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3)
2023(2257)
2022(1990)
2021(1698)
2020(1540)
2019(3429)
2018(3477)
2017(6415)
2016(3775)
2015(4412)
2014(4442)
2013(4589)
2012(4593)
2011(3946)
2010(4197)
2009(4097)
2008(4126)
2007(3956)
2006(3847)
2005(3787)
作者
(11142)
(9333)
(9103)
(9034)
(5954)
(4437)
(4221)
(3598)
(3571)
(3551)
(3268)
(3216)
(3181)
(3084)
(3023)
(2968)
(2839)
(2813)
(2766)
(2609)
(2565)
(2343)
(2268)
(2209)
(2175)
(2167)
(2143)
(2141)
(1981)
(1901)
学科
(14742)
经济(14709)
(11797)
管理(11503)
(8484)
企业(8484)
中国(6739)
(6422)
(5982)
方法(5200)
(5150)
(5131)
劳动(5112)
农业(4697)
数学(4271)
数学方法(4162)
业经(3448)
(3434)
(3391)
银行(3391)
地方(3261)
(3247)
(3188)
贸易(3181)
教育(3132)
收入(3115)
(3063)
理论(3034)
(2990)
(2922)
机构
大学(55310)
学院(53875)
(22855)
经济(22240)
管理(19551)
研究(19509)
中国(17133)
理学(15582)
理学院(15410)
管理学(15128)
管理学院(15012)
(13122)
(12480)
(11189)
科学(10563)
(10050)
中心(9930)
财经(9345)
(8618)
研究所(8579)
(8562)
北京(8361)
(8346)
(8217)
(7934)
师范(7870)
人民(7239)
经济学(7137)
(6804)
(6784)
基金
项目(29658)
科学(23362)
研究(22879)
基金(21472)
(18328)
国家(18115)
科学基金(15419)
社会(14858)
社会科(13954)
社会科学(13948)
教育(11112)
(11007)
基金项目(10490)
(9595)
编号(9439)
资助(9433)
自然(9192)
成果(9108)
自然科(8999)
自然科学(8995)
自然科学基金(8833)
课题(7089)
(6807)
重点(6583)
(6201)
国家社会(6098)
教育部(6095)
(5920)
人文(5766)
项目编号(5722)
期刊
(31046)
经济(31046)
研究(21153)
中国(17060)
(10965)
教育(8865)
(8672)
管理(8629)
(8496)
金融(8496)
学报(7815)
科学(7342)
大学(6405)
学学(5639)
财经(5258)
技术(5014)
农业(4896)
图书(4579)
(4551)
业经(4534)
经济研究(4365)
问题(4104)
(3833)
书馆(3738)
图书馆(3738)
理论(3150)
国际(3110)
(3110)
论坛(3110)
农村(3057)
共检索到102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志亮  
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其中以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最难。这项改革,从理论上看,涉及到怎样认识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等重大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不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我赞同劳动力商品的观点。但觉得还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须进一步加以论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承明  
社会主义要求按劳分配,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商品化。公有企业(包括全民和集体等)如何对商品化的劳动力实行按劳分配成为实际问题。因此,揭示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的内在联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德生  
试论按劳分配收入量的界定——从劳动力商品特性所作的分析○牛德生(一)劳动力使用权价格是按劳分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作为商品它以所有权为前提,然后才通过市场。商品的交换说到底是一种权利交换关系。不过一般商品的交换体现的是所有权交换关系,伴随着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简新华  
读了董辅礽教授在《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4期发表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商品〉序》一文,颇受启发,深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和按劳分配问题的确还存在一些理论难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试对序中提出的几个难题做点初步探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井明  
长期以来,理论教科书中,总是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会发现,现实与这个理论有较大差距。只要是拿到市场上去作为商品交换而又确实有社会需求的东西,哪怕不包含多少劳动,也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事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炼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德铭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商品,已成定论。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颇有争议。较多的争论者,都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揭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把本人的劳动力,当作自己所有的商品来自由处置,二是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没有别种商品可以出卖,没有实现劳动力所必要的一切东西——来论证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并据此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申晓梅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能不能直接等同于按劳分配?前几年理论界有人提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等同于按劳分配的观点。随着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化逐渐成为事实,此观点被认可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对此我却有不同的理解或认识。按精典作家的论述,按劳分配的本义应该是“社会产品在作了各种必要扣除后,归劳动者消费的消费资料按劳动这个统一尺度进行分配。”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构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经济条件,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的经济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如还存在着广泛的商品货币关系,劳动的直接社会性程度很低,各人劳动质的差别很大,无法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等,因此贯彻按劳分配应该从现实情况出发,不能作教条主义的理解和套用。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克任  
目前我国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因而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它作为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一种设想、也包含不少主观臆想的因素或非科学的成份,从而使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当前明确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经勇  
农业有机构成与劳动力需求变化规律,决定着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于国民经济的非农业化。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弱点,以乡镇企业为载体仍然是目前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题渠道。从长远看,我们应当把建设农村小城镇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吸收、消化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两条不可缺少的渠道。与此相联系,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贾丹林  
论劳动力成为商品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刘艳,贾丹林劳动力能否成为商品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因为马克思论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一个历史范畴,只适应于资本主义社会.笔者认为,劳动力能否成...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陆建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闵友诚  
劳动力没有成为商品,就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商品经济;不建立劳动力市场,就不存在健全的市场体系。劳动力成为商品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个人并不直接掌握公有的生产资料,要实现自己的劳动力和公有的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只有通过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反映的是劳动者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之间不同的利益关系,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也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形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汝桓  
按劳分配同劳动力成为商品从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在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同按劳分配的矛盾不是本质上的,不能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分配中,应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放在优先地位,即把V+m中的V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后,再对m部分“按贡献分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按劳分配是劳动产权演进的历史必然;对劳动产权的全面肯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进步性与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而忽视劳动产权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只有明确界定劳动产权,才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