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5994)
- 2022(5272)
- 2021(4713)
- 2020(4073)
- 2019(9333)
- 2018(9433)
- 2017(19798)
- 2016(10422)
- 2015(12037)
- 2014(12414)
- 2013(12949)
- 2012(12864)
- 2011(11809)
- 2010(12460)
- 2009(12222)
- 2008(11977)
- 2007(11131)
- 2006(10745)
- 2005(10404)
- 2004(9313)
- 学科
- 济(70995)
- 经济(70936)
- 管理(29335)
- 业(26543)
- 方法(21829)
- 数学(19497)
- 数学方法(19321)
- 中国(18866)
- 企(18866)
- 企业(18866)
- 地方(17552)
- 农(15645)
- 制(13723)
- 财(13402)
- 地方经济(12637)
- 业经(12021)
- 学(11609)
- 银(11294)
- 银行(11283)
- 行(10880)
- 贸(10468)
- 贸易(10456)
- 农业(10305)
- 融(10155)
- 金融(10155)
- 易(10092)
- 税(9849)
- 体(9466)
- 税收(9304)
- 收(9237)
- 机构
- 大学(169944)
- 学院(168913)
- 济(87117)
- 经济(85443)
- 研究(63180)
- 管理(59851)
- 中国(51938)
- 理学(48842)
- 理学院(48290)
- 管理学(47692)
- 管理学院(47356)
- 财(43217)
- 京(36515)
- 所(32980)
- 科学(32822)
- 财经(32578)
- 经(29195)
- 经济学(28852)
- 研究所(28518)
- 江(27902)
- 中心(27802)
- 经济学院(25676)
- 北京(24663)
- 财经大学(23704)
- 农(23555)
- 州(21851)
- 院(21555)
- 范(21395)
- 师范(21282)
- 省(19301)
- 基金
- 项目(89045)
- 科学(69335)
- 研究(69162)
- 基金(64235)
- 家(54139)
- 国家(53684)
- 社会(46111)
- 科学基金(44660)
- 社会科(43686)
- 社会科学(43676)
- 省(33357)
- 基金项目(32632)
- 教育(30609)
- 资助(27953)
- 编号(27797)
- 划(27564)
- 成果(25063)
- 自然(24691)
- 自然科(24003)
- 自然科学(23996)
- 自然科学基金(23535)
- 发(21323)
- 部(20891)
- 课题(19998)
- 重点(19962)
- 国家社会(19355)
- 性(18742)
- 发展(18347)
- 教育部(18318)
- 展(18108)
- 期刊
- 济(113133)
- 经济(113133)
- 研究(65807)
- 中国(34705)
- 财(32699)
- 管理(25101)
- 融(23802)
- 金融(23802)
- 农(22474)
- 学报(20020)
- 科学(19520)
- 经济研究(19207)
- 财经(17999)
- 业经(16117)
- 大学(15864)
- 问题(15803)
- 经(15688)
- 学学(14856)
- 教育(14614)
- 技术(14553)
- 农业(14204)
- 贸(13143)
- 国际(11289)
- 技术经济(10895)
- 统计(10015)
- 经济问题(9820)
- 理论(9656)
- 世界(9169)
- 经济管理(9095)
- 改革(8895)
共检索到292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杰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过速下滑是因为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而总需求不足又是因为出口需求急剧萎缩而引起的。目前要通过启动内需而保增长,就必须要有效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注重运用财政政策,而慎用货币政策,信贷性消费仍然是我们启动消费的重要举措。保增长的实质,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从出口导向型转向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要启动消费,就必须改变收入分配结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内需 消费 分配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春力
一、关于机电设备制造业与其他工业行业的关系1.基础产业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及生产结构目前的状态在80年代前期和中期以消费品工业打头的工业增长格局到1989年发生变化,重工业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受供给结构适应不了需求结构变化这一主要制约因素的影响,消费品工业从此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而受投资需求拉动的重工业发展速度呈加快之势,一直到1993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高青
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呈正相关 ,但并不等于相关程度强 ;税收与经济应保持协调增长 ,而未必是同步增长。我们应力求实现税收的最优化而不是最多化。这需要我们辩证地分析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承受能力以及纳税人负担重与财政吃紧的原因 ,正确把握和处理理论与实践、应然与实然、长远与短期、依法治税与完成税收计划任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税收增长 协调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少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志贤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意,许多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正在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阐明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 我认为,在人口理论上有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必须遵循的,那就是:人口是一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安全 宋军
一、衡量经济增长方式是否转变的指标选择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或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主要或完全依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技术创新,从广义理解,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和改善管理,从而建立起效能更强,生产费用更低的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技术进步,经济学家们常用这一术语来表示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程度越大,经济增长的集约程度越高;反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忠英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几个问题彭忠英一、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此后,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秋波
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在理论界已形成共识,但对于有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其它一些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这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是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顺利地转变的,因此有必要进行讨论,予以澄清。误区一:粗放与集约互相排斥现在许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杰
目前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唯一出路是进行深度调整。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新界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尽快由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消除其理论上和法律上的障碍;解决城乡二元经济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从以成本优势为特征转向以技术优势为特征,从投资拉动型转为消费支撑型。第三,调整经济结构。从短期来看,要调整房地产业和服务业;从中长期来看,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周晓梅 宋春艳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仍然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此,必须坚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私营经济。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的私营经济与资本主义政权条件下的私营经济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鼓励和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客现规律的要求。我们现在发展私营经济正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彻底消灭私有制创造条件。
关键词:
私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果
经济增长问题,是目前我国密切关注的一个焦点。为统一认识,确保增长,我们有必要依据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当前经济运行的现状予以科学分析和考察。一、实践分析:8~11%的增长区间是国民经济“起飞”阶段的理性选择大家知道,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雎国余 蓝一
本文讨论了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中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因为“泡沫”作为一般均衡的结果出现的条件是经济处于增长的“动态无效率”之中,而我国此前的确在一条“动态无效率”的增长路径上,因此确实存在“泡沫”。但是目前增长的一些特点使这种“动态无效率”状态有改善的趋势,同时应该注意到那些导致“动态无效率”出现的因素仍未消失。这是我们在政策上需要认真对待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泡沫 动态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