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3)
2023(5954)
2022(5290)
2021(5013)
2020(4597)
2019(10801)
2018(11142)
2017(23827)
2016(12526)
2015(14830)
2014(14906)
2013(14903)
2012(13710)
2011(12529)
2010(12973)
2009(12194)
2008(11920)
2007(10717)
2006(9646)
2005(8756)
作者
(35815)
(29687)
(29202)
(28253)
(19037)
(14069)
(13637)
(11468)
(11226)
(10792)
(10169)
(9873)
(9522)
(9260)
(9246)
(9122)
(8737)
(8686)
(8665)
(8504)
(7568)
(7449)
(7137)
(6788)
(6706)
(6649)
(6574)
(6476)
(6008)
(5663)
学科
(62654)
经济(62590)
管理(36677)
方法(36447)
(36422)
数学(34240)
数学方法(33731)
(28702)
企业(28702)
中国(17650)
(15263)
(15003)
(11983)
贸易(11975)
(11958)
(11664)
业经(10360)
(10241)
银行(10238)
(9797)
地方(9764)
农业(9557)
(9294)
金融(9293)
(8569)
财务(8538)
财务管理(8512)
理论(8105)
企业财务(8087)
(7870)
机构
大学(190115)
学院(189510)
(84555)
经济(82932)
管理(77134)
理学(66658)
理学院(66072)
管理学(64870)
管理学院(64526)
研究(56085)
中国(45420)
(41561)
(39319)
财经(33217)
科学(30779)
(30111)
(27655)
经济学(27333)
(27198)
中心(26212)
北京(25263)
经济学院(24934)
(24823)
财经大学(24762)
业大(24097)
研究所(23950)
(22474)
师范(22305)
(21979)
商学(21081)
基金
项目(118206)
科学(94020)
基金(87716)
研究(87401)
(74309)
国家(73758)
科学基金(64462)
社会(57201)
社会科(54523)
社会科学(54512)
基金项目(45566)
(45241)
教育(42271)
自然(40797)
自然科(39891)
自然科学(39884)
自然科学基金(39167)
资助(39068)
(37769)
编号(35820)
成果(29026)
(27953)
重点(25889)
教育部(24808)
(24506)
课题(24251)
人文(24234)
(24123)
国家社会(23729)
大学(22913)
期刊
(89250)
经济(89250)
研究(58591)
中国(31746)
(29987)
管理(28446)
学报(23222)
科学(22489)
(22089)
(20745)
金融(20745)
大学(18855)
技术(17829)
学学(17580)
教育(17558)
财经(17172)
经济研究(15762)
业经(15177)
(14599)
农业(14457)
统计(14082)
问题(12885)
(12176)
决策(11387)
(10925)
技术经济(10916)
商业(10661)
理论(10498)
实践(9353)
(9353)
共检索到278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国富  黄敏毓  
关于城镇最佳规模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相关理论分歧的归纳和西方学者关于最佳城镇规模研究的梳理,借鉴英国学者巴顿(K.J.Buton)的理论,运用我国的城市统计资料构建计量模型,分别从行政管理角度最佳、市民角度最佳和企业生产角度最佳三个方面,实证检验了我国最佳的城镇人口规模。相关结论对于正确选择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推动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理   郭丹丹   苏玥  
近年来,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迅猛,快速的规模扩张导致部分地区的村镇银行违规运营现象较为严重,并产生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论文以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研究村镇银行的规模扩张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约束风险与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丰富了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为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论文基于我国287家村镇银行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村镇银行的规模扩张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村镇银行的规模扩张会通过股权集中效应、高风险投资效应和存款竞争效应等渠道推动经营风险上升;中西部地区和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的规模扩张更容易导致风险。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防范村镇银行规模扩张导致的股权过度集中、风险投资偏好较高和存款市场的过度竞争;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和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的监督,实施差异化监管,约束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险峰  
文章从幸福指数所对应的物质基础、身心以及家庭及社会和人际、个人贡献价值等角度构建模型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对于幸福感的正面评价。但同时民众评价幸福感的角度各有不同,其中物质基础是共享评价方面指标,即确保物质才有可能使民众感到幸福;个人的社会贡献要高于社会和谐方面要素,成为影响民众对于是否幸福的评价。研究认为应积极拓宽提升民众增加收入的渠道,形成物质层次以外的关怀;丰富中低收入群体的公众活动来提升城镇居民幸福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东海  张媛春  
协议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方式,然而协议收购的效率如何在现有的研究中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文章以2000年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事件为样本,分别从会计收益和市场价值两个方面对协议收购的整体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协议收购整体效率较差,并且股权转让比例较低的协议收购效率低于股权转让比例较高的协议收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冬林  金晓彤  刘金叶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 ,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内涵 ,运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 ,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进行了检验 ,论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敏感性特征 ,指出为使我国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欣  吴佩林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而粮食安全是"新四化"实现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1997年以来,城镇化增速始终保持在2.5%以上,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可能从粮食生产投入要素、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粮食生产。文章定性分析了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多维中介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快速城镇化进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快速城镇化进程会使得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种植业的比重显著下降,但只有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是城镇化率与粮食产量之间的显著中介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志  
文章运用2005—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分东、中、西三大区域探讨了我国各省城镇化与城镇就业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城镇就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特征。首先,东部地区城镇化速度的提高会促进城镇就业人口增速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的提高会抑制城镇就业人口增速的提升。其次,各区域城镇就业人口增速的提升会加快城镇化的速度,但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志  
文章运用2005—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分东、中、西三大区域探讨了我国各省城镇化与城镇就业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城镇就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特征。首先,东部地区城镇化速度的提高会促进城镇就业人口增速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的提高会抑制城镇就业人口增速的提升。其次,各区域城镇就业人口增速的提升会加快城镇化的速度,但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鸿蕾  
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文章根据2002—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不同,所构建的模型兼具空间相关性与动态性特征,并且除城镇化率以外还新增城市首位度这一变量来更全面反映城镇化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碳排放存在一定空间维度的依赖性和异质性;城镇化率提升对碳排放的增长总体呈现出抑制作用,这是城镇化带来的不同方向影响力相互强化或抵消的结果;必须优化城镇化低碳发展模式,充分协调城镇化相关要素间的矛盾与关系以最终达到节能减排总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佳  张卓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制,发现城镇工业品交易效率、农产品交易效率的提升都能加速城镇化进程。通过实证检验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综合效率的提升总体上对加速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弱于城镇商贸流通效率。最后,文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春  刘荣增  
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相对贫困减缓的双赢局面是当今的热门议题之一。文章提出了环境规制影响相对贫困的理论假设,并基于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200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加剧了相对贫困且结论具有稳健性;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减少污染行业就业加剧相对贫困;环境规制对相对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能够加剧本地区的相对贫困,减缓周边地区的相对贫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纪明  杜聪聪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两个动态角度测度了产业结构演进,并运用全国29个地区1996—2015年平衡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对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均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纪明  杜聪聪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两个动态角度测度了产业结构演进,并运用全国29个地区1996—2015年平衡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对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均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喆  
文章以中部省域为研究范围,将城市首位度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利用阈值回归模型得到中部省域最优规模,其存在性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部分省域首位城市有其合理规模的上限。通过最优规模的实践性检验,超过最优规模依然可以对经济增长有增强性的推动作用,但增强的程度在逐渐减弱。研究表明,中部省域应积极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通过调整首位城市规模,协同次中心城市,发展中小城市,以良好的城市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平稳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