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7)
2023(2098)
2022(1608)
2021(1396)
2019(2613)
2018(2670)
2017(4615)
2016(2817)
2015(3246)
2014(3324)
2013(3354)
2012(3341)
2011(2994)
2010(3294)
2009(3210)
2008(3309)
2007(3200)
2006(3128)
2005(3232)
2004(2749)
作者
(9030)
(7343)
(7255)
(7242)
(4736)
(3616)
(3319)
(2900)
(2838)
(2727)
(2654)
(2533)
(2510)
(2506)
(2419)
(2358)
(2245)
(2227)
(2212)
(2085)
(2031)
(1844)
(1802)
(1800)
(1767)
(1744)
(1738)
(1688)
(1557)
(1529)
学科
(11712)
经济(11687)
管理(9254)
(7687)
(6427)
企业(6427)
中国(4380)
(4326)
(4003)
(3940)
方法(3409)
业经(3304)
(3138)
银行(3137)
地方(3058)
(3012)
(2973)
教育(2848)
数学(2671)
(2626)
农业(2582)
(2547)
数学方法(2538)
理论(2531)
制度(2456)
(2456)
(2437)
金融(2437)
税收(2425)
(2397)
机构
大学(42844)
学院(41433)
(15604)
研究(15192)
经济(15050)
管理(14530)
中国(13598)
理学(11198)
理学院(11052)
管理学(10726)
管理学院(10644)
(10294)
(10004)
(9264)
科学(8597)
中心(8066)
(7844)
(7184)
(7107)
财经(6890)
北京(6799)
(6765)
师范(6718)
(6641)
研究所(6562)
(6027)
(5903)
银行(5700)
人民(5546)
(5413)
基金
项目(21196)
科学(16646)
研究(16591)
基金(14888)
(12572)
国家(12420)
科学基金(10779)
社会(10235)
社会科(9652)
社会科学(9651)
(8370)
教育(8284)
成果(7190)
编号(7109)
基金项目(7060)
(7011)
资助(6651)
自然(6549)
自然科(6398)
自然科学(6397)
自然科学基金(6285)
课题(5635)
重点(4831)
(4723)
(4593)
(4371)
(4253)
项目编号(4252)
规划(4138)
国家社会(4129)
期刊
(23008)
经济(23008)
研究(17846)
中国(12867)
(8914)
教育(8540)
(7472)
金融(7472)
管理(6596)
(6462)
学报(5946)
科学(5299)
图书(4763)
大学(4708)
技术(4340)
学学(3928)
书馆(3886)
图书馆(3886)
财经(3646)
农业(3577)
业经(3274)
(3094)
经济研究(3036)
(3027)
问题(2978)
会计(2871)
统计(2835)
(2811)
论坛(2811)
理论(2551)
共检索到83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涵  韩宁  关丹丹  章建石  焦丽亚  
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并计入高考总成绩。结合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相关研究结果,以及试点省份的实践反馈等,通过梳理现有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从兼顾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出发,提出改进选考科目赋分的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考试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森  
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考生依据"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的选考政策出现了执行偏差。致使选考科目考生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选考科目的科学计分。典型大规模多学科选考的计分经验表明:标准参照的分数解释并进行选考科目的"连接"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政策风险。建议在试点起步阶段使用"量表化"方法改进计分机制,以强化选考科目分数可比的功能设计。同时,应对改进建议的相关风险展开进一步研究:一是,应结合我国新高考实际,开展量表化方法的具体研究;二是,应对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下的选考科目测验所需的条件准备进行研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涛  郑宏山  姜宇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选考科目的设置是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各界关注。为了更好地进行新高考选考改革,我们梳理新高考考试改革的相关政策,分析新高考选考政策的制度优势,从合格考分数利用、等级考试分数转换、等级考科目成绩之间的可比性、"一年多考"分数计算以及分数合成等方面,探讨选考科目的分数计算与合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此,参考测量学理论与美、英、法、澳等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可以通过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以及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对新高考选考科目分数合成与计算的方法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借助合格考预测考生总体在等级考科目上的成绩分布,借助高考必考科目校正等级考科目成绩;通过采用加权相加的方式计算总成绩,采用连续栏栅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以达到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的目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燕燕  余文一  
本文从对浙江省物理学科选考现状的思考出发,分析了当前新高考制度中赋分办法的静态特征及其负面效应,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正对策——动态赋分办法,阐释了动态赋分的四大基本原则和三个策略取向。同时,在此基础上文章给出了动态赋分办法的具体方案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森  
新高考改革赋予了考生选择高考科目、多次参加考试的权利,有效缓解了"唯分数论"和"文理过度偏科"等现象。然而,选考科目计分机制却出现了与政策设计初衷相矛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与"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选考的政策设计相矛盾;二是与"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政策设计相矛盾。应在新高考试点地区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计分方式的"失灵";在未开展试点地区,应加强研究,使用国际通行的计分与分数校准方式,实现选考科目计分的科学与公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边新灿  
