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4)
- 2023(14208)
- 2022(12214)
- 2021(11674)
- 2020(9658)
- 2019(22661)
- 2018(22287)
- 2017(43075)
- 2016(22948)
- 2015(25856)
- 2014(25408)
- 2013(25273)
- 2012(23347)
- 2011(21061)
- 2010(21042)
- 2009(19474)
- 2008(18273)
- 2007(15932)
- 2006(14156)
- 2005(12817)
- 学科
- 济(92819)
- 经济(92720)
- 管理(65006)
- 业(63872)
- 企(53760)
- 企业(53760)
- 方法(41264)
- 数学(35813)
- 数学方法(35464)
- 中国(32830)
- 融(27812)
- 金融(27811)
- 银(26568)
- 银行(26536)
- 行(25668)
- 农(24001)
- 财(23816)
- 业经(21579)
- 制(20155)
- 地方(19903)
- 贸(19646)
- 贸易(19628)
- 易(19185)
- 学(17854)
- 农业(16192)
- 务(15580)
- 财务(15512)
- 财务管理(15487)
- 理论(15480)
- 企业财务(14716)
- 机构
- 大学(319816)
- 学院(317074)
- 济(134473)
- 经济(131682)
- 管理(126955)
- 研究(109614)
- 理学(109450)
- 理学院(108263)
- 管理学(106697)
- 管理学院(106116)
- 中国(89191)
- 京(68880)
- 科学(64098)
- 财(60618)
- 所(53849)
- 中心(50575)
- 研究所(49107)
- 财经(48878)
- 农(45881)
- 经(44583)
- 北京(44517)
- 江(44212)
- 业大(43015)
- 经济学(41318)
- 范(41314)
- 师范(40993)
- 院(39602)
- 经济学院(37283)
- 州(36775)
- 财经大学(36605)
- 基金
- 项目(214162)
- 科学(169025)
- 研究(160198)
- 基金(156889)
- 家(135542)
- 国家(134433)
- 科学基金(115695)
- 社会(101839)
- 社会科(96665)
- 社会科学(96641)
- 基金项目(82793)
- 省(80479)
- 自然(73481)
- 教育(72734)
- 自然科(71798)
- 自然科学(71783)
- 自然科学基金(70508)
- 划(68424)
- 编号(65111)
- 资助(65111)
- 成果(53288)
- 部(48308)
- 重点(47589)
- 发(46134)
- 创(44779)
- 课题(44646)
- 国家社会(42229)
- 教育部(42051)
- 创新(41724)
- 人文(40812)
- 期刊
- 济(144691)
- 经济(144691)
- 研究(99845)
- 中国(60966)
- 管理(47509)
- 学报(45804)
- 科学(44323)
- 财(44217)
- 农(41890)
- 融(41329)
- 金融(41329)
- 大学(35242)
- 教育(34599)
- 学学(32859)
- 农业(28819)
- 技术(26646)
- 经济研究(24014)
- 财经(23931)
- 业经(22262)
- 经(20489)
- 问题(18620)
- 图书(17331)
- 理论(16529)
- 贸(16370)
- 业(15506)
- 技术经济(15334)
- 实践(14902)
- 践(14902)
- 世界(14817)
- 国际(14793)
共检索到476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岷峰 徐阳洋
中心具有集聚和辐射的功能,一个地区的金融中心可以极大地促进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金融中心也存在很多痛点,主要表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进入门槛较高、商业性太浓、注重金融要素的地理集聚,而互联网金融中心却可以解决这些痛点。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媒介弱化金融要素地理集聚,准入门槛低,聚焦长尾市场,契合国家普惠金融的理念,能够满足多数居民的理财收益需求,所以应该打造包括创新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人才培育中心、新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而长三角地区无论是在可行性还是在必要性方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岷峰 徐阳洋
中心具有集聚和辐射的功能,一个地区的金融中心可以极大地促进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金融中心也存在很多痛点,主要表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进入门槛较高、商业性太浓、注重金融要素的地理集聚,而互联网金融中心却可以解决这些痛点。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媒介弱化金融要素地理集聚,准入门槛低,聚焦长尾市场,契合国家普惠金融的理念,能够满足多数居民的理财收益需求,所以应该打造包括创新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人才培育中心、新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而长三角地区无论是在可行性还是在必要性方面都是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的首选之地。当前,长三角地区的政府应该充分认识长三角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做好顶层设计,控制政府和市场的介入边界,高效驱动中心构建,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产业,打造强大的支撑体系,制造互联网经济发展拐点加速现象,增强区域的资源积聚能力突变,夯实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基础,强化保障支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玉霞
本文针对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对宜昌市经济、社会、区位、文化、政策等因素进行了优劣势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宜昌区域性金融研究中心的战略措施,其中主要措施是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霞 赵锡军
我国建立金融中心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基于网上集聚特点,建立世界级的证券市场类金融中心;基于空间集聚的特点,建立国家级、区域级的银行类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威尼斯到阿姆斯特丹,从伦敦到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认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是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地缘优势,有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完善的金融业态和金融监管体系,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有大量的金融研发机构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同时有着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文章提出,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有特色,有创新;注重整合周边省市资源,领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金融领域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在金融方面的开放程度。
关键词:
