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0)
2023(8807)
2022(7376)
2021(6519)
2020(5255)
2019(11810)
2018(11339)
2017(21205)
2016(11350)
2015(12712)
2014(12645)
2013(12574)
2012(12341)
2011(11278)
2010(12026)
2009(11497)
2008(10618)
2007(9723)
2006(9171)
2005(9093)
作者
(33293)
(27324)
(27179)
(25818)
(17336)
(13073)
(12443)
(10673)
(10530)
(10034)
(9348)
(9287)
(8911)
(8768)
(8622)
(8614)
(8101)
(8045)
(7892)
(7727)
(7235)
(6761)
(6570)
(6365)
(6324)
(6233)
(6135)
(6098)
(5610)
(5463)
学科
(52592)
经济(52529)
(31537)
管理(29905)
(26260)
金融(26260)
中国(26055)
(24464)
银行(24455)
(23958)
企业(23958)
(23892)
地方(21633)
(16290)
(14251)
业经(14108)
(13157)
方法(12049)
农业(11632)
中国金融(11112)
地方经济(10879)
(10322)
数学(9907)
数学方法(9786)
(9189)
贸易(9169)
(8947)
(8777)
(8757)
理论(8073)
机构
学院(158993)
大学(156312)
(68934)
经济(67264)
研究(61278)
中国(55270)
管理(54945)
理学(44052)
理学院(43449)
管理学(42792)
管理学院(42488)
(38394)
(35109)
科学(34288)
(31364)
中心(30056)
(27636)
研究所(27518)
(26253)
北京(26245)
财经(25413)
(23165)
(23147)
(23092)
师范(22936)
(22763)
银行(22247)
(21808)
经济学(21210)
(20967)
基金
项目(92475)
研究(72970)
科学(72242)
基金(63550)
(53689)
国家(53091)
社会(45993)
科学基金(45326)
社会科(43696)
社会科学(43690)
(37591)
基金项目(32477)
教育(32354)
(31243)
编号(30691)
(27038)
成果(26562)
资助(26286)
自然(25860)
自然科(25232)
自然科学(25229)
自然科学基金(24743)
课题(23127)
发展(22504)
(22113)
重点(21275)
(19676)
(19269)
(19148)
(19057)
期刊
(90291)
经济(90291)
研究(60026)
中国(44460)
(36623)
金融(36623)
(26747)
(26554)
教育(23557)
管理(22952)
学报(20950)
科学(20148)
农业(16870)
大学(16677)
业经(15679)
学学(15029)
技术(14547)
经济研究(14041)
财经(12978)
问题(11454)
(11193)
图书(9476)
(8867)
国际(8720)
(8684)
论坛(8684)
(8505)
理论(8462)
(8304)
世界(8068)
共检索到287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幼林  苏诚  胡靖怡  
本文分析北京金融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并对未来如何更好的发展提出思考。当前,北京的建设和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017年两次视察北京为标志,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方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确。北京在疏解,北京在转型,北京整个城市在重新出发。作为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金融业怎么办?金融业的重新出发已刻不容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关于加快发展北京金融业的若干思考香港“九七”回归与北京金融业发展课题组一、关于北京金融业的功能定位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对外国际交流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通讯和经济管理中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林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是北京市委依据创新发展的思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首都创新发展引擎的战略规划。本文在概括"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经验基础上,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了新时期首都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的战略重点和加速创新发展的战略行动计划。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雪云  
自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新发展阶段之"时",度国内外环境之"势"做出的战略抉择,它的提出既具有现实层面的必要性又具有理论层面的科学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核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党为"舵",以企业为"桨",以乡村为"指南",形成构建主体的耦合机制融入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远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殷兴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人民银行分支行,要在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的阶段性特征,找准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引领金融部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一、当前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方彧  郑飞  王海涛  
中国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国国情"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大背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大力发展老龄金融,提高老龄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进一步做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也是构建与内在需求相配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抓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嫮  张苏缘  
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网络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载体。北京电影产业的分工协作已跨越地理空间界限,形成基于产业联系的城市网络。该文选取2015年第一出品单位为北京企业的115部电影作为样本,收集1 307家企业的关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电影产业所依托的城市网络联系。研究发现:1)网络联系呈现开放的轮辐形态,网络连通度高达7.44、平均最短路径为2.76,可达性良好。121个中外城市企业参与了北京出品的电影生产,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多元、开放、充裕的资本和信息。2)网络联系中,上海、香港在价值链各环节都与北京互动频繁;洛杉矶、首尔、台北主要立足于“后期制作”和“发行”对北京纵向配套;深圳、金华、东京主要依托“联合出品”与北京横向合作。跨区域的产业配套协作成为支撑北京电影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3)网络凝聚子群阈值低,具有显著地理、组织制度临近性,与中国电影集团内部投融资关系网络高度耦合。因此,较低效率的组织制度关系锁定成为局限北京电影产业创新的瓶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山东银保监局持续强化监管引领效能,从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产贷融合四方面加大供应链金融发展力度,助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市场竞争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的融资工具,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山东银保监局对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辖区实际,持续强化监管引领效能,从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产贷融合四方面加大供应链金融发展力度,助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邢毓静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深圳改革开放历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深圳金融改革开放则是这个时代缩影最绚丽的华章之一。深圳经济奇迹归因于市场化和民营资本集聚的优势、毗邻港澳的开放优势、年轻人才的优势;深圳金融改革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层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袁江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开启了金融科技(FinTech)时代,给金融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为了贯彻落实总行相关工作要求,本文以北京为例,对辖内金融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深入了解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分析了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效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盛朝迅  周晓阳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双循环战略在供给端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对于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认识不断提升,循环体系已基本建立,循环动力与能效正稳步提升。但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金融体系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不够均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存在脱节、金融科技产业三者之间未能充分融合、区域协同与整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形成循环中的堵点痛点。论文建议多措并举,加快提升金融体系服务能力、保障科技产业金融的均衡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完整转化平台,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应俊惠  
本文在分析上海票据市场特点基础上,阐述了进一步创新发展上海地区票据市场的必要性,提出发展上海票据市场需要解决的扩大区域市场影响力、加强票据产品信用组合、培育票据市场投资者和服务商等四方面问题,最后文章从制度、政策、工具到市场等方面提出加快上海票据市场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贵斌  
沿海海洋经济发展集成创新之路的选择和实施,首先要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科学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其次要遵循海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系的综合调节,强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合力、动态协调以及可持续,实现各项创新要素的全方位优化、合理搭配和有效协同;还要加强集成管理,形成综合协调机制,以提高海洋经济系统的、综合的、有效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瑞武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发展呈现智能化、大数据化、可量化、去中介化等特点,对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已成为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金融业务边界逐渐模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