新高考物理遇冷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烈讨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等级赋分,等级赋分的直接原因是选考,实行选考除了高校教育内容专业性、学生智能结构多元性等客观因素和学习迁移原理、学分制理论的依据外,更有文理融通、培养创新人才的现实需求。高考探索选考经历了"高中会考基础上体现选择性""新课改高考体现选择性"和"新高考扩大选择性"三个阶段。出发点是在选拔环节体现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望,但素质教育的理想遭遇功利应试的惯性,使选考的功能发生异化。功利应试既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客观因素,又有公平和效益难以完美兼顾的制度设计因素和集体文化心理积淀的支撑,短期难以消除。要全面认识制约高考改革的多种因素,把握好共同基础和专业性向、理想目标和现实条件、改革力度和速度、个人选择和国家需要及学校需求的关系,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世洁  徐宁汉  杨帆  尹佳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启动。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核心内容之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分析了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对考生、中学以及高校的影响,探讨了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时应考虑的原则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主要亮点是选考和一科两考,但一些专家对此两点并不看好,认为选考面临学科间分数不等值,一科两考存在诸多危险,提议暂缓实施。通过对选考和一科两考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选考困境的根本是物理学科选考失衡,根源在于物理学科自身学习难度大,而其他选考科目之间不等值问题不突出,妥善解决物理选考问题是完善选考制度的关键;同时一科两考的危险并没有研究者所说的那么大,尤其是英语考试接近水平参照考试水平,英语两考并裸分计不会带来大的问题。高考公平与否的判断应以高考改革价值取向为标准。建议在完善选考制度方面,对物理学科给予特殊"待遇",可通过高校适当限定专业科目选择或规定必考选考科目来调节,或缩小改革"步伐"改任意选考为提供固定选考科目组合;英语一科两考应继续实施,最好是只按等级制赋级而不计入总分,而该等级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录取的自主要求;对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建议可暂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希伟  韩娟  翁灵丽  
基于浙江省传统重点高中的实证研究表明,选考物理的考生相对于未选考物理考生更倾向于不赞成等级赋分制;错位竞争、跨级赋分、选考科目两次考试制度设计的价值感知,以及限制与调整选考科目考试时间的反应意见,在等级赋分的学生认可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影响。考生选考的投机行为不是等级赋分制的独有产物,在标准分制度以及原始分制度下也同样存在此种现象。浙江省最新公布的高考深化与完善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可度。从学生群体角度而言,应当加强政策宣讲与引导,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进而为落实高考调整方案创造支持条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大林   吴星晔   钟笑寒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但考生为追求高分而进行的策略性科目选择也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政策后果。本文研究了科目选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研究表明,科目选考制度存在多重纳什均衡的问题,且其中一些均衡可能会导致选考不同学科的人数比例差异过大。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雨强  顾慧  张中宁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生选择权,分析高中生选择权使用中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有助于高考政策恰当调整和改革顺利推进。对浙江省1 598名首批选考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选考中呈现偏理偏文现象、学霸科目现象、学习水平与新高考了解度满意度间的"马太效应"现象、选科中的避趋冲突与自主无助现象。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各异,其中偏文偏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是:"理化"与"政史"的基础配置,男偏理、女偏文,男不选政治、女不选物理;学霸科目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上等水平学生集中选物理、化学科目因素,中等水平选政治,下等水平选生物、地理科目;选科"马太效应"现象的影响因素是:成绩所处水平越高,其了解度与满意度越高,选科目标越明确;选科避趋冲突的影响因素是:学科兴趣与学科成绩间的两难选择、各科成绩较相差度小、选择专业就业前景与喜欢科目相冲突等;自主无助现象的影响因素是:家长和教师帮助能力较低。选科中的各种现象引起了文理分科惯性、科目难度不等、校外信息了解较少、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据此,应允许高中学校采取"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重视高考方案专业化研究,加大高中生选考支持性资源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卜尚聪  马莉萍  叶晓阳  
使用2014—2020年10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专业在浙江的招生录取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科目限选模式分析发现:理工类、排名更靠前的高校、学科评估更好、工科和热门专业更倾向于限选物理,且多采取单限物理和多门必选模式。多门必选模式会导致专业录取位次显著下降,而其他物理限选模式(单限物理、两门任选和三门任选)则对录取位次无显著影响;《选考科目要求》文件中未要求限选物理的专业和热门专业在限选物理后录取位次下降幅度更大。高校理工科专业限选物理会有效引导学生选考物理,这是影响录取位次的重要机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对高校科目限选的政策引导,促使高校基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切的限选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韦骅峰  
基于2022年“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究”项目组所收集的“高考改革调查问卷”中40326份高中生问卷,结果显示: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选科结果基本满意,对高考选科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基本认可,认为高考选科利于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部分高中生选科时出现心理焦虑,传统文理分科仍是所选人数最多的组合。同时也发现: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对未来发展的引导基本满意、对家长参与高考选科的认可度偏低、家庭收入较低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的高考选科满意度较低、心理焦虑现象集中在高一与成绩较差学生、“物理遇冷”现象有效缓解等。针对这一实际,教育主管部门需对新高考科目改革持续优化调整,家长应提升在学生高考选科过程中的参与度,高中对弱势学生的选科指导需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建立家校协作机制以对产生选科心理焦虑的学生及时疏导,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也尚有调整空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后雄  
新课程高考科目设置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等5省区高考科目方案各具特色,也存在着诸多两难问题亟待解决。高考科目设置既要与新课程同步,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在“遵循规律、把握导向、推进素质、防止偏科、科学论证、广泛试验”的基础上提高科目设置的科学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