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8)
2023(10831)
2022(9130)
2021(8191)
2020(7003)
2019(15738)
2018(15637)
2017(31003)
2016(16633)
2015(18683)
2014(18939)
2013(18927)
2012(18275)
2011(16862)
2010(17193)
2009(16601)
2008(16559)
2007(15053)
2006(13870)
2005(13284)
作者
(50169)
(42014)
(41778)
(40171)
(26830)
(19852)
(19020)
(16109)
(15759)
(15237)
(14585)
(13952)
(13865)
(13631)
(13356)
(13015)
(12326)
(12294)
(11997)
(11918)
(10951)
(10335)
(10130)
(9547)
(9500)
(9491)
(9448)
(9062)
(8529)
(8085)
学科
(89457)
经济(89343)
管理(53207)
(46450)
(38194)
企业(38194)
方法(31160)
数学(27412)
数学方法(27184)
中国(23496)
(21895)
(21210)
地方(18963)
(18488)
业经(17105)
(16992)
(15816)
银行(15801)
(15239)
(14927)
金融(14925)
(14883)
(13677)
贸易(13667)
(13290)
地方经济(13032)
(12209)
财务(12183)
财务管理(12149)
环境(12110)
机构
大学(258321)
学院(255974)
(120258)
经济(117852)
管理(92767)
研究(92411)
理学(78283)
理学院(77396)
管理学(76243)
管理学院(75761)
中国(72306)
(60445)
(54539)
科学(51465)
(47321)
财经(46468)
(41926)
研究所(41912)
中心(40383)
(39633)
经济学(39490)
(37901)
北京(35188)
经济学院(35180)
财经大学(34401)
(32825)
业大(32796)
(31806)
师范(31525)
(30924)
基金
项目(155071)
科学(122745)
基金(114666)
研究(114295)
(99357)
国家(98589)
科学基金(83698)
社会(76443)
社会科(72547)
社会科学(72528)
基金项目(59528)
(58431)
教育(52088)
自然(51280)
自然科(50030)
自然科学(50012)
(49284)
自然科学基金(49154)
资助(47600)
编号(44118)
成果(37838)
(35993)
重点(35313)
(33963)
(33435)
国家社会(32556)
课题(31824)
(31580)
(31573)
教育部(31352)
期刊
(144966)
经济(144966)
研究(88125)
中国(52193)
(47386)
管理(38243)
学报(37237)
(35003)
科学(34898)
(30996)
金融(30996)
大学(29186)
学学(27782)
财经(25444)
经济研究(24624)
教育(22911)
农业(22537)
(22002)
技术(21197)
业经(20443)
问题(19481)
(16047)
技术经济(14287)
国际(13940)
统计(12994)
理论(12855)
世界(12314)
商业(11917)
经济问题(11858)
经济管理(11808)
共检索到410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康  
我国国民经济在经历80年代后期以来过热—治理整顿—复苏的又一轮“马鞍形”起伏之后,于1992年末和1993年,再次出现热度偏高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同过去一样,经济发展一旦进入周期中这样的阶段,迅速的扩张简直“呼之即来”,投资激增,生产资料价格扶摇直上,消费品市场中也有一些商品成为居民争购的对象。随着物价上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矛盾问题便更趋敏感,收入分配、社会风气等,越来越多地成为公众的话题。如果经济之弦继续绷紧,超过了某个临界点,便可能由于触发抢购风潮或由某个公众关注的社会矛盾热点,引起经济的、甚至是社会的震落。过去的实证材料表明,当我国宏观经济处于数量扩张的峰顶区域时,稳定性最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华  常鑫鑫  
金融开放与宏观经济不稳定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吗?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金融开放度和利率调整时滞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通过MATLAB随机数值模拟分析了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通过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冲击的传导,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开放度的增加和利率调整时滞的缩小有利于减少中国技术冲击产生的福利损失,但会增加国外产出冲击和利率冲击给中国造成的福利损失。根据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应该坚持适度、灵活的金融开放策略,并且坚持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守东  王妍  唐亚晖  
本文首先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多元动态因子模型,得到能够反映我国金融系统内在不稳定性的潜在不可观测因子,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在"金融不稳定区制"和"金融稳定区制"下的不同特征;其次,本文以"金融不稳定性假说"、"金融加速器理论"等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一个特定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自回归模型MSIAH(M)-ARX(P)研究了我国金融系统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具有内在的周期不稳定性,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增长状态下这种金融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高速增长"阶段对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放大作用,而在"适速增长"阶段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捷  蒋晓阳  朱顺和  
文章以广东省21个城市2010—2019年的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考虑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因素是否会抑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则不存在影响。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因素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熊海芳  王志强  
