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5)
2023(9608)
2022(7592)
2021(7132)
2020(6091)
2019(13860)
2018(14356)
2017(28897)
2016(15754)
2015(17977)
2014(18265)
2013(17859)
2012(16203)
2011(14690)
2010(15029)
2009(14072)
2008(13935)
2007(12657)
2006(11406)
2005(10727)
作者
(46586)
(38375)
(38177)
(36916)
(24492)
(18230)
(17483)
(14895)
(14497)
(13988)
(12999)
(12954)
(12475)
(12379)
(11909)
(11858)
(11426)
(11404)
(11194)
(11003)
(9835)
(9527)
(9465)
(8741)
(8733)
(8704)
(8682)
(8508)
(7875)
(7528)
学科
(67961)
经济(67897)
管理(43460)
(42397)
(33373)
企业(33373)
方法(32414)
数学(29364)
数学方法(28792)
中国(21371)
(18553)
(15715)
(14738)
业经(14511)
(13157)
(12545)
银行(12530)
(12277)
贸易(12268)
(12009)
(11979)
农业(11650)
理论(10916)
(10880)
金融(10879)
地方(10844)
(10056)
技术(9920)
(9313)
财务(9264)
机构
大学(230722)
学院(230256)
(95465)
经济(93394)
管理(86615)
研究(77243)
理学(74096)
理学院(73295)
管理学(71623)
管理学院(71213)
中国(60334)
(49739)
科学(46889)
(46376)
(39603)
财经(36628)
(36591)
研究所(35626)
中心(34688)
(34666)
(33136)
业大(32695)
北京(31900)
经济学(29774)
(29700)
师范(29388)
农业(28705)
(27922)
(27910)
财经大学(27259)
基金
项目(146575)
科学(115161)
基金(106430)
研究(105990)
(93188)
国家(92510)
科学基金(78642)
社会(67102)
社会科(63727)
社会科学(63710)
(56704)
基金项目(54912)
自然(50835)
教育(49962)
自然科(49709)
自然科学(49697)
自然科学基金(48778)
(48309)
资助(45432)
编号(43180)
成果(35645)
重点(33362)
(32778)
(31504)
课题(30379)
(29894)
科研(28130)
创新(28068)
教育部(28017)
国家社会(27995)
期刊
(105637)
经济(105637)
研究(71064)
中国(44645)
学报(34997)
(34550)
管理(33783)
(33607)
科学(32767)
大学(26903)
教育(26114)
学学(25226)
(24041)
金融(24041)
农业(22491)
技术(21618)
财经(18464)
经济研究(18217)
业经(17951)
(15846)
问题(14875)
统计(14408)
(12737)
技术经济(12293)
(11819)
(11667)
决策(11466)
理论(11363)
商业(11287)
现代(10477)
共检索到346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明强  
文章探讨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模式的集约性程度。文章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集约性略微增强,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但能源消费集约性增速下降,非能源矿产资源和资本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下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各类物质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仍然很低,工业化对物质资源投入依赖度仍然很高,我国工业化尚未摆脱粗放型、外延式的传统模式,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树华  
本文根据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有关理论,运用统计数据,对我国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与分析。从总体上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主导型"和"工业重型化"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翔  胡国松  
关于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模式的思考邓翔胡国松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的战略物资;石油工业也被世界各国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备受政府的关注。中国的石油工业在六、七十年代有过辉煌的历史,曾为处于困难时期的国家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国栋  佘元冠  敖宏  
本文论述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规律,主要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市化率及矿产资源消费的关系。以衡量工业化程度的三个指标(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和我国工业化综合指数为依据,对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进行了判断。通过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的回归分析,预测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时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平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镇化快于工业化3个阶段。近年来整体上出现了城镇化速度快于工业化进程的倾向,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与工业发展水平是基本协调的;东北三省有类似过度城镇化的倾向;中西部一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化的速度均过低,显示出低度城镇化的倾向;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仍显得过快;而另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低,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却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亚东  郭朝红  孙莱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李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包括企业、产业、社会、区域等多个层次,推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且每个阶段每个层次的推进重点各有不同。结合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建设经验,提出两化融合的重点是加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完善两化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开展两化融合评价和监测,以及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复合人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志刚  李海丽  翟亚宁  曹静  
在对国家科技计划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欧盟和日本科技计划评估经验,提出了"一二五"的评估模式,并在评估组织、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运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以期对国家科技计划评估工作有所借鉴。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荣材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对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制度革命,首先是以意识形态为先导来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意识形态从共有信念上规定了经济主体实施制度创新的行动域。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有效地协调了社会成员的行动,减少了社会协调成本,新的制度安排也就会沿着意识形态预设的轨道被创设出来。在当时特殊的初始条件下,毛泽东把制度变迁的目标函数界定为制度革命和工业化。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需要进行制度革命,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使国家能对经济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申茂向  李保明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畜牧业目前主要依靠农户分散饲养带来的人畜混居、畜禽混杂、交叉感染、疫病难控等现状问题,预测了今后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对畜牧业和畜产品的要求,提出了我国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德忠  
新型工业化更加强调科技进步过程中的技术组合和工业结构的优化效应,以及工业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友好相处;强调工业增长速度与效率均衡的集约型增长。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区域新型工业化目标模式,该模式被定义为"双效应复驱动半内生型工业化目标模式"。"双效应"是指科技进步与结构优化效应。"复驱动"是指科技进步与结构优化循环往复地推动着工业化,从而保障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半内生"是指区域工业化进程中,政府适度干预市场,烫平工业周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强  余粮红  郑珊  
工业化海水养殖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化海水养殖建设是加快渔业现代化、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生产体系的科学技术、设施装备、管理方法3个层面对比分析美国和日本发展工业化海水养殖的有益经验,探讨其对中国发展工业化海水养殖的启示,以期实现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黄光球  郭韵钰  陆秋琴  
近年来,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已成为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不足、上下游企业关联性不强、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不适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BIM等智能化技术,构建基于智能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即DCCO模式,并将项目建造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探讨在该模式下各阶段智能化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应用,探究DCCO模式的运作机制,为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密克·堪培奥  丁兴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