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646)
2022(1433)
2021(1252)
2020(1140)
2019(2501)
2018(2462)
2017(4521)
2016(2821)
2015(3298)
2014(3331)
2013(3473)
2012(3523)
2011(3067)
2010(3319)
2009(3207)
2008(3317)
2007(3178)
2006(3162)
2005(3209)
2004(2851)
作者
(8369)
(7046)
(6868)
(6747)
(4415)
(3388)
(3180)
(2748)
(2656)
(2652)
(2481)
(2436)
(2398)
(2343)
(2326)
(2249)
(2155)
(2130)
(2082)
(1960)
(1932)
(1721)
(1677)
(1664)
(1654)
(1636)
(1625)
(1616)
(1503)
(1461)
学科
(10965)
经济(10932)
(8926)
管理(8376)
(5838)
企业(5838)
中国(5803)
(5406)
(5040)
劳动(5021)
(4925)
农业(4137)
(4017)
方法(3389)
收入(2875)
教育(2799)
数学(2737)
(2723)
银行(2723)
数学方法(2657)
(2656)
(2639)
(2626)
(2625)
业经(2615)
地方(2570)
人口(2534)
税收(2504)
(2477)
动力(2425)
机构
大学(41890)
学院(40598)
(17812)
经济(17335)
研究(14975)
管理(14200)
中国(13072)
理学(10950)
理学院(10835)
(10701)
管理学(10657)
管理学院(10567)
(9593)
(8960)
科学(7790)
(7775)
中心(7528)
财经(7429)
(7136)
(6601)
(6587)
研究所(6543)
北京(6531)
(6436)
(6281)
师范(6235)
经济学(5731)
人民(5669)
(5415)
财经大学(5280)
基金
项目(20343)
研究(16403)
科学(15881)
基金(14486)
(12057)
国家(11898)
社会(10692)
科学基金(10093)
社会科(10040)
社会科学(10039)
教育(8118)
(7565)
成果(7105)
编号(6949)
基金项目(6774)
资助(6660)
(6554)
自然(5542)
自然科(5428)
自然科学(5426)
课题(5368)
自然科学基金(5327)
(4738)
(4676)
重点(4463)
(4427)
国家社会(4373)
教育部(4281)
项目编号(4123)
(4080)
期刊
(25191)
经济(25191)
研究(17381)
中国(14212)
(8949)
教育(7572)
(6834)
金融(6834)
(6647)
管理(6394)
学报(5417)
科学(5037)
大学(4406)
财经(4275)
图书(4073)
技术(3822)
学学(3732)
(3709)
农业(3575)
业经(3513)
经济研究(3414)
问题(3392)
书馆(3376)
图书馆(3376)
(2754)
农村(2682)
(2682)
(2628)
论坛(2628)
(2510)
共检索到81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井明  
长期以来,理论教科书中,总是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会发现,现实与这个理论有较大差距。只要是拿到市场上去作为商品交换而又确实有社会需求的东西,哪怕不包含多少劳动,也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事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志亮  
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其中以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最难。这项改革,从理论上看,涉及到怎样认识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等重大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不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我赞同劳动力商品的观点。但觉得还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须进一步加以论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饶文军  
对中国总储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逐年降低,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的不断上升。基于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统计数据,本文从部门可支配收入和边际储蓄倾向角度,对我国居民、企业及政府三部门的储蓄率变化进行剖析,同时,建立计量模型对问题的变化原因做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比例,实施"减税降负、促进消费"的税收体制改革,以及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对劳动者支付水平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帆  
本文对传统理论关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界定,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原则并存的方针.就必须全面拓展按劳分配的作用范围:一要打破公有制的框框,确认按劳分配与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的可兼容性;二要打破“个人生活消费品”的框框,确认按劳分配对部分生产基金的分配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一帆  
关于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若干反思李一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按劳分配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较多的一个热.点。目前为止,除提出了一个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观点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争来争去,大都是在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框框中炒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关柏春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毅  
“从个人利益上关心”的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学习列宁按劳分配理论和实践的思考范毅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成果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差异不能在收益上得到体现.人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按劳分配是劳动产权演进的历史必然;对劳动产权的全面肯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进步性与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而忽视劳动产权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只有明确界定劳动产权,才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才洪   丁小平   侯荔江   伍韧   申晓梅   王朝明   毛代梁   俞国斌   阎玉平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现将西南财大政治系师生1991年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科学讨论会的发言选登如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迪  张文明  
一、马克思的分配思想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马克思的分配思想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分配的一般原理;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的设想,即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的设想被后人概括称为“按劳分配”学说,即“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这种按能办或贡献获得收入的想法是由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来的,如圣西门及他的门徒明确提出“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口号。但是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志  
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有两大缺陷:一是社会扣除不统一,从而导致制度上的工酬不一致;二是直接的社会扣除,导致按流动形态的劳动分配。弥补上述两大缺陷,首先生明确"人人社会扣除相等,剩余全部属于自己"这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极量界限;其次要建立按劳分配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对集体和集体对个人的分配。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流述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及制度;第二部分指出按劳分配的两大缺陷;第三部分针对第一个缺陷,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基本数量界限;第四部分针对第二个缺陷,提出建立两个基本层次的按劳分配体制和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丽玲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当前一些教材中普遍用多因素并列来解释。既有劳动力方面的(如还存在劳动差别)、又有上层建筑(如思想觉悟)、所有制方面的(如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我认为欠妥。本文想从所有制与分配的联系中探讨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倚奇  
本文认为 ,在按劳分配原则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劳动时间、产出数量等衡量工作量的因素外 ,还应考虑劳动强度、智力疲劳、工作压力感、员工对报酬差距及竞争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一些生理心理因素 ,以大大提高按劳动分配的实际应用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