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0)
2023(5749)
2022(4926)
2021(4996)
2020(3889)
2019(9049)
2018(9391)
2017(15766)
2016(9920)
2015(11519)
2014(12221)
2013(11260)
2012(10630)
2011(9501)
2010(10186)
2009(8999)
2008(9185)
2007(9052)
2006(8469)
2005(7970)
作者
(25687)
(20795)
(20702)
(20380)
(13445)
(10124)
(9840)
(8262)
(8123)
(8067)
(7195)
(7105)
(6811)
(6695)
(6573)
(6488)
(6453)
(6336)
(6158)
(6080)
(5721)
(5204)
(5182)
(5090)
(5066)
(4877)
(4659)
(4586)
(4338)
(4336)
学科
(26625)
经济(26477)
管理(23084)
教育(21114)
(19662)
(17585)
企业(17585)
中国(16491)
理论(13177)
(10576)
(10048)
(9120)
教学(8997)
(8848)
方法(8778)
业经(8500)
(7472)
农业(6286)
地方(5828)
(5810)
(5681)
(5658)
财务(5657)
银行(5655)
财务管理(5626)
(5324)
(5287)
企业财务(5245)
研究(5156)
(5078)
机构
大学(131760)
学院(128502)
研究(46721)
(39437)
管理(39106)
经济(37826)
中国(32780)
教育(31238)
理学(30979)
(30969)
理学院(30463)
(29656)
管理学(29618)
师范(29542)
管理学院(29342)
科学(26283)
(24948)
(24299)
师范大学(23964)
(23803)
北京(21542)
中心(21447)
研究所(20495)
(19755)
职业(19372)
技术(19026)
财经(17231)
(16453)
(15920)
(15401)
基金
项目(67304)
研究(61669)
科学(52736)
基金(41798)
教育(37515)
社会(35223)
(33857)
国家(33282)
社会科(31503)
社会科学(31485)
编号(30351)
成果(29803)
(28444)
科学基金(27321)
(25409)
课题(25035)
(21969)
基金项目(20523)
项目编号(18037)
规划(17726)
(17597)
资助(17184)
重点(16481)
(16358)
研究成果(15847)
(15805)
(15777)
(15734)
阶段(15695)
(15258)
期刊
(60447)
经济(60447)
教育(56533)
研究(55866)
中国(42656)
(21600)
(16139)
技术(16126)
学报(16066)
管理(15454)
职业(14598)
科学(14348)
大学(13999)
(13313)
金融(13313)
学学(10825)
农业(10147)
图书(9940)
业经(9581)
技术教育(9404)
职业技术(9404)
职业技术教育(9404)
(9201)
论坛(9201)
财经(9198)
(8051)
(7800)
书馆(7731)
图书馆(7731)
经济研究(7488)
共检索到235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桂生  
关于教育是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问题,长期争议不休,本文对杨贤江、刘佛年、于光远的相关见解,以及关于所谓"教育本质"问题争议中的是是非非加以分辨,着重指出其中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教育的一般性质与社会性质的区别以及教育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区分若明若暗所致,并尝试解答马克思在列举上层建筑诸现象时为何未提及教育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九青  
近来,胡钧教授与卫兴华教授针对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先进落后的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问题,进行学术争论,内容涉及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理论的不同理解,分歧可以归结为历史观上的差异: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人道主义历史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宣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全党要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国情,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我国当前阶段最重要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和社会主要矛盾同时并存和互相影响。要学习和践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这些关系的二元化去认识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抓住主要矛盾,调整战略部署,谋取新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文本的一个突出的特质是表达行动内涵。《资本论》中的行动理论在意蕴与模式上和标准的社会学理论相比,特质规定是丰富的阶级实践工作内涵。这种研究具象出"实践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之类似但内涵逻辑殊异的是哈贝马斯努力建构的"交往行动的理论"。后者和经济学上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废墟相类似,其带来了哲学上的"科斯问题":试图从行动图型上抹掉"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构造。这是对行动与理论统一关系的严重背离。在具体理论构建上:哈贝马斯的问题还在于过多强调了交往和其他行为模式的差别,而较少注意它们的结合和统一;与之相反,通过运用"整体范畴",各种行为模式在《资本论》中艺术地结成一体。因此,是否追循"行动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国兴  
辩证唯物主义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指导和启迪作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 ,客观刺激事件导致主观心理反应、负性刺激事件导致负性心理反应、良性刺激事件导致良性心理反应 ;意识本质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复杂性 ;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 ,任何心理咨询流派都可以由此得以评判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唯物辨证法原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在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育人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的心理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心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王越子  