本文在参数不稳定的情况下考察利差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信息作用,并分析包含利差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基于贝叶斯区制转移模型(MSBVAR)的分析发现: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有影响,宏观经济波动使得利差的信息作用存在参数不稳定性,在经济下行时对经济增长有负向信号作用。信用利差对通胀的预测作用比期限利差对通胀的预测作用更强。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都在货币政策规则中有参数不稳定性的信息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1994年,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又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外汇体制改革也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够被直接感觉到的是,外汇储备的动态变化对国内货币供应从而物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进一步的影响是,人民币同外汇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了更多和更紧密的联系。如果说,中国的宏观调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齐曲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两种金融制度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得出银行主导模式比市场主导模式对宏观经济稳定更有利的结论。不过 ,银行主导模式同样也不可避免金融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恶化危机。虽然欧盟金融市场的“脱媒”趋势增强 ,但仍以银行为主导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对防范这些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千  
本文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房地产的虚拟资产特性,指出房地产是一种虚拟资产,房地产这种虚拟资产的特性是其虚拟性介于普通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文章同时指出,正是房地产的这种虚拟资产特性使其成为联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纽带。除了扰动作用以外,房地产更能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与金融资产相比,房地产价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使其成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的抵押品;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长期稳定增长对货币发行量的稳定增长有重要影响。可见,房地产的虚拟资产特性对于银行贷款和货币供给的稳定增长,从而对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守亭  王宇骅  吴振球  
在我国当前畸形的投资消费结构下,提高消费率,必然要求降低投资率。为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找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在此前提下运用总量生产函数,笔者研究了降低投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用GDP经济增长速度代理)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少投资,会导致GDP增速降低,在假定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和政府消费占GDP的份额不变的条件下,居民消费额会增加,而且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也会增加(除去少数例外)。我国投资减少GDP的5%,GDP的增速将下降到4%左右,居民消费率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战明华   黎东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杰  孟亚强  
本文考察了此轮石油等价格上升的特点与成因,主要观点是:1.石油等价格持续大幅上升是对全球经济的冲击;2.其主因是全球经济发展而不是名义货币和金融市场动荡;3.石油价格冲击会引起商品间比价调整,并因资源配置调整的滞后引起供给冲击型价格上升;4.坚定且有信誉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防止商品与服务价格比价调整,演变为工资上升与通货膨胀加剧的螺旋;5.面对石油冲击,单一的总需求政策是不够的,加快推进更加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消除因政府管制、行政垄断和市场竞争不完全引起的价格刚性,保持我国生产率的高增长是应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基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守亭  王宇骅  吴振球  
在我国当前畸形的投资消费结构下,提高消费率,必然要求降低投资率。为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找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在此前提下运用总量生产函数,笔者研究了降低投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用GDP经济增长速度代理)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少投资,会导致GDP增速降低,在假定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和政府消费占GDP的份额不变的条件下,居民消费额会增加,而且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也会增加(除去少数例外)。我国投资减少GDP的5%,GDP的增速将下降到4%左右,居民消费率增长约3.5%。我国GDP增速4%,可能是我们可以接受的GDP增速的一个"心理底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稳存  
本文在IS—LM—AS模型的框架下 ,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状态的特点、动态调整方式。研究结论表明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 ,由于市场自身缺乏稳定机制 ,经济只存在惟一的均衡路径 ;任何冲击都会破坏经济的稳定 ,而经济体系自身不会向稳定方向调整 ,其结果是经济波动呈发散趋势。通过进一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政策的操作方式及绩效的考察发现 :利率政策调整滞后、调整不充分、政策操作并不成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军  
经历了2021年"前高后低"走势的中国经济,尽管经济增速面临着再下台阶的较大可能性,但整体数据表现可能并不十分悲观,在总量放缓、增量收缩的同时,结构分化与优化依然继续演进,并有望在2022年实现疫情冲击后的二次探底并企稳回升。具体来看,上半年依然是非典型"滞胀"主导,工业品价格高位徘徊与经济惯性下行并存;下半年则有望在消费反弹、基建托底、房地产软着陆、制造业回升和出口韧性以及政策扩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支撑下,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