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4)
- 2023(8073)
- 2022(7011)
- 2021(6438)
- 2020(5799)
- 2019(13470)
- 2018(13351)
- 2017(27117)
- 2016(14588)
- 2015(16901)
- 2014(17138)
- 2013(17465)
- 2012(16749)
- 2011(15259)
- 2010(15782)
- 2009(15529)
- 2008(14910)
- 2007(13859)
- 2006(12376)
- 2005(11551)
- 学科
- 济(64112)
- 经济(64046)
- 业(41849)
- 管理(40043)
- 企(32526)
- 企业(32526)
- 方法(30262)
- 融(27329)
- 金融(27327)
- 数学(27321)
- 数学方法(27145)
- 银(26080)
- 银行(26058)
- 中国(25606)
- 行(25230)
- 财(19615)
- 农(18904)
- 制(17597)
- 贸(14051)
- 贸易(14037)
- 地方(13962)
- 易(13705)
- 业经(13196)
- 务(12403)
- 农业(12397)
- 财务(12377)
- 财务管理(12344)
- 学(11787)
- 企业财务(11715)
- 中国金融(11319)
- 机构
- 大学(220282)
- 学院(219641)
- 济(96564)
- 经济(94432)
- 管理(81308)
- 研究(73887)
- 理学(68382)
- 理学院(67653)
- 管理学(66671)
- 管理学院(66261)
- 中国(65059)
- 财(49047)
- 京(46653)
- 科学(42466)
- 所(38469)
- 财经(38205)
- 农(37120)
- 中心(36355)
- 经(34310)
- 研究所(34278)
- 江(33916)
- 经济学(31119)
- 业大(30464)
- 北京(30315)
- 农业(29293)
- 经济学院(28441)
- 财经大学(28196)
- 州(27761)
- 范(27241)
- 师范(26989)
- 基金
- 项目(131091)
- 科学(101364)
- 研究(98311)
- 基金(93574)
- 家(79908)
- 国家(79208)
- 科学基金(66492)
- 社会(61525)
- 社会科(58377)
- 社会科学(58356)
- 省(51457)
- 基金项目(49439)
- 教育(45030)
- 划(43101)
- 编号(41707)
- 自然(40719)
- 自然科(39675)
- 自然科学(39661)
- 资助(39549)
- 自然科学基金(38951)
- 成果(35254)
- 部(30043)
- 重点(29742)
- 发(29321)
- 课题(28293)
- 创(27174)
- 性(26071)
- 教育部(25762)
- 创新(25504)
- 科研(25296)
- 期刊
- 济(107414)
- 经济(107414)
- 研究(70797)
- 中国(41893)
- 融(39559)
- 金融(39559)
- 财(37997)
- 农(33886)
- 学报(31547)
- 科学(28385)
- 管理(27752)
- 大学(23650)
- 学学(22194)
- 农业(21366)
- 教育(20110)
- 财经(19636)
- 技术(18059)
- 经济研究(17585)
- 业经(17553)
- 经(16762)
- 问题(15366)
- 理论(13490)
- 贸(13310)
- 实践(12203)
- 践(12203)
- 技术经济(11757)
- 国际(11405)
- 统计(11329)
- 商业(11281)
- 业(10654)
共检索到343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杜朝运 林智乐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脆弱在涵义上并不相同。金融脆弱性是一种本性,也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的共性,而金融脆弱是一种状态,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金融中介脆弱的个性表现。我国金融脆弱的生成机制包括体制转型、金融自由化、金融开放等方面原因。解决我国金融脆弱问题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
关键词:
金融脆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敏 谭德凯
基于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统计部门的数据,结合十年来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和全球经济形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的指标进行了选择,并且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出了定量的测度。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其中流动性风险逐渐减少,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不断波动。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防止突然的流动性反转、严控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带来的信用风险、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工具的操作水平以合理配置外汇资产。
关键词:
金融体系 脆弱性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从金融制度学角度对金融脆弱性产生的背景、含义及分类做了一般的理论探讨 ,然后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最后就减轻或消除既有的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分化 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高志勇
本文在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适合美国金融体系和次贷危机特点的金融脆弱性测度模型,认为美国金融体系脆弱性主要是由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国际收支、金融监控和银行安全这四个主因子决定的。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00年以来美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02年,随后逐年攀升;2008-2009年是次贷危机集中爆发和蔓延的时期,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仍有上行的趋势。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测度 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正发 饶勋乾
金融脆弱性理论蕴含了基本的金融风险预警思想,是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并结合中国的实践进行了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大约有近30%的月份我国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处于境界线上。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脆弱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融风险预警 金融脆弱性理论 预警指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霍再强
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储户信心以及金融机构资产选择中的内在问题使得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内在脆弱性或不稳定性,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不断产生和积累,并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而通过监管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可从五个方面入手,即建立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网,尽量减少道德困境,加强金融监管以限制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强化信息披露标准以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性以及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性合作。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性 逆向选择 金融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元
