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2)
- 2023(5686)
- 2022(5169)
- 2021(4862)
- 2020(4514)
- 2019(10820)
- 2018(11072)
- 2017(23276)
- 2016(12776)
- 2015(14546)
- 2014(14895)
- 2013(15213)
- 2012(14762)
- 2011(13590)
- 2010(13804)
- 2009(13339)
- 2008(13582)
- 2007(12606)
- 2006(11149)
- 2005(10324)
- 学科
- 济(56197)
- 经济(56140)
- 管理(33694)
- 业(33371)
- 方法(27872)
- 数学(25200)
- 数学方法(25030)
- 企(24512)
- 企业(24512)
- 农(17716)
- 中国(16394)
- 财(14727)
- 制(13052)
- 贸(12223)
- 贸易(12218)
- 易(11901)
- 学(11159)
- 农业(10915)
- 银(10490)
- 银行(10468)
- 业经(10183)
- 行(10011)
- 地方(9763)
- 融(9019)
- 金融(9017)
- 和(8427)
- 务(8189)
- 体(8175)
- 财务(8173)
- 财务管理(8144)
- 机构
- 大学(195188)
- 学院(193807)
- 济(84281)
- 经济(82482)
- 管理(72245)
- 研究(66443)
- 理学(61159)
- 理学院(60493)
- 管理学(59583)
- 管理学院(59222)
- 中国(52756)
- 京(42014)
- 财(41098)
- 科学(39990)
- 农(36929)
- 所(35429)
- 财经(32070)
- 研究所(31735)
- 中心(30549)
- 江(30107)
- 业大(29384)
- 农业(29366)
- 经(28803)
- 北京(27090)
- 经济学(26317)
- 范(24790)
- 师范(24555)
- 经济学院(24037)
- 州(23657)
- 财经大学(23500)
- 基金
- 项目(116087)
- 科学(89281)
- 研究(85676)
- 基金(82457)
- 家(71409)
- 国家(70810)
- 科学基金(58534)
- 社会(52848)
- 社会科(49977)
- 社会科学(49958)
- 省(45244)
- 基金项目(43823)
- 教育(39438)
- 划(38429)
- 自然(36699)
- 编号(36646)
- 自然科(35709)
- 自然科学(35694)
- 自然科学基金(35045)
- 资助(34808)
- 成果(30868)
- 部(26849)
- 重点(26309)
- 发(25593)
- 课题(24707)
- 创(23355)
- 教育部(22572)
- 科研(22527)
- 性(22230)
- 创新(21943)
共检索到295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风田 陈武
我国农业发展中有个怪圈一直令人费解:一方面是近些年农民卖粮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农民弃耕弃农,粮食浪费数量每年近亿吨;而另一方面却是理论界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不可少”,“我国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等论断。另外,随着“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标中
有一句古老的拉丁谚语:“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活着。”在古代汉语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民以食为天”。说明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需要食物,吃饭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粮食生产徘徊的情况下,人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的问题更为突出,应予以重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长丰 白人朴
在建立我国粮食供给波动产生和传导图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供给波动产生或传导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原因及不同原因在系统中的不同功能,重点分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和传导过程,包括农民市场供给粮波动放大的根本原因分析,完全自由竞争的中国粮食供求模型分析和政府行为的作用分析。认为我国粮食供给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是种粮比较利益的波动,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平抑粮食供给波动要求发挥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尊重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多个粮食市场主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爱民 徐丽明
在系统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各类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对我国未来粮食供求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情景下各类影响因素对粮食有效供给的可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是解决未来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粮食 有效供给 约束因素 情景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成升魁 谢高地 刘爱民 鲁春霞 王洋洋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及其人均食物消费、粮食工业产品产量、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13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实际消费量和合理膳食结构下的理想消费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玉米、小麦和薯类以国内生产为主,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稻谷和小麦以口粮消费为主,玉米和豆类以饲料用粮消费为主,薯类以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消费为主;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结余量较大,豆类结余量少;按照现有的饮食结构,只需要71%的稻谷生产量和52%的小麦生产量就能完全满足口粮需求。未来应关注稻谷和小麦口粮生产,实施全过程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晨 张文博 王济民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给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时空变化特征,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都不同程度驱动形成当前粮食供给格局,该文通过对我国粮食供给情况时空变迁及过去产能提升路径分析,提出未来粮食产能提升可能的增长途径。[方法]以粮食增产的角度重新划分粮食供给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使用标准差椭圆描绘粮食增产的空间格局变化路径,并运用供给反应模型分析粮食供给增长的驱动因素,使用实证方法分析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的潜力和方向。[结果]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供给经历了1978—1998年、2003—2015年、2019年至今3个粮食供给增长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粮食增产重心由西南—东北—西北移动,稻谷增产重心不断向东北偏移,小麦增产重心各阶段变化不大,玉米增产重心由西南—东北—西北移动,大豆增产重心由东北—西南—东北移动。