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905)
2022(2724)
2021(2599)
2020(2446)
2019(5540)
2018(5815)
2017(12332)
2016(6934)
2015(8037)
2014(8089)
2013(8465)
2012(8359)
2011(7541)
2010(7904)
2009(7968)
2008(8080)
2007(7596)
2006(7367)
2005(7088)
2004(6180)
作者
(19821)
(16360)
(15957)
(15788)
(10234)
(7620)
(7491)
(6195)
(6066)
(5928)
(5592)
(5458)
(5361)
(5160)
(5131)
(5075)
(4800)
(4754)
(4684)
(4660)
(4482)
(3946)
(3881)
(3798)
(3768)
(3727)
(3719)
(3671)
(3303)
(3137)
学科
(26511)
经济(26470)
(21671)
税收(20229)
(20053)
管理(20030)
(17829)
(13646)
企业(13646)
(12688)
中国(11220)
方法(10678)
(9526)
数学(9514)
数学方法(9429)
(8330)
(7303)
银行(7301)
(7013)
(6749)
贸易(6740)
(6621)
财政(6156)
(5629)
(5429)
财务(5421)
(5408)
金融(5408)
财务管理(5406)
制度(5388)
机构
大学(102852)
学院(101609)
(44220)
经济(43143)
管理(35831)
研究(33593)
(31676)
中国(30017)
理学(28754)
理学院(28471)
管理学(28189)
管理学院(27987)
(22577)
财经(22304)
(19807)
(18111)
(17418)
科学(17158)
财经大学(16084)
北京(15647)
中心(15370)
研究所(14454)
(14348)
经济学(13914)
(12746)
师范(12679)
经济学院(12652)
(12141)
(11989)
(11800)
基金
项目(48677)
研究(40059)
科学(37018)
基金(34144)
(27961)
国家(27708)
社会(24807)
社会科(23473)
社会科学(23468)
科学基金(22762)
编号(18236)
教育(18225)
成果(17675)
(17540)
基金项目(17105)
资助(15316)
(15168)
课题(12291)
自然(12176)
(12138)
自然科(11819)
自然科学(11813)
(11676)
项目编号(11646)
自然科学基金(11588)
(10488)
(10466)
阶段(10454)
(10423)
(10406)
期刊
(56239)
经济(56239)
研究(44648)
(23884)
中国(21110)
(15799)
(15580)
(15319)
金融(15319)
管理(13958)
税务(13839)
教育(12191)
学报(11533)
(11253)
财经(10852)
科学(9885)
经济研究(9466)
(9217)
大学(8954)
业经(8754)
问题(8324)
(8186)
技术(7929)
学学(7928)
国际(7788)
农业(6808)
理论(6748)
图书(6679)
实践(6074)
(6074)
共检索到183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易有禄  
我国车船税立法经历了由行政法规到法律及由两套税制到统一税制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税收立法发展的总体趋势。以评估价值作为乘用车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更具合理性,但可行性不如以排气量为计税依据,还会增加征管及立法成本并破坏法的稳定性。车船税的整体税负不应普遍提高,不同梯度间的差距和各梯度基准税额的幅度应适当缩小,应纳税额应随车船折旧逐年递减。车船税的基准税额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适用税额应由省级人大常委会确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静韬  
近日,一份"车船税改革草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背景下,这份以"按排量征收"为核心的"改革草案"政策意图非常明显:促进政府环保节能政策的实施。但是,车船税作为财产税的重要内容,其改革还应体现财产税本身的公平原则,发挥财产税应有的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祁红丽  
车船税是对车船所有者征收的一种财产税,车船税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财产行为税法律,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较早实现了税收法定和立法先行。考虑到车船税纳税人多为自然人,为减轻纳税人负担,车船税税额制定并不高,而重在税收公平。自2012年税法实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针对车船税税源分散、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秉承"依法征税,精细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纪芬  黎奕  黄朝晓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树庚  郭慧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凡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车船税法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份草案中,"按排量征收"的计征方式、税率结构的变化等内容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付小青  赖萍宜  戴琼燕  黄喜孙  
一、车船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一)计税依据的设置不尽合理1.小排低税政策对汽车消费结构"抑大扬小"影响不大。小排量不等于节能环保。排气量相同的乘用车由于品牌不同、类型不同,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含量不尽相同,造成环境污染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新技术支持下,能耗与汽车排量之间的关联大大降低。乘用车的车船税完全以排气量为计税依据达不到明显节能减排的效果,很难对汽车销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荣庆  
我国已出台的4大类30余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这些年的执行情况看,现行税收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应调整完善现行税收制度,加快资源税改革,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消费税制度,尽快研究开征碳税、环境税。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政策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旭东  鹿洪源  王培浩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要对汽车行业这一碳排放明显较高的领域采取更有力的碳减排措施。典型国家绿色低碳的机动车税制和相关税种呈现出融入型改革方式、税率分阶段调整、一次性征收与周期性征收相结合、以碳排放量为计税依据、坚持税收中性原则等特点。基于国际经验和国内税制改革现实,对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进行调整是绿色低碳目标下我国机动车税制改革的应有之意,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与相关税种的衔接、公众接受程度、收入分配与使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配套措施等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波  
税权是指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权在国家机构间的配置,由税收立法管辖权、税收征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分享权构成。税权(特别是税收立法权)在各层级政府间的分配,形成了具有集权或分权特征的政府间税收安排。税权划分既要维护中央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又要保护地方政府执行公共事务、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适度集中和适度分权的统一。理论上,税权具有可分离性。一种税的征管权划归某一级政府,并不一定要求该级政府同时控制这种税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收入分享权,对于同一种税来说,立法权、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其温  张成志  
建立税收基本法,完善税收的立法体系,是我国税制建设道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建设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直没有能够形成一部比较完善的税收基本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相比之下,税收法制建设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党的十四大提出进一步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晓娟  
本文就我国社会保障税立法与《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郝如玉  
在我国,车船税已有60年的征收历史,是现行税收体系中的税种之一,其征税依据一直是国务院颁布的车船税条例。近年来,我国汽车销量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交通、环境问题也随之大量涌现。为大力促进节能减排,我国决定将车船税条例上升为全国人大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惠民  
关于我国学位立法的若干思考秦惠民近年来,不断地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反映学位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加强学位工作的法制建设,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对此,1994年召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和契约化。由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格局的变化,企业中的劳动争议大量增加。罢工现象作为集体劳动争议的一种最激烈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罢工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本文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罢工现象,提出了罢工立法是规范集体劳动争议的最有效手段,并且构思了我国罢工立法的整体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