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0)
2023(12081)
2022(9908)
2021(8971)
2020(7159)
2019(16633)
2018(16665)
2017(32184)
2016(17255)
2015(19548)
2014(19579)
2013(19406)
2012(17746)
2011(15959)
2010(15807)
2009(14296)
2008(13880)
2007(12106)
2006(10605)
2005(9361)
作者
(50629)
(41913)
(41528)
(39565)
(26711)
(20070)
(18905)
(16545)
(15970)
(14905)
(14483)
(13917)
(13155)
(13063)
(12867)
(12559)
(12533)
(12408)
(11999)
(11912)
(10287)
(10277)
(9915)
(9434)
(9308)
(9225)
(9219)
(9199)
(8384)
(8122)
学科
(73977)
经济(73894)
管理(52529)
(50476)
(43917)
企业(43917)
方法(33293)
数学(27854)
数学方法(27521)
业经(21114)
中国(18194)
(17983)
(17899)
(16262)
理论(14089)
地方(13909)
(13667)
(12717)
贸易(12711)
产业(12551)
(12410)
(12260)
农业(12138)
(11407)
财务(11345)
财务管理(11323)
信息(11288)
技术(11274)
企业财务(10739)
环境(10722)
机构
大学(253676)
学院(250066)
管理(104260)
(96485)
经济(94278)
理学(90906)
理学院(89932)
管理学(88492)
管理学院(88039)
研究(79922)
中国(58441)
(54250)
科学(50258)
(44421)
(39144)
业大(36480)
中心(35968)
(35961)
财经(35885)
研究所(35746)
(34845)
北京(34485)
(33685)
师范(33395)
(32621)
(29278)
(29192)
经济学(28342)
农业(28074)
师范大学(27197)
基金
项目(174553)
科学(137166)
研究(129782)
基金(126244)
(108902)
国家(107987)
科学基金(93649)
社会(80769)
社会科(76491)
社会科学(76472)
(67780)
基金项目(67302)
自然(60562)
自然科(59108)
自然科学(59097)
教育(58634)
自然科学基金(58015)
(56796)
编号(54073)
资助(51200)
成果(43621)
重点(38228)
(37710)
(36486)
(36383)
课题(36160)
项目编号(33979)
创新(33850)
科研(33110)
国家社会(32789)
期刊
(104703)
经济(104703)
研究(74366)
中国(43401)
学报(38430)
管理(38012)
科学(35325)
(32856)
(32053)
教育(29349)
大学(29060)
学学(26877)
农业(22590)
技术(22001)
(18855)
金融(18855)
图书(17572)
业经(17396)
财经(16990)
经济研究(16369)
(14354)
理论(13575)
问题(13434)
实践(12678)
(12678)
科技(12460)
技术经济(12206)
情报(11950)
书馆(11624)
图书馆(11624)
共检索到357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军林  路嘉明  
伤害理论最早起源于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市场结构和并购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并购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势力,引发单边效应和协调效应进而阻碍竞争、提高价格,对消费者福利造成伤害。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双边性、网络效应和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等特性,为伤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沃土,诞生了大量关于数字平台相关的伤害理论研究。本文首先厘清伤害理论的发展脉络,并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方面对与数字平台并购相关的伤害理论进行总结,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戚聿东  孙洁  李峰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数字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迅速崛起颠覆了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逻辑。数字经济企业"值钱不赚钱"现象与传统行业企业"赚钱不值钱"现象并存,使得以利润和现金流为基础的传统估值理论的解释力大打折扣。因此,近年来国外学者结合实物期权和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旨在解释数字技术投资潜在价值的数字期权理论,为数字经济企业估值和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从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生成机制、识别途径和经济价值等四个方面,对数字期权理论进行评述。现有研究表明,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平台投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期权,这些数字期权会对企业敏捷性、企业家警觉性、生成能力、吸收能力、突破式创新、企业绩效和IT能力投资等诸多方面起到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提升数字经济企业估值。本文以数字期权估值、数字期权思维和数字期权流程为一体的分析框架,可为更准确地为数字技术投资价值评估提供崭新的微观视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冰  王?  