现代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契约"性质的,并建构交易费用范畴来分析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而被认为是一种法权关系和交易关系。事实上,企业契约背后隐含着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表现为复杂的权力支配关系或层级关系,而不是平等的交易关系。因此,企业是"权力"性质的。深化认识企业的"权力"性质,可以从企业权力分析的历史向度问题以及企业权力的内生性质等方面来拓展。这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企业权力现象及其权力关系演变的视角或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标志性著作。它酝酿于1845年春,成书于1846年5月。当时,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其中"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的危害更为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①34,于是这部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就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初  
前苏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主要表现在斯大林时期,而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教条化与苏联早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唯物史观做了简化处理,并固定而形成了教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时家贤  郭玉伟  
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中创立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从整个发展过程看,历史唯物主义经历了三重语境。第一重语境:通过"哲学信仰清算"确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重语境:通过"政治经济学"诠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抽象到具体形态的转换,使历史唯物主义最初概念、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具体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生存、发展的规律;第三重语境:通过提出"历史合力论"完成了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洽,使得上层建筑中那些隐含的、不被重视的观念范畴显性化,使国家、市场、社会等观念备受关注,从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爱龙  
福柯和奈格里的生命政治陷入了绝对权力与抽象主体的两极对立之中。与之相反,历史唯物主义所确立的实践逻辑将生命政治牢固地锚定在生命政治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充分敞开权力生产与主体生产的存在论根据。在实践逻辑的意义上,资本所建构的生命政治生产体系将个体置入个人权利之"解放"与社会治理之"规训"的张力中。一方面,生命政治生产宣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破产,使资本对个体的规训达到了"全景敞式"的高度;另一方面,生命政治生产开启了另类解放模式,致力于将最原始的生命存在——身体建构为最崇高的生命形式,将一向作为政治之否定环节的自然生命扬弃为政治的肯定环节。因此,生命政治生产"自由奇点"的降临依赖于新型共同体的建构。以劳动为中介,个人权利与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历史的和具体的统一,身体才能实现存在论的翻转,从被奴役的"赤裸生命"翻转为表征自由个性的"类存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宏政  杜晓雯  
自然伦理包括两个向度,即"抽象人性论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在抽象人性论向度上,自然伦理坚持从人性出发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并坚持自然中心主义立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抽象人性论向度,开创了自然伦理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马克思的自然伦理在根本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他通过"摆脱物的依赖"和"历史辩证法"扬弃了抽象人性论,打开了自然伦理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研究表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必须建立在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并进一步为其奠定了经济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受制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为现实经济关系确立规范,奠定从抽象自由到具体自由的经济制度基础;服务于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要求。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性、具体性和价值性,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善治基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文娟  
人类社会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实现发展的。对共同体的理解和思考,不仅需要从宏观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更需要从微观层面上对个人进行关照。对“现实的个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真正共同体”的存在基础,并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真正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目标。面对现代共同体中个人发展的现实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重建共同感、修复交互性和重塑主体性入手,以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实现“真正共同体”远大理想奠基,以此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一门学科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建设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避免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人的影响。因为人本主义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因而也找不到走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规律和现实途径。应严格区别党的"以人为本"执政方针与人本主义,前者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后者属于唯心历史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是基于抽象人性的主观设想,而是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必然趋势;作为价值观只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所以,马克思强调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研究的道路应避免依据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