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5)
2023(7133)
2022(6270)
2021(5467)
2020(4860)
2019(11359)
2018(11154)
2017(21913)
2016(11915)
2015(13851)
2014(14243)
2013(14527)
2012(14192)
2011(13203)
2010(13511)
2009(12791)
2008(12671)
2007(11817)
2006(10547)
2005(9793)
作者
(37747)
(31851)
(31758)
(30639)
(20285)
(15187)
(14630)
(12471)
(11837)
(11377)
(11075)
(10509)
(10236)
(10199)
(10051)
(10002)
(9632)
(9470)
(9250)
(9172)
(8114)
(7931)
(7757)
(7343)
(7313)
(7214)
(6936)
(6920)
(6471)
(6353)
学科
(77873)
经济(77816)
管理(32814)
(29852)
方法(29081)
数学(26027)
数学方法(25861)
(23162)
企业(23162)
地方(18851)
中国(15876)
(15551)
(14513)
(13649)
地方经济(13019)
业经(12902)
(11069)
(10530)
贸易(10526)
农业(10403)
(10087)
(9622)
环境(9339)
(9250)
金融(9248)
(8920)
银行(8900)
(8518)
(8240)
经济学(8176)
机构
大学(191639)
学院(190476)
(91901)
经济(90107)
管理(69885)
研究(69252)
理学(59116)
理学院(58419)
管理学(57507)
管理学院(57140)
中国(52231)
科学(40798)
(40285)
(39868)
(36537)
研究所(32858)
(32787)
财经(31418)
中心(31069)
(30014)
经济学(29933)
(28203)
业大(27047)
经济学院(26777)
北京(25844)
农业(25741)
(24434)
师范(24228)
(23618)
(23083)
基金
项目(115797)
科学(90115)
研究(84530)
基金(83318)
(71950)
国家(71366)
科学基金(60053)
社会(54654)
社会科(51788)
社会科学(51769)
(45197)
基金项目(43869)
教育(38294)
(37600)
自然(36983)
自然科(36059)
自然科学(36045)
自然科学基金(35399)
资助(34894)
编号(34080)
成果(28333)
(26690)
重点(26327)
(26191)
课题(23659)
(23160)
国家社会(22695)
教育部(22415)
科研(22050)
发展(21932)
期刊
(109655)
经济(109655)
研究(61636)
中国(35607)
(31605)
(29655)
学报(28622)
科学(26197)
管理(24930)
大学(21208)
学学(20084)
农业(19222)
经济研究(18465)
(18303)
金融(18303)
技术(17258)
财经(16939)
业经(15462)
教育(15401)
(14715)
问题(14684)
技术经济(12388)
统计(11397)
(11186)
(10070)
世界(9981)
商业(9675)
(9605)
经济问题(9493)
理论(9474)
共检索到296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晓光  
本文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以生产效率、经济效率为标准,对掠夺进行分析和评判。掠夺活动可分为纯粹财富转移型和生产资源转移型两大类。本文指出,财富转移型掠夺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带来掠夺成本和抵抗成本等社会损失,若这类掠夺蔓延开来,还会打击生产积极性,降低社会总产出。本文从资源配置方式的高度,分析生产资源转移型掠夺,发现其内在激励约束机制的缺陷,指出掠夺式的资源配置容易导致有害于社会生产的资源转移。本文比较了交易和掠夺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发现在激励约束机制、过滤机制、信息成本等方面,交易都优于掠夺,最后指出,掠夺与节约交易成本没有必然联系,节约交易成本不能当作为掠夺辩护的理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奉军  
经济转轨中的政府可能成为掠夺之手。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惯性和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以及税制改革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掠夺行为。为此,如欲限制政府的掠夺行为,在长期必须以经济改革促宪政转轨,形成社会的“自生能力”;在短期必须改革税制,缩短行政代理链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绍文  
本文利用日伪档案资料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活动做了具体的概括。文中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分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非法抢夺我东北四官银号;1932年—1936年,日帝建立为军事掠夺服务的货币金融体系;1937年—1941年,日帝实施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帝对我东北疯狂掠夺四个时段加以论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经济富源的罪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纯林  
从法律视角分析,掠夺性定价行为是一种严重危害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和侵害其他相关市场经济主体权益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层面的严格监管和约束。我国现有法律规制对掠夺性定价行为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导致司法实践可操作性差,效能不足,需要进一步从明确掠夺性定价行为界定标准、明确执法机构和执法制度以及建立健全司法规制体系等方面加以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艾非  胡小文  
