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859)
2022(1691)
2021(1618)
2019(3259)
2018(3162)
2017(6242)
2016(3782)
2015(4446)
2014(4564)
2013(4724)
2012(4820)
2011(4196)
2010(4453)
2009(4275)
2008(4517)
2007(4319)
2006(4200)
2005(4268)
2004(3926)
2003(3677)
作者
(12560)
(10325)
(10140)
(10097)
(6442)
(4994)
(4628)
(4125)
(3967)
(3765)
(3665)
(3464)
(3454)
(3426)
(3305)
(3135)
(3074)
(3058)
(2987)
(2866)
(2733)
(2580)
(2524)
(2375)
(2346)
(2337)
(2329)
(2257)
(2252)
(2146)
学科
(14278)
经济(14238)
(11923)
管理(10986)
(8090)
企业(8090)
(7225)
中国(6924)
(6757)
(5353)
劳动(5334)
(5179)
农业(5146)
方法(4167)
(3867)
(3586)
教育(3577)
税收(3560)
(3526)
(3523)
银行(3521)
(3446)
业经(3421)
(3329)
数学(3240)
收入(3231)
数学方法(3088)
(3070)
(3055)
财务(3053)
机构
大学(57921)
学院(57522)
(23805)
经济(23150)
研究(22602)
中国(19106)
管理(19033)
理学(14683)
理学院(14456)
(14197)
管理学(14128)
管理学院(14016)
(13614)
科学(13254)
(13002)
(12371)
(11042)
研究所(10986)
中心(10262)
(10067)
财经(9827)
北京(9661)
农业(9514)
(8684)
(8597)
业大(8355)
(8241)
师范(8196)
(7433)
人民(7210)
基金
项目(28345)
研究(21484)
科学(21328)
基金(19430)
(17071)
国家(16884)
科学基金(13399)
社会(12771)
社会科(11925)
社会科学(11916)
(11132)
教育(10126)
(9681)
基金项目(9498)
编号(9289)
成果(9246)
资助(8874)
自然(8238)
自然科(8025)
自然科学(8024)
自然科学基金(7848)
课题(7206)
重点(6566)
(6267)
(6115)
(6095)
(5630)
项目编号(5311)
科研(5270)
教育部(5254)
期刊
(34644)
经济(34644)
研究(23398)
中国(17678)
(12796)
(11933)
学报(9459)
教育(8784)
(8729)
金融(8729)
管理(8111)
科学(7967)
农业(7859)
大学(6767)
学学(6074)
业经(5476)
财经(5464)
问题(4926)
技术(4846)
(4723)
经济研究(4577)
(4319)
(3814)
会计(3739)
(3536)
图书(3497)
理论(3316)
农村(3268)
(3268)
(3222)
共检索到110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关柏春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井明  
长期以来,理论教科书中,总是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会发现,现实与这个理论有较大差距。只要是拿到市场上去作为商品交换而又确实有社会需求的东西,哪怕不包含多少劳动,也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事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迪  张文明  
一、马克思的分配思想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马克思的分配思想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分配的一般原理;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的设想,即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的设想被后人概括称为“按劳分配”学说,即“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这种按能办或贡献获得收入的想法是由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来的,如圣西门及他的门徒明确提出“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口号。但是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按劳分配是劳动产权演进的历史必然;对劳动产权的全面肯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进步性与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而忽视劳动产权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只有明确界定劳动产权,才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一帆  
关于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若干反思李一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按劳分配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较多的一个热.点。目前为止,除提出了一个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观点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争来争去,大都是在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框框中炒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志  
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有两大缺陷:一是社会扣除不统一,从而导致制度上的工酬不一致;二是直接的社会扣除,导致按流动形态的劳动分配。弥补上述两大缺陷,首先生明确"人人社会扣除相等,剩余全部属于自己"这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极量界限;其次要建立按劳分配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对集体和集体对个人的分配。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流述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及制度;第二部分指出按劳分配的两大缺陷;第三部分针对第一个缺陷,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基本数量界限;第四部分针对第二个缺陷,提出建立两个基本层次的按劳分配体制和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丽玲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当前一些教材中普遍用多因素并列来解释。既有劳动力方面的(如还存在劳动差别)、又有上层建筑(如思想觉悟)、所有制方面的(如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我认为欠妥。本文想从所有制与分配的联系中探讨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定鑫  葛梅轩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体制上,除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为此,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产品的价值……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又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同他所给予社会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倚奇  
本文认为 ,在按劳分配原则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劳动时间、产出数量等衡量工作量的因素外 ,还应考虑劳动强度、智力疲劳、工作压力感、员工对报酬差距及竞争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一些生理心理因素 ,以大大提高按劳动分配的实际应用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翘闾  
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吴翘闾有人曾把社会主义公式化.社会主义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一计划经济十按劳分配。现在理论界一致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划分社会性质的标准。显然,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被否定了。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才洪   丁小平   侯荔江   伍韧   申晓梅   王朝明   毛代梁   俞国斌   阎玉平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现将西南财大政治系师生1991年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科学讨论会的发言选登如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汝桓  
按劳分配同劳动力成为商品从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在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同按劳分配的矛盾不是本质上的,不能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分配中,应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放在优先地位,即把V+m中的V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后,再对m部分“按贡献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