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7)
- 2023(6928)
- 2022(6210)
- 2021(6034)
- 2020(5150)
- 2019(11764)
- 2018(12018)
- 2017(24238)
- 2016(13653)
- 2015(15927)
- 2014(16385)
- 2013(16332)
- 2012(16044)
- 2011(14638)
- 2010(15241)
- 2009(14976)
- 2008(15211)
- 2007(14259)
- 2006(13281)
- 2005(12679)
- 学科
- 济(54858)
- 经济(54775)
- 管理(41211)
- 业(37594)
- 企(29854)
- 企业(29854)
- 方法(22093)
- 数学(19273)
- 中国(19061)
- 数学方法(18859)
- 农(17909)
- 财(17425)
- 制(16520)
- 贸(13722)
- 贸易(13710)
- 易(13424)
- 银(13360)
- 银行(13350)
- 行(12800)
- 策(11742)
- 业经(11314)
- 融(11006)
- 金融(11006)
- 农业(10652)
- 学(10650)
- 税(10560)
- 地方(10049)
- 税收(9946)
- 收(9864)
- 体(9706)
- 机构
- 大学(203842)
- 学院(202907)
- 济(86403)
- 经济(84177)
- 管理(73712)
- 研究(70754)
- 中国(60886)
- 理学(60165)
- 理学院(59516)
- 管理学(58408)
- 管理学院(58011)
- 财(48115)
- 京(44676)
- 科学(38791)
- 所(36909)
- 财经(35391)
- 江(34736)
- 中心(33718)
- 研究所(31772)
- 经(31674)
- 北京(30053)
- 农(29410)
- 州(27948)
- 范(27689)
- 师范(27499)
- 经济学(26146)
- 财经大学(25689)
- 院(24611)
- 业大(23756)
- 经济学院(23388)
- 基金
- 项目(109069)
- 研究(85752)
- 科学(84579)
- 基金(77041)
- 家(64433)
- 国家(63806)
- 科学基金(53571)
- 社会(52372)
- 社会科(49474)
- 社会科学(49463)
- 省(41221)
- 教育(40610)
- 基金项目(38258)
- 编号(37167)
- 划(35210)
- 资助(35049)
- 成果(34815)
- 自然(32167)
- 自然科(31354)
- 自然科学(31346)
- 自然科学基金(30762)
- 课题(26690)
- 部(25451)
- 重点(24239)
- 性(23645)
- 发(23327)
- 项目编号(22607)
- 年(22251)
- 教育部(22150)
- 人文(21285)
- 期刊
- 济(109712)
- 经济(109712)
- 研究(75021)
- 中国(45616)
- 财(37065)
- 融(33001)
- 金融(33001)
- 管理(30024)
- 农(28546)
- 教育(27914)
- 学报(25580)
- 科学(24022)
- 大学(20379)
- 学学(18401)
- 财经(18348)
- 农业(18293)
- 技术(18016)
- 业经(17468)
- 经济研究(17310)
- 经(15833)
- 问题(15063)
- 贸(14735)
- 国际(13221)
- 图书(12637)
- 理论(12400)
- 实践(11062)
- 践(11062)
- 统计(10741)
- 技术经济(10337)
- 坛(10147)
共检索到349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海吟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导师许健教授研究生陈海吟论文围绕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内外均衡问题,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外资政策、外汇储备政策在内外配合方面的若干缺失,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内外均衡的对策思路。论文分为上、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翁舟杰
在开放经济下,实现经济体的内外均衡是一国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本轮治理经济过热中,政府着重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表现出政府在追求经济的对内对外双重均衡中处于一种顾此失彼的局面,表明当前货币政策已处于困境。本文主要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当前货币政策及政策效果展开比较深入地分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坚持这一政策。货币流通状况是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综合反映,货币的发行必须以国民经济需要为前提,只有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才能保持币值的稳定。币值不稳,反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只有货币的基本稳定,才能为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保持人民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些基本要点之后 ,系统回顾了 1 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的全部历史过程 ,并就未来五年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面临的九个重大问题简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中国货币政策 理论 实践 展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敏
审慎使用货币政策,对实现"外堵热钱,内防通胀,把好流动性的总闸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货币政策的理论溯源、运行特点及正负效应进行了文献回顾,界定了国内外流动性环境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和影响,并在结合中国货币供给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内外均衡 全球视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淑红
我国自2011年金融宏观调控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和M2(广义货币)取代信贷规模指标,同时成为我国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探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是否可以替代M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研究和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三条重要性质,即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和M2在这三方面比较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社会融资总量还不能完全取代M2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未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极有可能取代M 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性质 对比与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不同产业GDP、外汇储备、CPI、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元SVAR模型系列,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产业的具体效应。结果发现:①综合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大,时滞最短;信贷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和时滞适中;利率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小,时滞最长。②在信贷传导渠道乃至综合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而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③不同产业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时滞的长短差别较为一致。第三产业最短,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杨全年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 信贷配给 阈值回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崇明
关于我国货币需求若干问题的思考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邓崇明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仍很不一致,鉴此,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的一孔之见提出来,向诸位专家求教。一、关于货币需求的性质从微观角度看,货币需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本文围绕美国新政府"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困境,并指出下一阶段化解困境的可能取向:央行应该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发与深化,对外要密切关注复杂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内要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依托货币政策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再提升;择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以确保汇率稳定的基本基调;在把握好金融领域"降杠杆"主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松紧有序、灵活
关键词:
美国经济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郭福春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可能取向:保持定力,在维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盘活存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在低通胀水平下继续激活并用好"降息降准"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稳定金融环境;通过定向微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货币政策 定向微调 经济转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本文围绕美国新政府"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困境,并指出下一阶段化解困境的可能取向:央行应该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发与深化,对外要密切关注复杂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内要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依托货币政策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再提升;择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以确保汇率稳定的基本基调;在把握好金融领域"降杠杆"主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松紧有序、灵活可变的动态货币政策调整手段,坚定地实施市场化改革和全方位的开放,抵御外部事件和金融风险的冲击。
关键词:
美国经济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