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7)
- 2023(2109)
- 2022(1869)
- 2021(1702)
- 2020(1545)
- 2019(3391)
- 2018(3424)
- 2017(6294)
- 2016(3695)
- 2015(4246)
- 2014(4388)
- 2013(4536)
- 2012(4528)
- 2011(4032)
- 2010(4242)
- 2009(3941)
- 2008(3939)
- 2007(3746)
- 2006(3547)
- 2005(3664)
- 学科
- 济(14609)
- 经济(14578)
- 业(12715)
- 管理(12255)
- 企(9617)
- 企业(9617)
- 财(9038)
- 收入(7545)
- 方法(6110)
- 农(6041)
- 中国(5439)
- 数学(5002)
- 制(4913)
- 数学方法(4898)
- 农业(4502)
- 国民(4416)
- 国民收入(4166)
- 富(4017)
- 财富(4017)
- 银(3699)
- 银行(3699)
- 行(3554)
- 业经(3489)
- 税(3269)
- 教育(3234)
- 税收(3105)
- 理论(3007)
- 融(2990)
- 金融(2990)
- 收(2973)
- 机构
- 大学(54630)
- 学院(52841)
- 济(22925)
- 经济(22346)
- 管理(20376)
- 研究(17725)
- 理学(16572)
- 理学院(16415)
- 管理学(16170)
- 管理学院(16068)
- 中国(15570)
- 财(13925)
- 京(12042)
- 江(10528)
- 财经(9800)
- 中心(9067)
- 科学(8938)
- 所(8855)
- 经(8797)
- 北京(8159)
- 范(8106)
- 师范(8064)
- 州(7894)
- 农(7768)
- 省(7722)
- 研究所(7457)
- 财经大学(7096)
- 经济学(7013)
- 人民(6523)
- 师范大学(6426)
共检索到98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萨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财富结构,是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十二五"规划中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发展趋势,进而研究与探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华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明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年
在201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这是继党的十六大以来,再一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论述,并成为人们关注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刚 韦利媛
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制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相关政策,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等收入者的定义、中等收入者的划分标准以及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测算三个角度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在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土兴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合。它具有唯一性、时空性、集合性和变动性四大特征。中等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者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概念。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模型,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变动规律。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是低等收入群体免交个人所得税,中等收入群体实行低税率,高等收入群体实行高税率;劳动收入实行低税率,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非劳动收入实行高税率,彩票中奖税率实行特高税率。
关键词:
中等收入 中等收入群体 收入比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厉以宁
备受世人关注的党的十六大在北京胜利闭幕。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上做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提出了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为了深入研究和贯彻报告的精神 ,本刊特约在京的五位经济学家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在本期发表 ,以飨读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伟 王少国
消除价格变动,以绝对标准衡量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主要受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两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各自的影响机理发现,收入增长并不必然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收入差距扩大也不一定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两种效应对比重变化的影响方向决定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在居民收入密度曲线上的位置。本文选用相关划分标准,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密度曲线,初步验证了以上结论,并实证分析了20多年来两种效应对我国城乡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对数正态分布 因素分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简称"劳动收入占比",定义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较低,必须进行系统性政策设计。一、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现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艺
一、中等收入者的内涵 中等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者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者(或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阶层,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人们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10万元,户均金融资产在3万元~10万元的人口和家庭划入中等收入阶层,它是介于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按照国际学术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晖
在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论述中,党中央首次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的任务。它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大家又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汇集各家之言,力图为深化这一热点问题的讨论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卫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缩小这种差距、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及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首先应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现状及其危害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目的。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比重低 扩大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宏 陈云
针对中等收入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中等收入者研究方法不足的状况,本文基于现代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提出测算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的新方法,并构建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因素动态分解方法。依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收入数据,本文提出我国中等收入的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进行测算,对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标准"效应进行分解。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核密度估计 因素分解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顾纪瑞
2007年11月25-26日,全国第十一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消费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交论文近百篇。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下一期续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