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0)
2023(10583)
2022(9500)
2021(8999)
2020(7569)
2019(17836)
2018(18023)
2017(35525)
2016(19345)
2015(22065)
2014(22334)
2013(22305)
2012(20827)
2011(18905)
2010(18958)
2009(17434)
2008(17001)
2007(14861)
2006(13409)
2005(11887)
作者
(57726)
(47367)
(47119)
(45127)
(30204)
(22785)
(21506)
(18704)
(18089)
(17016)
(16238)
(15805)
(15102)
(14967)
(14723)
(14273)
(14121)
(14017)
(13714)
(13445)
(11699)
(11675)
(11387)
(10750)
(10616)
(10582)
(10576)
(10488)
(9563)
(9264)
学科
(80211)
经济(80119)
管理(54890)
(50618)
(40619)
企业(40619)
方法(36808)
数学(31839)
数学方法(31512)
中国(25296)
(20840)
地方(18412)
(18355)
(17483)
业经(16341)
(15262)
贸易(15252)
(15050)
(14799)
农业(13715)
环境(13113)
(12982)
理论(12782)
(12514)
银行(12481)
(11928)
技术(11676)
(11207)
金融(11205)
(10954)
机构
大学(284830)
学院(282084)
管理(113539)
(111273)
经济(108580)
理学(97940)
理学院(96782)
管理学(95171)
管理学院(94649)
研究(94301)
中国(69809)
(62155)
科学(59295)
(52084)
(47429)
研究所(43025)
(42185)
财经(41955)
中心(41651)
业大(41183)
(40205)
北京(40018)
(38294)
师范(38014)
(37838)
(34419)
(33463)
农业(32958)
经济学(32641)
财经大学(31145)
基金
项目(189738)
科学(148297)
研究(139168)
基金(136670)
(118447)
国家(117479)
科学基金(100549)
社会(86243)
社会科(81613)
社会科学(81591)
基金项目(73998)
(72918)
自然(65950)
自然科(64296)
自然科学(64279)
自然科学基金(63059)
教育(62841)
(62119)
编号(57898)
资助(56222)
成果(46999)
重点(41760)
(41564)
(40378)
课题(39332)
(38493)
创新(35907)
科研(35824)
教育部(35405)
项目编号(35234)
期刊
(123039)
经济(123039)
研究(88381)
中国(48024)
学报(42140)
管理(40650)
科学(40277)
(37448)
(35792)
大学(31433)
教育(29939)
学学(29383)
农业(26056)
(23743)
金融(23743)
技术(23204)
业经(20433)
财经(19537)
经济研究(18940)
问题(18573)
(16492)
图书(16077)
理论(15425)
实践(14290)
(14290)
统计(13867)
现代(13775)
技术经济(13720)
科技(13515)
资源(12927)
共检索到413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袁家冬,孙振杰  
本文从我国现行的城市统计区的地域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统计区建立的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指出了我国现行城市统计区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新建立的必要性,从实质性和可比性的角度,提出基于“日常生活圈”的我国城市统计区重建的理念,并对基于“日常生活圈”的我国城市统计区的基本构造、建立方法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自创刊至2009年底所刊载的城市地理学相关论文共523篇为数据源,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论文数量、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作者单位等方面归纳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动态特征,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估算了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由侧重宏观逐步转变为宏微观并重,使用数量方法的研究明显增多,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在研究主题上,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热点;在作者群变化上,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篇数增加但比重下降,说明中国城市地理学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呼吁中国城市地理学注重研究规范的引导和核心作者的培育,以利于学科持久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清成,李昕  
消费地理学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国外,消费地理学目前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中较为活跃的分支学科。在国内,因种种原因,此学科基本上还是空白。这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及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都极不相称。因此在国内开展消费地理学研究已势在必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定惠  朱超洪  杨永春  
城市通勤是城市交通、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地理学者对于城市通勤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对居住郊区化的关注。作为理解城市空间重构和制度转型的重要视角,地理学领域的城市通勤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从研究内容、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认为应该拓展城市通勤研究区域范围、加强研究内容的深度,提升理论化成果、注重多学科方法的交叉应用,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人本主义方法的运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传康  
一、作为软科学的地理学信息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专门科学与交叉科学互相补充。交叉科学包括三方面: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和横断科学。地理学在信息时代应从专门科学转变为一门综合科学。过去的综合是有明显联系的综合;现在还要求把没有表面联系的事实也综合起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张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逢干  
我国近现代的人口地理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经曲折停滞,到今天已进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回顾过去,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总是以国内的形势及亟须研究的重点问题为转移,同时受到西方学术发展和传播的重大影响。我们今天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正是发展学术研究的大好时机,时代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  朱剑如  
一、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1. 前期发展慢,后期发展快解放前,我国城市地理发展很差,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甚少。解放后,城市地理学有较大发展,其过程可以“文革”为界,划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文革中,特别是1966年底至1972年,研究中断)。前期,地理学,特别是经济地理学,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城市地理研究少,发展慢。据统计,1949~1965年间,《地理学报》刊登有关城市的文献仅六篇,1960~1963年,三次全国经济地理学术会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П.Н.斯捷潘諾夫  吟如  
列宁和斯大林曾多次指出,在研讨苏维埃建设的经济问题时,有研究高等技术的必要。1931年,斯大林在其"论经济工作人员底任务"一文中写道:"已经是,而且早已经是面向技术的时候了。已经是抛弃那种过时的不干预技术的旧口号,而要自己成为专门家,成为谙通事情者,成为完全內行的时候了。"苏维埃经济地理学家完全有责任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方面。全俄电气化计划和历届斯大林五年计划,就是经济与技术以及与地理概念有机结合的鲜明例证——例如,对苏维埃经济发展基础的经济——技术与经济——地理的按区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辑慈  
企业地理学(Enterprise Geography)又译为公司地理学。它包括对公司增长的空间扩张规律的研究和对公司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七十年代企业地理学已成为国外工业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八十年代以来,企业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已被逐渐介绍到我国。 一、企业地理学的来龙去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乐育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曾逐步形成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这一看法,此观点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地理工作者与生产(力)布局实践相结合,从而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的应用研究;而另一方面,则由于它混淆了学科研究对象(理论问题)与具体工作任务(实际问题),模糊了经济地理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削弱了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胡兆量、陆大壮《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一文指出了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佳骆  
在古老的地理学萌芽中,商业地理知识曾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和劳动地域分工的进展,生产迅速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和扩大范围,促使商业地理学的兴起和逐步形成。从12~16世纪欧洲汉撒同盟的商人学校就开设商业地理课程,其后,经过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学者的研究发展,至今这门学科仍为欧美各国所重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李二玲  
文章评述了近年来西方农区地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在研究内容上,农业地理、农村社区和农户三个侧面均有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出现了社会文化视角、政治经济视角、全球化视角和农村管治等新的视角来审视农区问题。农区地理学在农业区位论、农区变化特点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方面存在着较多争论。中国农区地理学应针对中国的特殊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观点等方面突出创新,从而为中国实际和国际相关理论做出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倩  张文忠  王岱  
独立工矿区是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矿业职工及其家属为居民主体,远离人口集聚区,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独立工矿区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供给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却成为当前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文按照"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的思路,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和既往研究成果,结合现有界定标准和相关概念的差异,对独立工矿区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应用经济成长周期、地域生产综合体和演化经济地理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独立工矿区形成和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认为其本质上是资源丰富地区内部与外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的结果;独立工矿区未来需以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为目标,立足其自身属性,实现多元化发展或特色发展。最后,对独立工矿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独立工矿区界定标准的量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地域功能演化机理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