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0)
- 2023(6580)
- 2022(5530)
- 2021(4834)
- 2020(4125)
- 2019(9052)
- 2018(8873)
- 2017(16526)
- 2016(9113)
- 2015(10422)
- 2014(10498)
- 2013(10642)
- 2012(10377)
- 2011(9724)
- 2010(10166)
- 2009(9467)
- 2008(9143)
- 2007(8292)
- 2006(8027)
- 2005(7584)
- 学科
- 济(64557)
- 经济(64509)
- 管理(24220)
- 业(20958)
- 方法(19934)
- 数学(17827)
- 数学方法(17679)
- 地方(17063)
- 企(14949)
- 企业(14949)
- 学(14025)
- 中国(13225)
- 农(12564)
- 地方经济(12382)
- 业经(11147)
- 财(9425)
- 制(8796)
- 农业(8761)
- 环境(8171)
- 经济学(7375)
- 融(7138)
- 金融(7138)
- 发(7057)
- 理论(7026)
- 体(6984)
- 银(6941)
- 银行(6917)
- 行(6746)
- 贸(6606)
- 贸易(6598)
- 机构
- 大学(146650)
- 学院(144458)
- 济(72224)
- 经济(70899)
- 研究(55962)
- 管理(51453)
- 理学(42861)
- 理学院(42333)
- 中国(42089)
- 管理学(41700)
- 管理学院(41414)
- 科学(32070)
- 财(30985)
- 京(30921)
- 所(28952)
- 农(25979)
- 研究所(25917)
- 中心(24901)
- 江(24481)
- 财经(23926)
- 经济学(23785)
- 经(21503)
- 经济学院(21029)
- 业大(20616)
- 农业(20170)
- 范(19994)
- 师范(19818)
- 北京(19692)
- 院(18881)
- 州(18331)
- 基金
- 项目(87736)
- 科学(68988)
- 基金(63980)
- 研究(63935)
- 家(55920)
- 国家(55444)
- 科学基金(46698)
- 社会(43574)
- 社会科(41392)
- 社会科学(41381)
- 省(33956)
- 基金项目(32644)
- 教育(29298)
- 划(28028)
- 自然(27752)
- 自然科(27080)
- 自然科学(27072)
- 资助(26754)
- 自然科学基金(26622)
- 编号(24465)
- 成果(20976)
- 发(20513)
- 重点(20088)
- 部(19553)
- 国家社会(18991)
- 课题(17822)
- 创(17313)
- 发展(17008)
- 教育部(16974)
- 展(16800)
共检索到240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武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就是指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共有的分配原则和手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层次、更全面性的收入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要把按劳分配与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生产要素 分配 按劳分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万红先
我国的分配实践证明 ,除了实行按劳分配外 ,还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 ,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 ,尤其是要区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这两个不同的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使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森林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试对按生产 要素贡献分配的内涵和客观依据进行初步分析,同时揭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实践意义及实现机制。
关键词:
生产要素 贡献分配 理论思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沈时伯
本文首先考察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中 ,公有制经济领域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不存在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即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是m ;其次考察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否代替按劳分配问题 ,通过分析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不可等同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各自存在的社会经济基本条件的差异性及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的事实 ,阐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能代替按劳分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振铎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按劳分配不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许和鼓励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关键词:
生产要素 市场经济 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课题组
文章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在过去的实践中从未真正实现过,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失去了存在的客观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对此,我们既不能盲目堵杀,也不能视而不见,而必须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开征个人收入所得税等措施,将两极分化尽可能地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
生产要素分配 克拉克公式 所有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嘉瑞
(一)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离开了利益关系的经济关系是不存在的。 人们在一定社会的利益的实现和实现程度,是由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便是其中的一种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邦根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按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来分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过程同产品价格形成的过程共同构成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总过程。因此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但是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形成的收入差距过分两极化 ,一定要给以政策上、法制上的限制 ,使所有的经济主体按照合理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地竞争。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市场经济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伟
(一)什么是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就是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主要生产条件。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社会进行生产都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条件,缺一生产就无法进行。在这三个生产要素中,劳动者是有生命力的、能动的生产要素,由他来操纵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人们需要的一种物品。生产工具实际是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广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方面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只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一)有关分配概念的序列、层次关系 “分配原则”和“分配方式”是两个序列和层次。分配原则主要是指社会产品应该向谁分配,原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在原始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