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6)
- 2023(13219)
- 2022(11120)
- 2021(10391)
- 2020(8636)
- 2019(20105)
- 2018(20373)
- 2017(39956)
- 2016(22023)
- 2015(25084)
- 2014(25456)
- 2013(25185)
- 2012(23153)
- 2011(20910)
- 2010(21105)
- 2009(19475)
- 2008(19273)
- 2007(17098)
- 2006(15530)
- 2005(14146)
- 学科
- 济(90259)
- 经济(90141)
- 管理(63261)
- 业(59333)
- 企(47667)
- 企业(47667)
- 方法(38427)
- 数学(33063)
- 数学方法(32659)
- 中国(29978)
- 农(25700)
- 财(22065)
- 业经(20634)
- 地方(19399)
- 学(19097)
- 制(18938)
- 农业(16796)
- 贸(16295)
- 贸易(16286)
- 易(15792)
- 银(15251)
- 银行(15214)
- 理论(14817)
- 行(14500)
- 和(14177)
- 环境(13993)
- 融(13325)
- 金融(13324)
- 务(13261)
- 技术(13238)
- 机构
- 大学(321911)
- 学院(319148)
- 济(126336)
- 管理(125496)
- 经济(123245)
- 研究(108066)
- 理学(107402)
- 理学院(106176)
- 管理学(104376)
- 管理学院(103801)
- 中国(81448)
- 京(70736)
- 科学(66599)
- 财(60298)
- 所(55049)
- 研究所(49437)
- 农(49133)
- 中心(48215)
- 财经(47702)
- 江(47406)
- 业大(45910)
- 北京(45663)
- 范(43745)
- 师范(43404)
- 经(43062)
- 州(39083)
- 院(39061)
- 农业(38217)
- 经济学(37488)
- 财经大学(35267)
- 基金
- 项目(209466)
- 科学(163827)
- 研究(155359)
- 基金(150377)
- 家(130056)
- 国家(128939)
- 科学基金(110267)
- 社会(96651)
- 社会科(91367)
- 社会科学(91341)
- 省(80955)
- 基金项目(80450)
- 自然(70969)
- 教育(70676)
- 自然科(69253)
- 自然科学(69238)
- 划(68510)
- 自然科学基金(67956)
- 编号(64988)
- 资助(61554)
- 成果(53869)
- 重点(46344)
- 部(45824)
- 发(44874)
- 课题(44686)
- 创(42498)
- 项目编号(39629)
- 创新(39610)
- 科研(39432)
- 教育部(39224)
- 期刊
- 济(144417)
- 经济(144417)
- 研究(102171)
- 中国(59244)
- 学报(48068)
- 管理(46447)
- 农(45438)
- 科学(45412)
- 财(43751)
- 教育(37031)
- 大学(36343)
- 学学(33802)
- 农业(31051)
- 融(30035)
- 金融(30035)
- 技术(27045)
- 业经(24270)
- 财经(22965)
- 经济研究(22171)
- 问题(21580)
- 经(19515)
- 图书(18545)
- 理论(17189)
- 实践(15748)
- 践(15748)
- 现代(15551)
- 技术经济(15497)
- 科技(14837)
- 贸(14795)
- 业(14765)
共检索到479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家冬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制约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各种现代城市问题并不单纯地与城市规模的大小有关,城市人口过密化是产生现代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城市的实质性城市化地域和人口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对我国城市与国外人口过密城市的比较,阐明了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化问题的实态,并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我国大城市发展、城市近郊耕地保护、旧城改造等与城市人口过密化有关的若干城市发展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开华 ,李兵弟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对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进行研究,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如1985年至2000年)的年龄构成,目的是为拟定人口发展规模和规划定额提供合理的依据。劳动年龄组(女17—55岁,男17—60岁)的比重大小同人口规模直接有关。17岁以下的未成年年龄组的比重大小,影响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的规划定额。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则相应地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岑 冯长春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城市人口规模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异速生长模型,探讨我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用地发展整体上处于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土地城市化的相对速度在加快,人地关系正异速生长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其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用地平均水平最高,特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超出了合理阈值,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有针对性的予以调控。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非农业人口 异速生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建高 王凌宇
我国学界对城市人口密度有不同认识。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对中国天津、上海、广州和日本东京、大阪的人口密度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普遍比日本高许多,上海约是东京的两倍,而且中心市区与周围郊区密度差异悬殊,显著的一极集中。日本城市人口分布较均匀。体现在城市住宅形态上,中国城市以集合住宅为主而日本城市以独立住宅为主。对统计数据不加分析会得出偏离实际的结论,城市研究有待精细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魏后凯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粗放扩张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研究的不足,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密度效应及最优城市人口密度,藉此分析了未来中国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密度效应的倒U型特征依然显著;以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观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下协调推进,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节地潜力,明确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晓丽 沈得芳 张玉
利用我国2002-2012年省级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对我国各省区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出口贸易能够显著促进城市集中度的提高,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以帕累托系数衡量的城市集中度增加0.36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集中,对中部地区城市人口集中的影响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对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表现出一定的分散化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丽 张玉
以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平均而言,国际贸易额每增加10%,城市人口规模将会增加0.23%;职工工资、产业结构、政府支出等均能够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可以通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对外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伍晓鹰
由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UNFPA)资助国家教委委托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主办的“城市化及城市人口问题国际会议”,于1987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天津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名专家学者就如下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一城市化模式与发展道路多数中外学者都注意到1984年以来中国建制镇标准的改变对“城市人口”和“城市地区”的影响,但是观点不尽相同。一些学者认为,虽然1984年以来建制镇标准有了较大的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军 徐万标
老龄化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按国际惯例和通行标准,60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10%,或65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便称为老龄化社会。目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60多个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文)的内容和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文主要阐述四个方面的问题:(1)21世纪我国生产力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2)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辩证关系;(3)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去把握人口老龄化的问题;(4)当前...
关键词:
生产力 人口老龄化 趋势 辩证关系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清裕
城市人口劳动构成是指城市各类人口的比例关系。研究人口劳动构成有各种人口分类方法,本文以“劳动平衡法”为划分的基本依据,将城市总人口划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三部分。所谓基本人口是指主要为市外服务的各种企、事业职工,服务人口是指为本市服务的各种企、事业的职工,被抚养人口是指除上述两部分人以外的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钰 高向东
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模拟是城市空间结构、郊区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和区域科学学者对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文献很多,揭示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演变。本文从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种研究假设,梳理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研究进展。从已有研究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的研究上,多为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存在共性特征:①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中国的紧凑性的城市人口分布;②负指数函数在模拟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时有较好的优度;③同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模型中,人口密度梯度逐渐变小,密度曲线变得更为平缓。④多中心模型研究表明,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已经符合多中心模型分布特征,大城市次中心已经初步发育。纵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发现存在数据质量差、研究方法滞后、研究城市少、可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该在未来应努力利用GIS等提高数据质量,创新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研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从而构建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而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及郊区化研究。
关键词:
城市人口密度模型 中国 郊区化 评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邵光华 顾泠沅
本文对我国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压力情况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教师职业是一种压力程度颇重的职业 ;我国青年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压力 ,不同类别的教师压力感有所不同 ;压力感在教师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 ;普通学校教师压力感比重点学校教师压力感重 ;乡村教师比县 (市 )城教师压力感重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因素分析 ,得出教师压力来源的 1 6个因素 ,不同类别教师在一些因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调查结果做了分析 ,并提出了减少教师压力的建议或措施
关键词:
教师压力 无约束短文法 压力感 压力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