北京 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贸易 发展战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勋敬 黄聪 赵曙明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唯有主动推进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合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为配合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金融战略转型,本文提出"人才先行"战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人才软实力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商业银行要从战略层面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规划,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走内涵式的人力资源发展道路。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法盘活人才,打造一支富有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保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蓉 曹丽卿 赵佳鑫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获得市场认可的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基于组织印记和制度创业视角,对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组织印记-合法化战略-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收集企业经营数据、对权威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等方法获取了111家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2014—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经验对合法化战略和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合法化战略,即依从型和操纵型战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法律环境负向调节行业经验与绩效以及依从型战略与绩效的关系。将组织印记、企业合法化战略及组织绩效联系起来,延伸了对组织合法性这一制度理论核心议题的研究,强调了历史意识对探究组织变革的意义,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蓉 曹丽卿 赵佳鑫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获得市场认可的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基于组织印记和制度创业视角,对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组织印记-合法化战略-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收集企业经营数据、对权威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等方法获取了111家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2014—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经验对合法化战略和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合法化战略,即依从型和操纵型战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法律环境负向调节行业经验与绩效以及依从型战略与绩效的关系。将组织印记、企业合法化战略及组织绩效联系起来,延伸了对组织合法性这一制度理论核心议题的研究,强调了历史意识对探究组织变革的意义,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春敏
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一个对创新活动具有良好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制度环境,这其中,法律环境的健全和完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法律多以危机防范为导向,保守僵化有余、弹性灵活不足;法律缺位与法律冲突问题并存;金融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滞后;金融法律体系庞杂、认知困难。要优化我国金融创新法律环境,在立法理念上要适度向效率目标偏移;及时清理现有法律法规,查漏补缺;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把好金融创新的市场准入关;尽快完善金融创新的法律保护机制。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创新 法律环境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发展 ,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 ,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这表明上海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展望未来 ,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认为 ,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发展 +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期” :发展国内金融中心是为了增强它的筹资功能 ;建立名义隔离性金融中心是为了突出上海的国际资金交易功能。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 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志 赵炳盛
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新零售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深刻分析了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因。其次分析了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瓶颈。最后,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零售行业应该优化零售企业空间布局、加快实现全渠道合作、实现新技术开发应用、加强开放式服务创新、保障顾客信息安全五大发展战略,以期能够为新零售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新零售 发展战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闫君
随着物流业的爆发式增长,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势头愈加凸显,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给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物流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瓶颈,紧紧抓住国家政策、信息技术等赋予的契机,积极驱动交易平台、信用体系、差异化品牌、绿色供应链等物流金融创新建设,切实提高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晓白 文凌 高鸣
从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宏观情况开始,通过典型的实例分析来说明各模式的本质和发展,从各模式中锁定P2P业务;再对P2P业务进一步细分,详细分析其业务本质;通过对比P2P各主流公司的业务模式,揭示该行业的战略竞争态势;更进一步地,通过提出理论框架探讨新模式的创新机会,并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该模式的战略发展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院业务渠道资源整合模式将是泛P2P业务中的一种新颖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P2P 创新 战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闫君
随着物流业的爆发式增长,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势头愈加凸显,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给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物流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瓶颈,紧紧抓住国家政策、信息技术等赋予的契机,积极驱动交易平台、信用体系、差异化品牌、绿色供应链等物流金融创新建设,切实提高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本文讨论了国际金融中心成立的条件,考察了伦敦、纽约、香港、东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城市一香港、上海、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战略的高度,讨论、评析了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积聚 金融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