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07)
- 2023(3007)
- 2022(2741)
- 2021(2575)
- 2020(2198)
- 2019(4693)
- 2018(4616)
- 2017(8710)
- 2016(4900)
- 2015(5405)
- 2014(5645)
- 2013(5621)
- 2012(5428)
- 2011(4871)
- 2010(4812)
- 2009(4530)
- 2008(4624)
- 2007(4177)
- 2006(3807)
- 2005(3614)
- 学科
- 济(19193)
- 经济(19169)
- 管理(11437)
- 业(11176)
- 农(10357)
- 企(8326)
- 企业(8326)
- 方法(8277)
- 贸(5892)
- 贸易(5889)
- 地方(5840)
- 业经(5808)
- 易(5736)
- 市场(5568)
- 理论(5529)
- 中国(4999)
- 数学(4975)
- 数学方法(4866)
- 农业(4857)
- 产品(4844)
- 学(4724)
- 文化(4011)
- 农产(3600)
- 农产品(3600)
- 经济理论(3447)
- 制(3391)
- 教育(3368)
- 价格(3365)
- 和(3335)
- 产品价格(3290)
- 机构
- 学院(73072)
- 大学(69179)
- 管理(25669)
- 研究(25522)
- 济(24357)
- 经济(23674)
- 理学(21153)
- 理学院(20819)
- 管理学(20370)
- 管理学院(20205)
- 中国(19576)
- 科学(17620)
- 京(15613)
- 农(14822)
- 所(13753)
- 江(13115)
- 范(12886)
- 师范(12751)
- 研究所(12379)
- 财(12009)
- 农业(11724)
- 中心(11339)
- 业大(10808)
- 州(10387)
- 游(10357)
- 旅(10288)
- 师范大学(10219)
- 旅游(10131)
- 北京(10046)
- 省(9540)
- 基金
- 项目(45157)
- 科学(34660)
- 研究(32563)
- 基金(31049)
- 家(27628)
- 国家(27356)
- 科学基金(22678)
- 社会(19892)
- 省(19442)
- 社会科(18814)
- 社会科学(18808)
- 基金项目(16779)
- 划(15689)
- 自然(15028)
- 教育(14626)
- 自然科(14596)
- 自然科学(14591)
- 自然科学基金(14319)
- 编号(13463)
- 资助(13412)
- 发(10778)
- 成果(10457)
- 重点(10228)
- 课题(9944)
- 部(9049)
- 创(8965)
- 科研(8496)
- 计划(8445)
- 发展(8436)
- 展(8323)
共检索到117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人们在称呼"文化遗产"的时候,他可能指的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也可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的受保护的"文物",还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竑 戴光全
作为"老祖宗"创造并流传给后人的财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薇 黄黎敏
本文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不和谐音的问题,提出了培育生态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是调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平衡器,是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记忆并延续文化遗产生命力的最佳选择。从文化遗产生态系统真实性生存、完整性保护、持续性利用、市场性调节、绿色性产出、发散性传播诸方面探讨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内在的相适宜性。本文认为,通过培育生态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形成和谐共生机制,对于遗产有效保护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志民
人类在"我从哪里来"(历史)和"要到哪里去"(未来)的时光隧道的"存在与虚无"之两极对应中对当下的现实境遇做出睿智抉择。从某种意义而言,至少,从文化建设的层面上看,走向未来的整个世界,绝对不应陷入什么"破旧立新"的大"革"文化"命"的暴动误区,而应把"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作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卫军 王靖云
当前作为一项新型旅游资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被广泛关注并逐渐受到重视,旅游产品的消费水平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的旅游业收入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是对其开发与保护的有效途径。文章正是以此为契机,通过产品色彩设计的独特视觉表现和文化语义,研究分析色彩与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的紧密联系,并由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品牌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设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构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学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资源向旅游产品的开发转化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如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和乐山大佛等世界级文化遗产资源,现在都已开发成为具有明显区域带动效应的王牌旅游产品。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美等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已经开始推广和发展文化遗产旅游。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少济 马丽卿
文化遗产不只是一段静态的"民族记忆"而或被束之高阁的"文化化石",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要求他要"活"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要以一种"活态"的状态借助产业资源、市场机制去激活其内在生命力。本文以文化旅游产业视角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保护模式进行研究,试图综合市场价值网络的诸多元素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动态保护模式,使文化遗产通过自身与当下社会间的互渗作用,将文化遗产富含的历史文化精粹重新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同时现代生活方式与科学技术也将进一步激发文化遗产的创新机能。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遗产 活态保护 资本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杭侃
我们现在经常说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是资源就应该可以讲利用,之所以特殊,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是文化遗产资源的本体得以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应该倡导多种形式的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主要从事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按照专业内的划分,我们一般将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文物,文物又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德荣 郭晓琳
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淘漉,遍布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早已经凝结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基因和标识。如何让祖先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如今已受到各级政府、学术界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正>一、认知基础:国内外文化遗产观的演化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包括具有纪念性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以及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全球层面而言,伴随理念转变和现实压力,文化遗产观不断演化。文化遗产类型从文物、遗址延伸到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线性遗产、活态遗产等,其认定和保护标准中“人”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与此相应,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目标从“促进和平”转向“促进和平与发展”,由重视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转向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2)。文化遗产界最初视旅游为威胁,随着保护思潮由物及人的演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艳芬 张朝枝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旅游 国际法 立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存利
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传统的农业遗产,是指历史传承至今的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的特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具有战略意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农民民生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立法,规范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管理,重视社区参与,保障农民民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关键词:
农业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德亮 曾菲菲 付业勤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新现象,可能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产业集聚理论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进行探讨,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根源。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产业集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景明
一、文化遗产:闲置与潜在需求并存幽深的历史,广袤的大地,智慧的民众,这些都为我国成为文化遗产大国提供了条件,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表面上也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