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94)
2022(1595)
2021(1550)
2020(1391)
2019(3131)
2018(3268)
2017(5216)
2016(3322)
2015(3877)
2014(3994)
2013(3857)
2012(3912)
2011(3566)
2010(3775)
2009(3649)
2008(3688)
2007(3399)
2006(3281)
2005(3387)
2004(2818)
作者
(9299)
(7589)
(7545)
(7426)
(4898)
(3653)
(3480)
(2973)
(2960)
(2860)
(2783)
(2597)
(2583)
(2579)
(2414)
(2395)
(2306)
(2300)
(2264)
(2255)
(2204)
(1879)
(1860)
(1858)
(1842)
(1825)
(1761)
(1733)
(1618)
(1559)
学科
(10947)
经济(10922)
管理(9031)
(8233)
(7203)
企业(7203)
中国(4402)
(4058)
(3660)
方法(3615)
(3572)
教育(3544)
(3007)
银行(3007)
(2896)
理论(2893)
(2847)
数学(2756)
地方(2715)
业经(2653)
数学方法(2640)
(2481)
(2412)
金融(2412)
教学(2365)
(2339)
农业(2257)
制度(2257)
(2257)
税收(2177)
机构
大学(46420)
学院(44578)
研究(16502)
(15530)
经济(14938)
管理(14441)
中国(13606)
理学(11315)
理学院(11133)
(10826)
管理学(10728)
管理学院(10622)
(10371)
师范(10324)
(10075)
(9755)
教育(9460)
科学(9241)
中心(8563)
(8427)
师范大学(8212)
北京(7619)
(7487)
研究所(7140)
(6865)
财经(6756)
(6047)
(5968)
(5923)
银行(5712)
基金
项目(22548)
研究(19705)
科学(18069)
基金(14972)
(12149)
国家(11933)
教育(11766)
社会(11208)
社会科(10503)
社会科学(10502)
科学基金(10183)
成果(9546)
(9098)
编号(9040)
(8372)
课题(7609)
基金项目(6996)
资助(6853)
(6533)
自然(5894)
自然科(5771)
自然科学(5770)
(5683)
规划(5674)
自然科学基金(5668)
重点(5481)
(5468)
项目编号(5466)
教育部(5234)
(4983)
期刊
(22933)
经济(22933)
研究(20215)
教育(16278)
中国(15761)
(8565)
(7505)
金融(7505)
管理(6927)
(5948)
学报(5559)
科学(5159)
技术(4818)
图书(4605)
大学(4522)
书馆(3823)
图书馆(3823)
财经(3642)
职业(3618)
学学(3572)
(3453)
论坛(3453)
业经(3237)
农业(3198)
(3138)
(2931)
经济研究(2917)
问题(2911)
(2616)
会计(2579)
共检索到89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志麟  
师道尊严是教师高效履行岗位职责的保障,当下师道尊严的缺失既与社会变革有关,也与教师自身修养有紧密联系,本文既呼吁民主进校园,还原教师的自由与尊严,又给出教师成长的建议,使教师与学生双赢,从而达到生态教育的良好效果,最终教育服务于社会进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邹团  
当前,高校面临"师道尊严"和学习风气的双重堕落。实践证明,干巴巴的规章制度已无力维护尊师重教、敬道尚学的高校学风。当代高校学风建设,要跳出学风抓学风。扭转逐渐堕落的高校学风,需要"师道尊严"的社会环境。重塑"师道尊严",要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东娇  
教师地位、角色应该受到专业尊重与为人、治学严谨是“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特性,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文婧  秦玉友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尊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道尊严是长期教育实践积淀的教育智慧。然而多元职业分化弱化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职业"去魅"过程中教师专业权威不断被解构,加之媒体的负面报道对教师职业形象的不良影响,师道尊严面临挑战。重振师道尊严,对于教育发展价值重大,对于国家兴盛意蕴宏远。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语境下,师资建设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破解重振师道尊严的若干内在矛盾,必须合力施策,增强职业吸引力与提高入职门槛并重,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与加强对媒体引导监管并举,体制内监督与媒体第三方监督并行,保障教育权利与督促义务履行并提,形成新时代全社会更加尊师重教的新局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东  
中国古代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专设的御前讲席。御前讲席非常特别,"君""师"同席,"治统"与"道统"直接冲突,因此经筵中为帝王讲课的经筵官是坐讲还是立讲,备受争议。尤其是在两宋时期,争论异常激烈。坐讲论者主张"尊师重道"。立讲论者强调"君尊臣卑"。历代帝王对此多采用折中态度,既得到了崇儒重道的名声,又得到了尊君卑臣的实惠。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乔春英  
学科尊严是研究者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研究准则,体现为学科自觉和学科规范。只有当图书馆学学科达到一定的自觉和规范并且得到外部的积极评价和肯定时,才有可能谈及并提升图书馆学尊严。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学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内容。基于对学科范畴体系的考察发现,图书馆学只有超越实然知识的本能指向,进入无限扩展的应然领域,才有可能完成我国图书馆学尊严的回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淑燕  赵继伦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兰明  
职业教育的尊严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实现及其身份角色认同。当前职业教育尊严缺失主要表现在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及薪资待遇低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取向影响、长期历史发展积累薄弱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及其实现不尽如意、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等。职业教育尊严主要来源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大与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由此,不仅需要社会文化建设进行正确价值导向、国家政策系统支持及相应制度安排,同时,还需要职业教育在保障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尊严存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景舟  
"职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国家或社会,或者说在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关于职业教育名称的争论,反映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同认识,而这种认识反过来又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职业教育虽然已经成为在大学传授的一门学问,但对职业教育教学来说,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贫瘠。对职业教育名称争论所作的思考,是形成职业教育学科知识,提高其学术品质和文化含量的一个重要渠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申国昌  
百年师范生免费教育,将于2007年9月重新回归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校园。这一政策的出台,受到了师范院校师生的欢迎,也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争议。但是,总体来讲,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发展农村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皛  
在乡村社会发展进程中,集道德原则和权利保障为一体的教师尊严逐渐消解在乡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6所乡村学校的调查和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尊严失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文化、教育、人口的结构性困局。城乡差距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加深,唯金钱论的价值取向威胁着乡村社会为师者尊的传统,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师道尊严构成剧烈冲击。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留守儿童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乡村教师肩负沉重但又琐碎的教育责任担当,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权利保障。市场化、城镇化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但乡村女教师要扎根乡土,将不得不面对婚恋的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为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可立足教师个体的现实境况通过权利保障、关系调整、乡村教育本土化来维护乡村社会的师道尊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友志  冯建军  
尊严标识人的存在,而教育使人成为人,这就为教育关涉人的尊严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尊严是个体精神成长的奠基性价值,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首要价值。教育的本己价值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和精神健全发展,促进社会合作与团结是其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因而尊严得以成为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追求。人的"未完成性"是尊严和教育的共同源泉,尊严源于人的内在的道德潜能,而教育唤醒和帮助实现人的潜能,这是教育关涉人的尊严的基本切入点。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尊严有所作为,是因为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尊严,培养人有尊严生活的能力;教育的过程之所以可能是尊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龙  
从学校教育角度看,通过课堂教学、各种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树立中职学生的自尊、自信,是引导中职生找到自我与尊严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