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8)
2023(9948)
2022(9075)
2021(8675)
2020(7336)
2019(17225)
2018(17223)
2017(33450)
2016(18595)
2015(21233)
2014(21603)
2013(21381)
2012(19758)
2011(17449)
2010(17415)
2009(15862)
2008(15552)
2007(13661)
2006(12057)
2005(10679)
作者
(54371)
(44508)
(44271)
(42319)
(28413)
(21625)
(20269)
(17717)
(17015)
(16134)
(15531)
(14897)
(14087)
(14027)
(13718)
(13637)
(13522)
(13306)
(12707)
(12687)
(11116)
(11068)
(10735)
(10256)
(10122)
(9952)
(9925)
(9818)
(9075)
(8869)
学科
(72613)
经济(72521)
管理(53711)
(50274)
(43633)
企业(43633)
方法(35283)
数学(29515)
数学方法(29045)
(19249)
中国(18785)
(18305)
业经(16859)
(16674)
地方(15643)
理论(14117)
(13398)
(13021)
农业(12719)
(12069)
贸易(12064)
(11963)
教育(11928)
财务(11895)
财务管理(11861)
(11661)
环境(11473)
技术(11359)
企业财务(11198)
(10360)
机构
大学(262923)
学院(261346)
管理(106935)
(96913)
经济(94429)
理学(92144)
理学院(91113)
管理学(89456)
管理学院(89005)
研究(85247)
中国(63189)
(57351)
科学(55337)
(45110)
(43404)
(40772)
业大(39477)
研究所(39349)
中心(38795)
(38435)
北京(36804)
(36533)
师范(36258)
财经(35855)
(32314)
(31870)
农业(31693)
(30940)
师范大学(29231)
技术(28121)
基金
项目(178390)
科学(138864)
研究(131880)
基金(126464)
(109400)
国家(108409)
科学基金(92821)
社会(79928)
社会科(75507)
社会科学(75483)
(71023)
基金项目(67980)
自然(61198)
教育(60606)
自然科(59704)
自然科学(59690)
(59582)
自然科学基金(58551)
编号(55476)
资助(52769)
成果(45713)
重点(39559)
(38676)
课题(38204)
(37420)
(36528)
项目编号(34228)
科研(33992)
创新(33875)
大学(33063)
期刊
(109048)
经济(109048)
研究(78611)
中国(48474)
学报(41127)
管理(38459)
科学(37900)
(36925)
(33877)
教育(33488)
大学(30790)
学学(28495)
农业(25807)
技术(23283)
(20748)
金融(20748)
业经(18287)
图书(17200)
财经(16694)
经济研究(15759)
问题(14426)
(14081)
理论(13960)
科技(13388)
技术经济(13166)
实践(12988)
(12988)
(12889)
资源(12036)
现代(11752)
共检索到383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新洪  
相对文化软实力研究而言,文化软实力数量评价硬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严谨而又复杂的科学事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硬指标体系及其统计评价模型上作个从理念至实证的探微,力求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观念的演进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动,从中窥见文化软实力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期对调动文化执政方略的禀赋与提高施策水平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能生  郭更臣  谢里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构成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文化保障力、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核心力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且采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整体较弱,尤其是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偏低,同时,文化软实力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性。必须加大投入、创新体制和优化政策,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正德  郭荣凤  
本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价值吸引力、文化知识生产力、文化体制引导力以及文化产业竞争力构成,据此构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实证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各省域文化软实力发展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和制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年稳健上升;各省域文化软实力整体上是随着地域自西向东逐步增强;由于地区优势不同,各省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力和作用效果不同,西部省域文化价值吸引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孔来  郭春燕  亓庆亮  
本文论证分析了区域软实力的理论基础、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建立了有24个指标组成的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17市2010年的软实力进行了实际测度和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吴丹丹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出发,选取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文化吸引、文化体制及政策五个方面的25个评价指标,形成一个分层次的、可操作性强且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各省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宜强  
