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4)
2023(6316)
2022(5452)
2021(5157)
2020(4266)
2019(9727)
2018(9844)
2017(20202)
2016(11106)
2015(12773)
2014(13117)
2013(13147)
2012(12825)
2011(11837)
2010(12250)
2009(11922)
2008(11898)
2007(11118)
2006(10406)
2005(9971)
作者
(32041)
(26274)
(26122)
(25456)
(16957)
(12285)
(12119)
(9966)
(9877)
(9853)
(8869)
(8614)
(8576)
(8493)
(8283)
(8229)
(7799)
(7793)
(7772)
(7586)
(6981)
(6386)
(6348)
(6170)
(6126)
(6018)
(6003)
(5987)
(5303)
(5131)
学科
(45432)
经济(45370)
管理(33826)
(31090)
(24099)
企业(24099)
方法(17892)
中国(16461)
数学(16003)
数学方法(15767)
(15200)
(14278)
(13769)
(11674)
贸易(11664)
(11568)
银行(11566)
(11436)
(11169)
(10177)
业经(9689)
(9408)
金融(9408)
(9094)
农业(9084)
税收(8682)
(8614)
地方(8603)
(7996)
(7808)
机构
大学(164553)
学院(164396)
(73824)
经济(72032)
管理(61748)
研究(56960)
理学(50549)
理学院(50049)
管理学(49406)
中国(49336)
管理学院(49074)
(41456)
(35581)
财经(30546)
科学(29156)
(28465)
(28057)
(27419)
中心(27166)
研究所(24487)
北京(23798)
经济学(22652)
(22328)
财经大学(22314)
(21803)
(21751)
师范(21636)
经济学院(20386)
(20124)
(19353)
基金
项目(89444)
研究(72483)
科学(70249)
基金(63871)
(52858)
国家(52372)
社会(45200)
科学基金(44427)
社会科(42852)
社会科学(42845)
教育(33965)
(33469)
基金项目(31732)
编号(31522)
成果(28916)
(28663)
资助(28116)
自然(25639)
自然科(24942)
自然科学(24935)
自然科学基金(24500)
课题(22466)
(21323)
(19919)
重点(19818)
(19678)
项目编号(19116)
教育部(18754)
(18680)
人文(18203)
期刊
(91282)
经济(91282)
研究(62384)
中国(36308)
(30879)
(28801)
金融(28801)
管理(24910)
教育(22313)
(20750)
科学(17484)
学报(17471)
财经(15563)
经济研究(14924)
业经(14923)
技术(14494)
大学(14386)
(13354)
农业(13107)
学学(12899)
问题(12511)
(12311)
国际(11030)
理论(10334)
图书(9603)
实践(9272)
(9272)
(8507)
论坛(8507)
技术经济(8288)
共检索到282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丹凤  
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研究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分析的前沿课题,它主要是从政策操作的角度探讨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名义锚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物价稳定。自1990年新西兰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货币政策目标框架(货币目标框架或汇率目标框架)改为通货膨胀目标框架或者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目标同时公布的框架体制。1994年以来,我国"显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中华  莫学斌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以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源芳  
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宏观调控措施,货币政策历来都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视。但是,从2006年开始的本轮通货膨胀中,中国政府屡次动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结果是消费物价指数的渐进攀升。本文从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渐进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并在分析全国统一货币政策失灵机制的基础上为将来可能的区域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奚君羊  刘卫江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 ,自 1 990年代起 ,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 ,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 ,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 ,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 ,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志刚  
通货膨胀目标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一些中小规模工业化国家率先采用的一种新货币政策框架。它对货币理论的发展和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凯  
为了有效遏制通货膨胀,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参考外国经验,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其中着重考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货币数量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发展的方向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春蕾  
金融危机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一度加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陷入多重的两难困境。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具备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优势,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社会融资总规模"指标的提出,表现了当局货币调控的决心。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需对我国货币政策运作框架作出适时调整。我国应考虑分阶段、有过渡地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适时构建、测算并公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以有效管理通胀预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勇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按照通常定义,是出现了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者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实行加息或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收紧银根的金融政策,以减少货币供应或流通量。文章从分析通货膨胀的根源入手,评价了以往实行的货币政策,提出源自西方的货币政策不能真正有效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解决它的办法在于监测社会劳动总量在各行业、部门间分布比例的失衡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矫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颖  林景润  高铁梅  
本文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后,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反而减小。另外,通过比较利率和M1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的作用,本文发现当通货膨胀预期低于2.8%时,减少M1具有显著的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当通货膨胀预期在2.8%~3.9%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当通货膨胀预期高于3.9%时,利率是抑制未来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侯成琪  龚六堂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来描述食品部门在需求价格弹性、价格粘性和供给冲击等方面的异质性,研究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我国食品价格的较快上涨。本文的研究表明:(1)食品价格粘性较低和食品需求缺乏弹性是导致我国食品价格较快上涨的主要原因;(2)根据福利损失贡献加权法计算的核心通货膨胀是最优的,货币政策盯住这个最优核心通货膨胀能够显著降低外生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3)食品价格在这个最优核心通货膨胀中的权重为8.8%,这意味着不应该由于食品具有较大的支出权重而对食品价格上涨过度反应,也不应该由于食品价格具有较高的波动性而对食品价格上涨无动于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明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的基础上,对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操控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兼具中长期固定性与短期灵活性,能在追求某一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宏观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洪福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研究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面对通货膨胀持久性不确定性时,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波动。更确切地说,不论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持久性,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耿强  李群  张永杰  
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为分析框架,在考虑利率滞后项和预期项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中央银行的目标损失,构建中国的通货膨胀方程,并采用1992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事后调节和事前引导的实际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主要受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影响;利率变化在短期内并不改变通货膨胀的变化方向,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步显现;预期实际利率对当期物价波动有着正向引导作用,并且在子样本的稳健性分析中证实这种关系有加强趋势。这些实证检验结果对我国调控物价水平及制定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