所谓铸币税(seigniorage)指的是货币发行当局通过发行货币而取得的收入,从本质上说,它不是税收,而是因为拥有货币发行垄断权而取得的一种收益。这种收益几乎是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姜晨  刘汉民  
国外早期的组织演化理论主要强调组织在面对外部环境时的适应行为。随着上世纪后期组织生态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理论研究者的兴趣从适应转向了种群的选择上。后来的学者在综合适应与选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演化的思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奇  孔群喜  
市场浓度界定为买卖双方的总流量;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中增加企业的有效数量,市场浓度就会上升。市场浓度的增加可以从增加参与者的数量、增加参与者的多样性以及提升搜寻效率三个方面来解释。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浓度,从而有助于减少机会主义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市场浓度越大,企业外包的可能性越大;市场浓度的改变会使厂商很容易找到别的合作伙伴,从而会弱化合作关系的约束力。市场浓度增加缩短了每个卖者拥有的短暂的市场势力的时间,因此,较浓厚的市场将会更有竞争性。然而,研究显示,随着市场浓度的增加,卖方可以制定更高的价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福军  
20世纪中叶以来,共同演化的研究领域逐渐从生物学领域拓展到社会经济领域,由于构建了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不同的分析框架,它正成为当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试图在主流文献的基础上对西方学者的共同演化理论进行梳理,主要论述了组织与环境共同演化、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的基本内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交国  杨永春  
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内涵认识的变迁过程,对国内外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市理论及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作者认为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热点领域,是人类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之一;指出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态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聂名华  罗爱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投资格局变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针对日益频繁出现的跨国并购现象,西方学者已提出了许多理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跨国并购投资的动机。一是成长导向理论(Growth orientation),其认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机是为了拓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万兴  邵菲菲  
平台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平台为核心的企业间组织形式,涉及平台所有者、需求方以及供给方三个主体。平台分为三类,即需求侧主导的社区型平台,供给侧主导的创新型平台,供需匹配主导的交易型平台。相比其他组织形式,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如下特点:需求方在价值共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价值共创具有更大范围与更深程度的合作;互补性是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基础;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依赖架构设计与平台治理的协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万兴  邵菲菲  
平台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平台为核心的企业间组织形式,涉及平台所有者、需求方以及供给方三个主体。平台分为三类,即需求侧主导的社区型平台,供给侧主导的创新型平台,供需匹配主导的交易型平台。相比其他组织形式,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如下特点:需求方在价值共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价值共创具有更大范围与更深程度的合作;互补性是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基础;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依赖架构设计与平台治理的协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要家  林梓鹏  
“结构审查”是反垄断并购控制的基础措施,结构审查的结构推定弱化会增加并购控制反垄断执法失效的风险。由于数字经济具有内在的高集中市场趋势和强可维持市场势力,面对数字平台的扩张性并购和竞争损害风险,我们应强化结构推定审查,以维护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反垄断并购控制政策没有引入“结构推定”并建立量化的结构审查标准,结构审查的模糊性和宽松适用降低了并购控制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数字平台并购控制政策应强化结构审查和引入“结构推定”,明确企业并购结构审查的量化标准并完善效率抗辩程序保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於勇成  侯麟科  魏建  
行为产业组织理论由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吸收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思路和研究方法而形成,包括不完全理性消费者研究与不完全理性厂商研究两个方面。从消费者自我控制、损失厌恶等视角出发,不完全理性消费者偏好理论发展迅速,不完全理性消费者因为搜索成本、转换成本和价格认知困惑因素而有着不同于传统理论确定的行为表现。同时,引入公平意识、参照依赖、有限认知、过度自信和学习过程的因素后,也发现不完全理性厂商的偏好、行为及其市场影响与以往有着显著不同。新的研究进展对消费者行为与厂商定价模式给出了新的解释,并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打开了新视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永中  
论文对外汇冲销的有效性、成本与可持续性的理论进展,做了系统的全面梳理与系统概括,并指出现有理论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已有研究集中于外汇冲销的有效性和成本,而对冲销可持续性的研究较为薄弱。目前,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外汇冲销在短期内有效,在长期内有效性较低甚至无效,外汇冲销会带来准财政成本、金融抑制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扭曲成本,外汇冲销可持续性的基础是利率平价条件,即国内利率不高于本币计价的国际利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世权  张爽  巩岳  
信任不对称研究因突破了对"信任"或"不信任"的对称性假设而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已有文献尚缺乏对其全面系统性的梳理。为厘清与辨明信任不对称研究的理论脉络,审视其研究动态及最新进展,本文从信任不对称的存在性及其诱因研究、信任不对称的影响效应研究以及信任不对称的测量研究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述评,并总结归纳未来研究的趋势与方向,以期对信任不对称理论的深化有所助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志元  刘红蕾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聚,艺术品日益展现出其作为资产和投资品的特征,艺术金融逐渐成为金融学的一个新兴领域。从国外艺术金融研究领域近50年的经典和前沿文献来看,艺术品展现出的特殊性和金融属性推动学术界不断探索艺术品价格形成的经济学逻辑、艺术品估价、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其与传统金融资产的关系等。本文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艺术品价值决定的理论基础,并力图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我国艺术金融理论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