从区域合作的本质上看,区域合作不仅仅是追求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建设"一个‘好的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具备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的基本要素。"这"五个基本要素"为完善有关区域合作的研究指出了一个基本方向。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提升区域软实力以促使区域合作更为健康、持久的进行。具体而言,就是研究通过文化、社会政策及其工具、价值观等非物质要素的构建,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人才资源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经济运作系统的协调、扩张和倍增效应,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本文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永科  尹瑞婷  
文章构建了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并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性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双重目标优化模型来实现主客观兼容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及各个子系统得分。利用全国31个地区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为东部大多数地区均属于软实力强劲区,中部地区集中于软实力发展区,其内部可划分为协同区与潜力区,西部多为软实力滞后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解萧语  褚婷婷  
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法从文化基础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流通力、文化消费力、文化吸引力与文化创新力六个方面构建了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2010-2017年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的主要动力、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北京综合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文化软实力稳步发展;但也存在文化基础力的资源缺乏挖掘、文化生产力的动力不足、文化消费力的结构失衡、文化流通载体萎缩等问题。本文建议从文化基础力、文化生产力与文化创新力三个重点领域入手,改善文化发展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晗   马芳芳   丁志伟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实力差异看,高、较高文化软实力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等实力城市仅有3个,半数城市为低和较低实力。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西半壁呈现以郑汴为引领的中心外围格局,东半壁则表现为亳州、阜阳引领的极化特征,且在东西半壁之间形成聊城至驻马店的低值连绵带。(2)从分维度空间差异看,文化吸引力子系统、文化展示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格局类似,而文化事业投入力子系统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此外,文化传播力子系统、文化创新力子系统呈现与前3个子系统完全不同的格局,表现为以郑汴为核心的低值包围高值的分布结构。(3)从空间集聚和关联看,中原城市群分别围绕郑州和亳州形成了“一主一副”的双核集聚态势,且主核区附近形成了显著的高-高集聚群。其中,文化吸引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的集聚格局基本一致,文化展示力子系统的集聚在郑州减弱而在亳州得到加强,文化传播力子系统和文化创新力子系统仅在中部形成集聚核心,文旅融合力子系统则在综合格局的基础上在东南部形成两个集聚核心。(4)从影响因素看,市区GDP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最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交通设施、科教文卫单位数和城镇化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超  陈博  唐媛  刘佳瑞  
文章提出了"恩格尔文化系数"这一概念,试图使恩格尔文化系数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指标,并以恩格尔文化系数为基本指标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文化软实力评估方法,以此来对国家和居民的文化发展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庄德林  陈信康  
我国国际大都市的竞争力结构严重失衡,硬实力表现出色,而软实力建设滞后。本文综合软实力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特征,从资源层、表现层和功能层三个层面构建了国际大都市的概念模型。然后,从软实力资源视角,围绕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资源,从城市文化、公共管理、城市创新、生活质量和国际沟通5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由55个指标构成的3层次评价体系,并就评价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望  
文章通过借鉴国际组织对文化发展水平的衡量方法,梳理国内外的文化指标相关研究,分析文化指标研究涉及的几大关系,建立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并罗列了十项衡量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指标,以期对该社会治理领域的绩效计算方法和机制做出一个初步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彦  
经济软实力是一种区别于经济硬实力(经济影响力)的经济吸引力。经济软实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国际模式吸引力、国内经济吸引力和国际经济吸引力。本文利用定量指标对中美日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软实力进行量化评估后发现:①美国经济软实力下降迅速,强势介入但效果不佳;②日本经济软实力相对下降,举棋不定且缺乏动力;③中国经济软实力不断上升,力推东盟但困难重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禹海慧  
软实力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吸引力与影响力,企业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与重要实现形式。文章拟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在建构企业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软实力进行的定量评价,以期为提高企业软实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孔和平  金文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并就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以及积极推进我国财政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不但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且还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