物质财富是经济过程的目的,那么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马克思本人的现点就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财富是土地、劳动、资本物共同创造的。如果经济的目的不是物质的,而是价值的,那么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理论都要重新考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光伟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方法论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规定是哲学思维分析和数学与模型分析,因此,劳动价值的数学与模型分析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数理表现,它的实际运用范围则集中地体现于实现经济本质分析与经济运行分析的统一。具体而言,劳动价值论对于价值创造、价值决定的说明,实则是科学解析了商品生产的内在逻辑,而其对于价值运行的一般分析,则可能为逻辑一致的经济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数理发展应当更加广义化和应用化,以增进理论贴近现实的内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旭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字劳动本质。数字价值是数字劳动的数字社会抽象,“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关系发展成数字资本关系才能使得数字社会抽象得到充分呈现。在数字价值补偿的更新体系中,数字资本积累具有普遍存在性,而数字剥削具有隐秘存在性。数字资本的生产性构建于数字劳动的生产性,然而随着数字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资本利润率却下降,这种背反关系暴露出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传兵  
无形资产是一项特殊资产,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对它应用得当,则会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无形资产价值的决定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也是它的特殊之处。它的价值也是由三部分构成,即等于C+V+M,但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是它在生产中的作用形式。无形资产在生产中是作为一种生产前提,把自己的价值分期分批的转移到有形产品中去,并通过产品出售实现自己的价值。无形资产在转移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使用价值属性转移到了有形产品中去,使有形产品具有了垄断性,正是由于这个特征,才使无形资产的价格始终高于其价值,这也正是无形资产超额利润的来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孝兵  李广平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思想上的同异比较 ,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捍卫者和发展者 ,但在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具体、深层次问题上 ,尤其在共产主义与劳动的关系这一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 ,恩格斯的观点明显不同于马克思的看法。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两人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分歧 ,不是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而是要从理论渊源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些重大基本原理的准确内涵 ,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 ,更好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浩阳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典型经济社会形态时所运用的基础理论。然而,在现实的研究和学习中,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等其他价值论之间的关系经常被混淆或误解,这一基础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难以理解和把握好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本质。文章在分析和比较四种价值理论并指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的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几个常见诘难进行尝试性解答,并对其分析域做理论上的限定,以期使劳动价值论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意义上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不能认为马克思可能不批判“斯密教条” ,因为马克思不可能确认过“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并没有确认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不是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有失误 ,才批判“斯密教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社会劳动价值论”者否定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判 ,是错误的。因为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社会年产值不等于社会年净产值 ,不能否认斯密混淆上述两者 ;斯密没有对收入价值论作科学的论证和解释 ,没有科学论证社会年产值等于社会年净产值 ,不能否认斯密犯了马克思批判的混淆上述两者的错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区分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知识、科技、信息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给出了理论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