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936)
2022(1779)
2021(1693)
2019(3464)
2018(3333)
2017(6788)
2016(3965)
2015(4684)
2014(4732)
2013(4965)
2012(5016)
2011(4388)
2010(4668)
2009(4449)
2008(4758)
2007(4510)
2006(4443)
2005(4448)
2004(4119)
2003(3855)
作者
(12573)
(10346)
(10189)
(10177)
(6572)
(4990)
(4704)
(4027)
(3947)
(3883)
(3667)
(3470)
(3460)
(3454)
(3448)
(3211)
(3108)
(3088)
(2912)
(2834)
(2785)
(2557)
(2533)
(2442)
(2404)
(2319)
(2301)
(2249)
(2228)
(2225)
学科
(16684)
经济(16641)
(12981)
管理(12237)
(8852)
企业(8852)
(7819)
中国(7515)
(7116)
农业(5671)
(5519)
劳动(5500)
(5490)
方法(5288)
(4192)
数学(4159)
数学方法(4009)
业经(3968)
(3889)
(3878)
银行(3874)
税收(3850)
(3815)
(3680)
(3644)
收入(3534)
地方(3356)
(3329)
理论(3275)
教育(3169)
机构
大学(61734)
学院(60754)
(26926)
经济(26263)
研究(23151)
管理(21196)
中国(19846)
理学(16576)
理学院(16384)
管理学(16075)
管理学院(15950)
(15696)
(14147)
(12781)
科学(12662)
(11821)
财经(11041)
(10853)
研究所(10776)
中心(10713)
北京(9878)
(9810)
(9675)
(8958)
(8695)
师范(8651)
经济学(8506)
农业(7968)
财经大学(7892)
(7786)
基金
项目(30682)
研究(24274)
科学(23613)
基金(21684)
(18531)
国家(18321)
社会(15247)
科学基金(15020)
社会科(14282)
社会科学(14278)
(11617)
教育(11207)
基金项目(10625)
编号(10093)
成果(10020)
(10000)
资助(9926)
自然(8585)
自然科(8379)
自然科学(8377)
自然科学基金(8204)
课题(7612)
(7108)
(6976)
重点(6927)
(6520)
教育部(6228)
(6199)
(6164)
国家社会(6132)
期刊
(37823)
经济(37823)
研究(24468)
中国(17603)
(13030)
(11154)
(9337)
金融(9337)
管理(9171)
教育(8665)
学报(8481)
科学(8075)
农业(6636)
大学(6618)
财经(6308)
学学(5966)
业经(5761)
问题(5581)
(5484)
技术(5206)
经济研究(5078)
(4475)
(4192)
会计(3640)
农村(3619)
(3619)
经济问题(3546)
图书(3527)
国际(3432)
理论(3432)
共检索到115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迪  张文明  
一、马克思的分配思想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马克思的分配思想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分配的一般原理;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的设想,即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的设想被后人概括称为“按劳分配”学说,即“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这种按能办或贡献获得收入的想法是由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来的,如圣西门及他的门徒明确提出“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口号。但是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定鑫  葛梅轩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体制上,除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为此,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产品的价值……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又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同他所给予社会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汝桓  
按劳分配同劳动力成为商品从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在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同按劳分配的矛盾不是本质上的,不能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分配中,应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放在优先地位,即把V+m中的V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后,再对m部分“按贡献分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储企华  
一、软封顶、硬保底“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是近几年呼声很高,被解释为马列主义和科学管理的正统理论。其实这个口号式的论点,是小商品经济的产物。当社会进入大分工、大协作的大商品经济时代,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做法,不但社会主义社会行不通,而且也早已被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梅竹林  孟湘慧  
破除“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全面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是“八五”期间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三铁”同按劳分配是对立的,不破除“三铁”,就不能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就必须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关柏春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辉  陆建桥  
关于稳健性原则几个问题的探讨陈国辉,陆建桥稳健性原则(ConservatismPrinciple).又称谨慎性原则(PrudencePrinciple),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云中  王石红  
按贡献分配原则并不改变和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成立的条件和根本特征 ,与按劳分配制度具有兼容性。但按贡献分配原则和按劳分配制度反映的关系和要求不同。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按贡献分配反映的是多元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财富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反映的是企业劳动者对公有产权的平等占有并按自己的劳动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以实现这种占有关系。因此 ,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替代。为了实现两者的结合和统一 ,必须实行两个层次的分配机制 :第一层次的分配 ,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要素 ,与其他生产要素平等地 ,按照其对于创造财富的贡献分得一个收入份额。第二层次的分配 ,按照劳动者的劳动贡献 ,分得一部分公有产权收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小丽  
关于股份制企业如何分配的几个问题马小丽一、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分红特点目前,我国许多股份制企业的职工都持有本企业的股票,并由此获取资本要素报酬。股息和红利的发放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只计红利、不计股息。分红率由董事会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决定,上不封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20 0 0年 1 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2 0 0 1年 7月 1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这个问题作者阐述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为什么要深化 ,怎样深化 ,深化中如何处理几个界限等问题。本刊编发此文 ,旨在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少波  
本文主要结合《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内容提出几个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立法亟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比如订立劳动合同主体的范围应否扩大,如何合理设置试用期的规定以应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规避现象,如何规范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等。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文章提出,应将家庭保姆纳入劳动合同的主体范围;应规定严密的试用期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应经过行政机关的批准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兰瑞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劳动力市场?肯定有。但是现阶段的劳动力市场,还处于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不被政府承认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些自发产生的、分散的、不被承认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所谓的民间"劳务"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