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13)
2023(5035)
2022(4672)
2021(4379)
2020(4035)
2019(9644)
2018(9678)
2017(19311)
2016(10991)
2015(12959)
2014(13537)
2013(13698)
2012(13245)
2011(12013)
2010(12343)
2009(11656)
2008(12062)
2007(11329)
2006(9965)
2005(9345)
作者
(34316)
(28671)
(28664)
(27804)
(18194)
(13866)
(13304)
(11295)
(10676)
(10461)
(9741)
(9675)
(9174)
(9148)
(9099)
(9092)
(9082)
(8554)
(8435)
(8297)
(7285)
(7272)
(7149)
(6539)
(6525)
(6515)
(6509)
(6435)
(5947)
(5926)
学科
(49037)
经济(48980)
管理(30991)
(30481)
方法(23815)
(23773)
企业(23773)
数学(21096)
数学方法(20836)
(14978)
(13844)
中国(12976)
(10761)
(10597)
地方(9925)
(9848)
贸易(9845)
农业(9573)
(9529)
业经(9222)
(8375)
银行(8355)
(8338)
财务(8314)
财务管理(8283)
(7884)
企业财务(7743)
(7637)
理论(7499)
(7466)
机构
大学(168783)
学院(168139)
(69533)
经济(67852)
管理(62075)
研究(57652)
理学(51991)
理学院(51382)
管理学(50413)
管理学院(50096)
中国(45333)
(36518)
科学(35701)
(34077)
(31714)
(31272)
研究所(27825)
(27758)
中心(27465)
财经(26093)
业大(25557)
农业(24887)
北京(23717)
(23301)
(22790)
师范(22596)
(21903)
经济学(21303)
(19588)
经济学院(19320)
基金
项目(100460)
科学(77173)
研究(74264)
基金(70363)
(60714)
国家(60173)
科学基金(50113)
社会(44541)
社会科(42000)
社会科学(41981)
(40242)
基金项目(37218)
教育(35175)
(33928)
自然(32095)
编号(32000)
自然科(31276)
自然科学(31264)
自然科学基金(30694)
资助(30074)
成果(27584)
重点(23006)
(22741)
课题(22441)
(21882)
(20040)
科研(19509)
(19332)
教育部(19185)
大学(18961)
期刊
(81344)
经济(81344)
研究(52186)
中国(33501)
(29176)
(27946)
学报(26522)
科学(23406)
管理(20784)
教育(19723)
大学(19386)
农业(18804)
学学(17981)
(17799)
金融(17799)
技术(15533)
业经(13445)
财经(13362)
经济研究(12161)
问题(11879)
(11457)
(9773)
(9461)
技术经济(9436)
理论(9315)
图书(8941)
统计(8886)
实践(8366)
(8366)
(8283)
共检索到261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杜育红  
一、问题的提出 择校现象是近年来按照义务教育法实行就近入学而产生的新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收费,但屡禁不止。对这一现象教育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从现实出发,认为通过择校可以吸引社会上的资金投入教育,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对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从理性的观念出发,认为择校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也有悖于教育的宗旨,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应坚决取缔。对于这些研究和观点,笔者认为每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都没能分析择校产生的内在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缨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深,政府陆续出台各种政策用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本文针对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分析了目前我国试水"以房养老"模式所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风险,并对实施相关细则所注意的问题提出参考意见,以便实现"以房养老"的预期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肇光  
资源有限与需求无限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在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对资源有限与需求无限假设的理性分析,这种假设从形式上看似乎有道理,但从内容上看却缺乏内在的辩证法。我们如不从理论上予以深入剖析,就有可能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桂英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把大学生长方式归纳为5种类型,在对比研究中分析了大学合并方式的过程特征及其人对大学成名的作用;从高校合并过程的微观经济分析入手,建立了合并办学中效益变化的数学模型,从合并的机理上分析了3种理论值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最后阐明了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应该建立的引导合并的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晨  
一、投入产出比率分析 分析利润的内在质量,必须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如果不联系投资规模,单纯看利润数量大小并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高低以及蒙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的主要缺陷就在于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相对数表示的利润率高低比绝对数表示的利润额大小更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剔除不同投资规模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投资增值能力,更重要的还要与投资报酬率,特别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福仁  
本文对我国现时期出现的需求不足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并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通货紧缩、普遍性供给过剩、消费预期恶化。本文的宗旨是为政府采取治理需求不足政策提供理论根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  
农业地域结构是在不同的资源、环境、经济、技术等条件长期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大小不一、特点各异的地域农业生产体系,对这个地域农业生产体系合理性的研究,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一系列的技术经济论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士云  巨荣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建  
The economics and energy growing speed made by the “the tenth five year”reprot is definite, and the thesis deeply analyses the energy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small sample cause and effect theory, this paper judgies on the relative data made by “the tenth five year pla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y are rational.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乃军  
近年来上市公司积累了巨额商誉,减值风险凸显,企业合并中出现的商誉减值问题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文章从商誉的本质和2017年末多家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实例出发,指出商誉应该是能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不能让商誉成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皇帝的新衣"。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通过分析商誉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和把控商誉风险的政策建议,以期为防范商誉泡沫、降低减值风险提供思路和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淳安  陈立峰  
一、民间融资的法理分析(一)民间融资的概念分析。目前,学界尚未对民间融资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与清晰的界定。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民间融资的概念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对其他学者们有关民间融资概念不同说法的分析与比较研究,把民间融资的法律概念的定义为:民间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光远  
笔者最近作了一次调查,发现教育乱收费与教育经费收支合理性有极大关系,解决了教育经费收支合理性问题,乱收费会迎刃而解。一、教育经费来源分析㈠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以湖南省1996年按经费来源分类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为例,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分为财政性经费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绍德  
通过分析债转股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机 ,指出国有企业的真正问题不是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 ,而是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导致资金周转不畅、资金流动阻滞 ,是经营管理和制度的问题 ;分析了国家债转股政策的矛盾性。同时 ,指出债转股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和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最后 ,分析了企业不良债务产生的根源 ,提出化解银企债务应该坚持两条道路 ,依靠银行按经济规律办事 ,最终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国家退出竞争性领域 ,不与民争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