以亚科维耶洛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封闭条件下的包含厂商、零售商、存款家庭、贷款家庭和中央银行等五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分析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大量货币通过信贷渠道流向房地产行业,引起房价上涨,在需求方面,高涨的房价挤占了居民的消费,进而抑制总需求;在供给方面,高涨的房价由于给房地产业带给远离于其他产业的超额利润,诱使大量资本退出实体经济而进入房地产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下降,从而抑制总供给。宽裕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剧了这一过程。因此,当前我国要合理地运用房地产信贷政策,严格信贷条件,防止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过度掠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30年前,关于臭氧空洞的科学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并预示了必须约束工业化的过度发展问题。科学家很快发现了臭氧空洞扩大的重要原因:人类对氯氟烃的大量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铁  张文刚  刘传军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一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以日本战胜俄国而结束。从此,中国东北逐步落入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任其掠夺、蹂躏。为控制东北经济命脉,掠夺战略物资,日本军国主义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发动了一场疯狂的经济金融战争。发动货币战争掠夺金融财富日俄战争时,日本为支付军费,在东北战领地发行1.5亿元军票强制流通,并野蛮规定,日本军票一元与晚清银元一元等值通用,以不兑换纸币换取实银,掠夺了东北民众巨额财富。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利用清理军票之机在东北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人畜共患传染病日益频发。这一趋势绝非偶然,而是人类活动不断侵犯自然生态边界的结果。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以2014—2016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疫情为例,剖析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农业企业在欠发达国家逾越森林生态的安全边界、推行工业化单一种植、触发公共卫生危机的连锁机制。证据表明,新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人类健康之间存在内生性冲突。政策制定者应将防止资本侵蚀生态红线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顶层设计中;否则,单纯依靠疫苗与药物研发,人类将永远无法阻止新疫情到来的步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根贤  
在医疗服务领域,当医生的工资收入同看病治疗费用成正相关关系时,兼具服务建议者和提供者双重身份的医生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诱发医疗需求的目标。道德风险之所以能诱发过多的医疗需求,是因为患者在参加了医疗保险后,导致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下降而诱发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免费医疗会产生不受价格约束的医疗需求同稀缺性医疗资源供给之间的巨大缺口。为实现社会中在不同条件下的医疗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爱兰  王智烜  黄梅波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升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非直接投资是中非经贸合作的核心之一。然而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却被西方一些国家视为掠夺当地的资源或者推行新殖民主义。那么,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对45个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全面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并不单纯受自然资源因素的驱动,而是多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各异。这有力地反驳了西方国家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视为"资源掠夺"行为的不实之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爱兰  王智烜  黄梅波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升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非直接投资是中非经贸合作的核心之一。然而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却被西方一些国家视为掠夺当地的资源或者推行新殖民主义。那么,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对45个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全面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并不单纯受自然资源因素的驱动,而是多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驱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因素因东道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建峰  
Laporta等(1998)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规定最为严格,其实施力度最大,因而对投资者保护得最好。投资者不必担心与公司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龙炳  李科  
航空业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实施金融市场掠夺策略的行业,公司治理和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在产品市场的竞争有重要影响。文章构造了一个两阶段融资模型,说明当公司治理水平低,负债率高且依赖外部融资时,掠夺者的最优策略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提高被掠夺者的融资成本,间接地提高其代理成本,阻止潜在的市场进入者进入市场,从而掠夺竞争对手和潜在进入者。通过国航竞购东航案例,文章模型说明国航采取了对东航和新航进行掠夺的策略,指出公司融资策略必须考虑产品市场竞争战略和公司治理水平,因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改善消费者福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储溢泉  
高并购溢价一直是理论界和监管层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上市公司高并购溢价为例,深入分析了并购交易中锚定价格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支付对价与并购标的业绩承诺现值之间的差额是融资购买股权的费用,并不是并购标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主要是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将融资购买股权的费用直接锚定在股价中,引导外部投资者看好此次并购,最终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减持掠夺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给监管层的政策建议是要规范并购重组中的定价问题,并详细披露相关的信息,以降低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