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7)
2023(6764)
2022(5907)
2021(5533)
2020(4798)
2019(10922)
2018(11038)
2017(22814)
2016(12224)
2015(14113)
2014(14344)
2013(14472)
2012(13886)
2011(12573)
2010(12896)
2009(12695)
2008(12901)
2007(11914)
2006(11185)
2005(10732)
作者
(35736)
(29375)
(29335)
(28546)
(18819)
(13921)
(13651)
(11277)
(11131)
(10900)
(10184)
(9921)
(9648)
(9556)
(9438)
(9212)
(8689)
(8673)
(8619)
(8317)
(7812)
(7394)
(6990)
(6848)
(6825)
(6758)
(6650)
(6630)
(5896)
(5643)
学科
(48019)
经济(47930)
管理(41369)
(37376)
(30839)
企业(30839)
(23881)
(21124)
银行(20979)
方法(20099)
(19615)
数学(17617)
数学方法(17500)
(17329)
中国(16454)
(13881)
金融(13879)
(13686)
(13501)
制度(13498)
(12479)
业经(10931)
体制(10817)
业务(10785)
(10622)
贸易(10609)
(10437)
(10026)
财务(10004)
财务管理(9975)
机构
大学(184369)
学院(181872)
(82361)
经济(80542)
管理(69300)
研究(60758)
中国(58363)
理学(57199)
理学院(56675)
管理学(56013)
管理学院(55676)
(46598)
(39614)
财经(35141)
(31636)
科学(31063)
(30466)
(29870)
中心(29588)
(28348)
(27779)
银行(27242)
经济学(26431)
研究所(26340)
财经大学(26161)
北京(25802)
(25497)
经济学院(23807)
(23774)
业大(21711)
基金
项目(104241)
科学(82286)
研究(80406)
基金(76870)
(64862)
国家(64327)
科学基金(55045)
社会(52796)
社会科(50140)
社会科学(50129)
基金项目(39708)
(38694)
教育(37218)
编号(32773)
自然(32752)
(32693)
资助(32370)
自然科(31936)
自然科学(31928)
自然科学基金(31384)
成果(28930)
(26261)
(25345)
重点(23292)
课题(22797)
教育部(22451)
(22195)
国家社会(22061)
(21720)
人文(21616)
期刊
(97225)
经济(97225)
研究(67320)
(40871)
金融(40871)
中国(39367)
(37059)
管理(28043)
(25950)
学报(22230)
科学(21910)
财经(18991)
大学(18205)
教育(17289)
学学(17013)
(16113)
经济研究(15120)
业经(14976)
技术(14718)
农业(14592)
问题(13664)
(12084)
理论(11860)
国际(10952)
实践(10600)
(10600)
农村(9301)
(9301)
技术经济(9045)
现代(8880)
共检索到307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志凌  
一、我国传统体制下银行信用贷款方式的形成与机理缺陷剖析最能体现银行信贷资金微观运行机制特征的贷款方式分类方法,是按贷款方式的安全装置不同进行的方式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贷款方式被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是以一定抵押品(动产或不动产)为担保而发放贷款的一种方式,信用贷款是仅凭借款人的信用,无需抵押品即可发放贷款的一种方式,所以又称为无抵押贷款。从银行经营管理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积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银行贷款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1850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15166亿元(只包括银行各项贷款,不包括信用社等其他金融组织的贷款)。银行贷款增加这么多,既有正常、合理的方面,也有不合理的方面。剖析贷款存量中的问题,对于全面地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正确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本文仅就贷款存量中的某些问题,略谈几点看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锦霞  高凌云  王兵  
通过多重数理博弈的演绎推理,建立一个线性动态贷款竞争博弈模型,对商业银行贷款竞争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针对纳什均衡点的稳定性以及各参数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和演算,结果表明各参数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竞争通过多重博弈可达到纳什均衡的稳定状态,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相符。模型对动态仿真结果给予了经济学解释,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贷款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良灿  张同建  
贷款定价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机制,受到银行内部诸多管理要素的影响。贷款利率与银行运作绩效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并影响到银行的潜在发展优势。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调查,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贷款定价的内部运作机理,发现了贷款定价机制中的有利因素及不足之处,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策略的改进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指导。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于咏全  王克民  王振泉  郭京滨  
建立功能最优的贷款决策机制,对于摆脱当前银行信贷资金营运的困境,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专业银行长期"自然"运行的信贷部门(或信贷员)全权负责的条块贷款决策机制,由于本身的缺陷和运行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其没有充分发挥有效功能,产生了许多负效应。根据完善与健全贷款决策机制的原则和条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贷款决策机制,其主要特征是"明确分工,合力协作;层层深入,综合决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红艳  
为深入认识我国贷款过度集中的形成原因,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过度集中的现状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过度集中的特殊生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度集中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之际,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已作为金融改革的主方向。为确保银行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必须以企业资本金为依托,建立量化约束机制。一、问题的提出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管理办法,由于长期延用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虽经多次改革,但供给制、包下来、无量化的状况,至今仍未改变,企业依然吃银行"大锅饭"。40多年来,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是贷款没有"量"的界限;二是贷款没有法定偿还期和科学的计算方法。生产经营规模、资本金差异不大的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量却悬殊很大。企业贷款像滚雪球似地年年增量,变为企业长期占用的铺底资金,企业离开银行贷款就不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尤家荣  唐玫秋  
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尤家荣,唐玫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必将走向市场,从而面临变幻莫测的经营风险。作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的专业银行,也必然要向商业银行转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岳凤霞  
随着高校贷款规模的扩大,其造成的财务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有效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高校贷款风险,必须增强贷款风险意识,加强对高校贷款的宏观控制,严格贷款程序,合理制定高校偿还贷款计划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并切实增加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和给予高校一定的信贷优惠政策,缓解高校的偿贷压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玮  
本文使用我国175家商业银行1998-2009年间的贷款数据,分析了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并结合理论与实际总结了相关原因。本文发现,资本监管制度实施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显著下降,贷款相对规模减少,信贷扩张的速度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监管之后,银行自身的资本水平对贷款发放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较强,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则放缓了信贷扩张的步伐。此外,本文还发现,受银行融资约束的影响,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信贷扩张速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明  张天龙  张同建  
贷款定价是中国农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竞争策略。现有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指导体系。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贷款定价内部机制的解析揭示了贷款定价关键因素对贷款绩效的影响机理,发现了贷款定价的优势区域和不足之处,从而为中国农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的改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思达  陈涛  
本文阐述了债券利率向银行贷款利率传导的替代性渠道、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并结合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构建了三条渠道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国债利率对贷款利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及长期均衡关系,美国则均存在,两国的信用债利差均不在利率传导中发挥作用。中国债券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效率较低,除了受到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还受到三条传导渠道不畅通的影响。一是信用债发行门槛高、发行效率低,导致替代性渠道不畅;二是银行业竞争不充分、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制度不健全,导致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不畅;三是银行债券投资以中长期且持有到期为主,导致流动性渠道不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