文章基于对自增强理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总结,对金融脆弱性自增强机制的逻辑演进过程及金融内在脆弱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逻辑推导的方法,得出了如下结论:在没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金融脆弱性也会不断累积和深化,为爆发金融危机积蓄能量,金融机构间相互竞争、学习以及银企之间的重复合作和适应性预期为金融脆弱性的自增强演进提供组合动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就金融内在脆弱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命题:一是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脆弱性具有自增强机制;二是不同的外部环境下,金融脆弱性自增强的速度不同;三是外部
关键词:
金融脆弱 金融危机 风险控制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都富 刘妤洵
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其负面影响放大了金融脆弱性的风险。大量的不良资产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原则,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收益性,严重影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不良资产具有巨大的金融负外部性。当前,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资产反弹,包括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加强行业风险研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加快现有不良资产的处置等;另一方面,为了消除其金融负外部性的影响,有必要通过建立明晰的银行业产权制度,增加金融激励,引进民营银行等手段促使外部性内部化,保障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陶雄华
金融动荡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严重,冲击后果往往殃及整个世界。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伴随金融脆弱性概念的提出,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亦日趋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体系 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金融制度学认为金融脆弱性就是金融制度的脆弱性 ,归根结底金融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缺陷是其脆弱性之源 ,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 1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的量化分析结果发现 :近 10年来中国金融脆弱性水平大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10年中有 6年处于脆弱性程度令人关注的状态 ,金融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积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 ,实施金融分化战略 ,转变金融活动管理方式是当前中国减轻既有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分化 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申琳 张宁
本文首先构建了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趋势分析,然后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对其进行区制状态分析,从而识别出金融系统脆弱性状态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区间内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但在2014年以后,脆弱性指数有所回落且处于可控范围内;中国在"低脆弱性"区制的时间要少于"高脆弱性"区制的时间,且向"高脆弱性"区制转移的概率较高,金融体系容易产生脆弱性集聚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将以前粗放式的金融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高效金融增长,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风险指标体系,加大对金融产品、组织和制度的监管力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佳
近年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金融业进行了系列改革,但就整个经济结构而言,金融体系仍然是较为脆弱的一个环节。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这种脆弱性,阐明它的危害,即是如何从微观角度促成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不稳定性的。
关键词:
新兴市场国家 脆弱性 金融不稳定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敏
基于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2000~2010年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统计部门的数据,结合十年来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和全球经济形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的指标进行了选择,并且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出了定量的测度。结果表明,十年中,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其中流动性风险逐渐减少,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不断波动。基于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银行 脆弱性 因子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景跃
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新疆农村地区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稳定性滞后、金融法制监管环境欠佳、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本文从优化金融生态经济环境、加强立法监管、强化政府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脆弱性 优化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琤
脆弱性是金融系统内在的固有属性,因其"隐蔽性"给测度造成困难。文章从银行、市场流动、股票市场以及保险等四个方面,收集整理出14个金融系统脆弱性测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作为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的代表变量,并确定权重,对2003第2季度到2015年第1季度之间的我国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关键词:
金融系统脆弱性 因子分析 测度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