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2)
2023(7893)
2022(6874)
2021(6456)
2020(5644)
2019(12843)
2018(13335)
2017(25849)
2016(14304)
2015(16021)
2014(16255)
2013(15946)
2012(15137)
2011(13693)
2010(14287)
2009(14042)
2008(14037)
2007(12862)
2006(12220)
2005(11534)
作者
(39820)
(33052)
(32960)
(31915)
(21081)
(15611)
(15129)
(12553)
(12552)
(12159)
(11388)
(11077)
(10881)
(10861)
(10429)
(10213)
(9722)
(9719)
(9678)
(9527)
(8803)
(8024)
(7906)
(7631)
(7628)
(7532)
(7529)
(7497)
(6696)
(6440)
学科
(55151)
经济(54972)
管理(45390)
(39920)
(34632)
企业(34632)
方法(21405)
(21334)
中国(19969)
(19216)
数学(16827)
(16662)
数学方法(16597)
业经(14780)
(14055)
(13246)
银行(13236)
(12722)
体制(11859)
(11022)
金融(11019)
理论(10786)
(10583)
(10326)
贸易(10317)
(10293)
(10105)
(10087)
(10060)
财务(10032)
机构
大学(206911)
学院(203438)
(87354)
经济(85351)
管理(75523)
研究(70637)
理学(62605)
理学院(61918)
管理学(60995)
管理学院(60586)
中国(57825)
(50122)
(44835)
科学(37984)
财经(36973)
(35500)
(34330)
(33156)
中心(32248)
研究所(30739)
北京(29423)
(28713)
(27474)
师范(27267)
经济学(27176)
财经大学(27142)
(26582)
(25122)
业大(24449)
经济学院(24169)
基金
项目(117746)
科学(93003)
研究(92203)
基金(85212)
(72049)
国家(71382)
科学基金(60967)
社会(60866)
社会科(56552)
社会科学(56534)
(44656)
基金项目(44021)
教育(43965)
编号(38510)
(37799)
自然(35921)
自然科(35010)
自然科学(35001)
资助(34885)
成果(34876)
自然科学基金(34402)
(28482)
(28078)
课题(27648)
重点(26464)
(25090)
教育部(24835)
(24680)
国家社会(24532)
(24088)
期刊
(109555)
经济(109555)
研究(74671)
中国(49676)
(40537)
管理(31690)
教育(29696)
(27164)
(27104)
金融(27104)
学报(26714)
科学(25627)
大学(21920)
学学(19847)
财经(19838)
技术(17525)
业经(17106)
经济研究(17087)
(17072)
农业(16773)
问题(14958)
(12464)
理论(11227)
图书(10721)
国际(10178)
改革(10163)
(10163)
实践(9907)
(9907)
技术经济(9658)
共检索到344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银娥  
贫困人口一直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对象之一,因而贫困问题的恶化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社会福利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又引起了新的贫困。中国近年来城市中的贫困现象是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同时发生的,具有其自身明显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贫困的特点,主要是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由经济体制、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等各种因素所致。因此,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缓解贫困;循序渐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逐步实现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使国家、家庭、企业、社区和志愿机构等都成为社会福利的供给者;同时,加大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建立以工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玉柯  
本文分析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过程、基本内容和美国三种有代表性的福利观念,并从垄断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出发对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趋势作了概括性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本文在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尝试从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层面上理解户籍制度,回顾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整个历程,特别对2004年以来改革的最新进展做出描述和剖析。本文揭示,在中国经济迎来刘易斯转折点,即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出现稀缺现象之后,对户籍制度改革的需求更加强烈,而各级政府进行改革也具有了激励更加相容的条件,因此可以预期一个更为彻底的改革。同时,本文也针对目前一些地方的改革试验,揭示其尚存的局限性和需要突破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翔  
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以所谓的"北欧模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本文在对北欧国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1990年代以来北欧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北欧模式"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与效果,以及北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趋向作出了简要的介绍和初步的思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士云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福利制度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60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创建阶段;1957—1983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发展阶段;1984年至今是传统福利制度向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阶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关大为  刘杨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国有林责权利不清的问题,缓解了林业企业部分历史欠账,激发了林业职工投资造林的积极性,拓宽了林业职工的致富渠道,给林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可喜变化。但目前银行贷款门槛过高、林地产权无法流转、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森林保险存在困难等问题仍旧制约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建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担保机制建设,彻底化解银行企业债权债务负担。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艳春  戴建兵  
该文分析了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下社会福利的内容和保障原则,对其财政资金支持需求进行预测,并估算我国在各个阶段的财政供给能力。结论表明:我国GDP在今后40年中要保持4%-8%的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要确保达到21%-27%,才能满足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所需资金。最后,提出加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下社会福利资金筹集的建议: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增加资金来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会福利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东明  
近30年来德国人口出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老龄人口又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两大趋势促使几任德国政府首脑针对社会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矛盾,深入研究应对的有效方针和策略,制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福利政策。由于社会福利政策属于长效政策而长期实行,成为联邦、州、地方三级财政共同承担的支出任务,所涉及的各种财政补贴已成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家庭促进政策家庭促进政策包括父母养育津贴、子女津贴和父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传清  
澳门的社会福利事业虽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民间慈善团体所举办的慈善救济活动,但澳门社会福利问题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则是在本世纪60年代后期。进入80年代以后,特别是澳门进入过渡时期以来,澳葡政府逐步发展了以政府部门为主、民间社团机构为辅的澳门社会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于文俊  
台湾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以来,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在劳工社会保险、全民健康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国民年金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财政负担过重、社会保障欠公平、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台湾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对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弘  
单独使用现有的任何一套社会福利理论框架,都无法使我们比较透彻地理解叠床架屋的社会福利体系。本文在逐一介绍和分析了三种主要的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体系之后认为,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和重叠现象。如果换个角度,通过缴费和支付去观察具体的社会福利计划,就会发现,在社会再分配和个人缴费这两种主要的社会计划原则之间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互混合和互换的状态,社会政策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分野也因而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探索社会福利制度的逻辑共性和经验共性,本文设计了一个多层福利理论框架,希望能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余丽生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贫富差距也很大,大量失业者、流浪汉、无业移民的生活相当清贫,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在不断扩大。为了让这些家庭和群体"饿有其食、居有其屋、病有其医",美国推行了极富有针对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