通过供给反应模型分析粮食供给增长驱动因素发现,粮食价格的提高、农业政策的实行对粮食供给有正向影响,而化肥价格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增加对粮食供给有负向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粮食供给增长趋势相反,粮食供给区域特征明显。[结论]总结过去粮食供给增长经验和路径,为保证未来粮食产能提升提出以下建议:应优化粮食产业布局,缓解粮食增长重心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配置之间的矛盾。发挥粮食价格和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保证农民粮食生产价格预期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供给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成升魁 谢高地 刘爱民 鲁春霞 王洋洋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及其人均食物消费、粮食工业产品产量、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13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实际消费量和合理膳食结构下的理想消费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玉米、小麦和薯类以国内生产为主,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稻谷和小麦以口粮消费为主,玉米和豆类以饲料用粮消费为主,薯类以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消费为主;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结余量较大,豆类结余量少;按照现有的饮食结构,只需要71%的稻谷生产量和52%的小麦生产量就能完全满足口粮需求。未来应关注稻谷和小麦口粮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管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他用途或品种的粮食生产应由市场主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研究室粮食问题课题组
近几年,粮食“卖难”的呼声一直未断,至今依然存在。但从粮食生产方面看,人均生产的粮食并没有提高,在1984年达到人均产粮393公斤之后,生产出现了波动,到1990年才恢复到这个水平。1991年因受灾减产,人均产粮降至378公斤,与1983年的水平相同。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卖粮难”,而且持续几年时间,这表明我国粮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究竟应对我国粮食形势作何种估计? 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库存等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基本估计:(1)我国粮食总量不足的状况目前已经基本改变;(2)出现了低收入水平上的粮食相对过剩现象;(3)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希成 徐芳
1.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的实施,稳步提升了我国粮食优势产区的生产集中度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已分别达到98%、80%、70%和59%。但是,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实践中,粮食主产区的范围比较宽泛,无法完全按照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生产的要求将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资金集中到具有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的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文科
关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陈文科粮食,是任何发展中大国都绕不开的难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就粮食论粮食,更不能就粮食生产论粮食生产,特别是眼睛不能只盯着几个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粮食供求矛盾加剧,是我国农业深层问题的集中表现,粮食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娟
尽管我国粮食实现了8年连续增产,但是,从外部环境、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贸易方面分析,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据此,必须合理上调粮食价格,让利益趋动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正确看待土地规模经营与流转,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服务外包,让地尽其力,从源头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从宏观整体的高度协调好政策环境、资源供给、市场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各种关系,确保国家粮食长期、稳定、持续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价格 服务外包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碧峰
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讨论综述王碧峰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粮食生产的状况如何?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等等,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一、对我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雨薇
粮食进口国际定价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分析我国粮食进口国际定价权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我国粮食进口国际定价权的因素,进而提出了获取粮食进口国际定价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进口 国际定价权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生 张树淼
解决好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应当做实粮食安全的环境基础、物质基础和政策基础: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能够持续发展;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打牢粮食市场调控的物质基础;加快粮食流通体系的发展,形成稳定秩序高效的粮食市场;采取综合有力措施,防止粮食污染,保证食用安全;筑牢与国际粮食市场的"防火墙",避免国内市场受到过度冲击。
关键词:
粮食 安全 认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本文认为 ,粮食安全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长期问题 ,研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应该牢牢把握时期、阶段和“度”。要顺应农村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突出重点 ,积极实现粮食安全观的转变 ;推进市场化和适度国际化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市场 国际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