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8)
- 2023(6580)
- 2022(5408)
- 2021(4526)
- 2020(3661)
- 2019(8147)
- 2018(7742)
- 2017(14574)
- 2016(8030)
- 2015(8975)
- 2014(9111)
- 2013(9150)
- 2012(9237)
- 2011(8315)
- 2010(8910)
- 2009(8581)
- 2008(8283)
- 2007(7724)
- 2006(7453)
- 2005(7410)
- 学科
- 济(59631)
- 经济(59588)
- 管理(24669)
- 业(19625)
- 地方(16988)
- 方法(15728)
- 企(14802)
- 企业(14802)
- 数学(13767)
- 数学方法(13652)
- 中国(13643)
- 地方经济(12408)
- 农(10823)
- 学(10530)
- 业经(10193)
- 财(9989)
- 制(9062)
- 农业(7969)
- 融(7437)
- 金融(7437)
- 银(7362)
- 银行(7356)
- 经济学(7155)
- 行(7129)
- 体(7019)
- 环境(6988)
- 发(6493)
- 税(6422)
- 贸(6274)
- 贸易(6261)
- 机构
- 大学(125472)
- 学院(124351)
- 济(65199)
- 经济(63957)
- 研究(48576)
- 管理(43308)
- 中国(38416)
- 理学(35382)
- 理学院(34963)
- 管理学(34483)
- 管理学院(34239)
- 财(30759)
- 京(26851)
- 科学(25257)
- 所(24336)
- 财经(23099)
- 中心(21998)
- 江(21935)
- 经济学(21923)
- 研究所(21235)
- 经(20764)
- 经济学院(19321)
- 北京(17645)
- 农(17325)
- 院(17211)
- 范(16807)
- 财经大学(16727)
- 州(16712)
- 师范(16704)
- 省(16279)
- 基金
- 项目(70673)
- 科学(56125)
- 研究(53979)
- 基金(51572)
- 家(43999)
- 国家(43642)
- 科学基金(37426)
- 社会(37367)
- 社会科(35478)
- 社会科学(35470)
- 省(26773)
- 基金项目(25664)
- 教育(24522)
- 资助(21772)
- 划(21752)
- 自然(21193)
- 编号(20704)
- 自然科(20689)
- 自然科学(20685)
- 自然科学基金(20320)
- 成果(18289)
- 发(16982)
- 国家社会(16242)
- 重点(16202)
- 部(15942)
- 课题(15550)
- 济(14836)
- 经济(14699)
- 发展(14567)
- 展(14361)
共检索到220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积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明亮
关于当前经济增长速度的宏观思考邵明亮一、经济快速增长中的隐忧最近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总体形势确实是好的。这不仅表现在一些重大改革措施顺利出台,运转基本正常,而且农业生产逐步升温,财政、金融、外汇等方面的情况都比去年好,特别是外贸出口大大超过了去年同期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本文研究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发展的轨迹和存在的局限性。作者发现,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和指导政策实践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总供给模型局限于解释短期经济波动,不能解释现实经济中由于总供给条件改善(或者恶化)而导致的经济增长(或者衰退),从而形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2)总供给(AS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被界定为外生冲击性质的,忽略了要素管理、市场成长和市场环境改善以及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作用;(3)总需求-总供给理论体系中没有与总需求管理相对应的总供给管理,供给经济学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作者从总供给理论的发展轨迹和理论赖以成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假设、方法论、以及意识形态立场等方面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同时增长质量水平不高也成为大家的共识,质量问题已相当严峻,如果不能尽快缓解并解决或者处理不好,不仅将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而且必然导致种种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为此,中央政府决心集中精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那么,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质量,又应该从那些方面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本文做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
评价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宏伟
税收作为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方式,税负的高低不仅影响社会产品分配比例和结构,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政府消费和投资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发展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首要目标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整体赋税水平有利于财政调控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蒙荫莉
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水平成负相关关系,过重税负水平制约了经济发展。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又不能把税收简单地一减了之。
关键词:
名义税负 实际税负 宏现税负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旭佳
本文采用系统变参数模型,以广东省为例,对其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以小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还是以中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在短期内,税收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有负的促进作用;而在长期,税收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系统变参数模型 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德宁
效率与公平之间并非“两难的选择” ,而是互补的关系 ,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 ,有可能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 ,还能提高经济的总体效率 ,实现“公平增长”。因此 ,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理应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中国 ,政府目前实现公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是消除行政性垄断 ,推进市场化 ,废除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 ,改革和完善财政收支的结构和范围 ,促进劳动力的流动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波
本文以中国和日本1960-2013年数据为样本,验证能源政策、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由于三大产业能源依赖程度有显著差异,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分产业的分析,发现能源消费对于中日两国三大产业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能源政策在两国的三大产业上的具体体现并无很大不同。
关键词:
能源政策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冰
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水平高低既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更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税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高低,纳税人的收入和财富受到税收转移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保障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偏离了高速增长的周期,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或者说明显放慢的新周期。这个新周期导致的最尖锐的宏观矛盾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并且真实的失业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失业率红线,因而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根据宏观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情况,政府一般是采取扩张性的或者是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控。2010年,在总量政策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关注:一是刺激总需求的方向变不变;二是如果坚持刺激总需求这个方向,那么程度上是减弱还是增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失业率上升 刺激总需求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玉龙
近年来,研究有关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但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却不多。在宋则行先生推导的国民经济增长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税收和政府支出因素的同时,再做出如下假定:资本的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政府只对剩余价值征税;剩余价值率保持不变;税收不会改变产品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我国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常云昆 肖六亿
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压力不减,物价走低的宏观经济增长悖论。奥肯定律失效,宏观经济关系扭曲,产出对就业和物价的影响无法正常传递,是造成两个悖论的宏观原因。有效就业理论认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因而奥肯定律失效。释放或充分使用无效就业人员,企业有效就业率的提高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企业有了产出扩张的激励。这是两个悖论的微观成因。较低的有效就业率源自于已有就业制度安排下劳动力的企业内部储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过去20多年,中国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以宏观成本积累为代价。增长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题,但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高投资—高增长发展模式的持续性如何?本文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高投资的政府激励机制及宏观成本边界和高成本增长的临界点;进而指出,在开放经济中,资本流动、外部需求和供给冲击构成高成本投资模式的现实约束,政府必须权衡粗放式高增长的宏观收益和成本,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约束低效率的投资行为,实现全社会的福利优化。
关键词:
高投资 政府激励 宏观成本 增长的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