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3)
- 2023(3797)
- 2022(3342)
- 2021(3259)
- 2020(2793)
- 2019(6434)
- 2018(6778)
- 2017(13471)
- 2016(7650)
- 2015(9003)
- 2014(9419)
- 2013(9428)
- 2012(9177)
- 2011(8278)
- 2010(8664)
- 2009(8256)
- 2008(8441)
- 2007(8052)
- 2006(7386)
- 2005(7041)
- 学科
- 济(29512)
- 经济(29466)
- 管理(20729)
- 业(20315)
- 企(14019)
- 企业(14019)
- 中国(13891)
- 方法(12112)
- 农(11031)
- 数学(10463)
- 数学方法(10387)
- 制(9468)
- 财(8933)
- 银(7772)
- 银行(7767)
- 行(7442)
- 农业(7327)
- 贸(6993)
- 贸易(6987)
- 易(6841)
- 业经(6313)
- 融(5954)
- 金融(5953)
- 税(5794)
- 劳(5748)
- 劳动(5730)
- 理论(5697)
- 教育(5664)
- 体(5510)
- 税收(5467)
- 机构
- 学院(115628)
- 大学(114112)
- 济(48209)
- 经济(46956)
- 管理(39813)
- 研究(36792)
- 理学(32152)
- 理学院(31789)
- 中国(31664)
- 管理学(31303)
- 管理学院(31081)
- 财(27225)
- 京(25366)
- 财经(20447)
- 科学(19740)
- 江(19567)
- 所(19154)
- 经(18217)
- 北京(17231)
- 中心(16820)
- 研究所(16289)
- 范(15962)
- 州(15953)
- 师范(15841)
- 经济学(15470)
- 财经大学(14846)
- 农(14753)
- 经济学院(14031)
- 院(12937)
- 业大(12654)
- 基金
- 项目(58210)
- 研究(48330)
- 科学(44121)
- 基金(39170)
- 家(32130)
- 国家(31759)
- 社会(28776)
- 社会科(27018)
- 社会科学(27012)
- 科学基金(26171)
- 教育(23519)
- 省(22719)
- 编号(22677)
- 成果(20373)
- 基金项目(20116)
- 划(18891)
- 资助(17199)
- 课题(15972)
- 自然(14274)
- 自然科(13841)
- 自然科学(13836)
- 性(13572)
- 自然科学基金(13572)
- 年(13514)
- 部(13482)
- 项目编号(13368)
- 重点(12826)
- 发(12772)
- 教育部(11832)
- 规划(11631)
共检索到195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英
关于劳动力的流动一般只是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是本文认为这只是狭义上的劳动力流动,广义上的劳动力流动所指的范围更广些。文章从广义上理解劳动力的流动,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发生的原因、背景、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出现的典型劳动力流动的现实原因及制度条件。
关键词:
狭义劳动力流动 广义劳动力流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学毛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网络体系,但就整体而言,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则下健全,劳动力市场管理的立法滞后,因而还存在诸多缺陷.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模式应是“大市场”模式.笔者认为,培育全国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同时要注重“硬件”建设,并且不可忽视“软件”的配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小苏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虽然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转移中城乡就业的统筹等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 一、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国内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专家和学者几乎人人暗含的立论基础,在国外发展经济学中也并不鲜为人知。这样立论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有失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锋
关于劳动力商品化问题的探讨南开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李锋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决定,突破了过去的传统理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劳动力资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芳
随着三大传统就业渠道吸收能力的减弱 ,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开拓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 :一是要开发和推广劳动密集型农业技术 ;二是要拓展开发农业资源的深度与广度 ;三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龚晓莺 王朝科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三农"问题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症结在于要素性资源的单向流动。
关键词:
要素流动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宜航 汪宇娟 刘雅南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可分为结构效应和总量效应。结构效应考察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对不同阶层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总量效应则考虑劳动力流入导致的住房需求总量增加可能产生的相应阶层的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基于我国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由于流动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仍然会扩大城市内部收入差距;而当流动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时,劳动力流动则可能缩小城市内部收入差距。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总量效应 结构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海舟
财政政策手段对治理通货膨胀具有特殊的功能。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主要有:一是通货膨胀引起财政分配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二是财政分配状况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通货膨胀。文章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还对1979—1988年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财政政策的选择的若干主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安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徐勇
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衣业生产潜力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出现持续增长的趁势。由于农业后备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又有相当数量的耕地被城镇、工业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建设侵占,人多地少日趋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1949年至今,我国总人口增长一倍多。七十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农村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体欣 张琦
我国当前的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生产率低于现代非农生产部门,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部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利于经营者进一步投资从而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制约了土地流转、集中,制约了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提出了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降低农业生产部门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成本,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土地产权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恂
人力资本理论是透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视角。我国农村面临低素质劳动力难以迁出或迁出后就业质量低、高素质劳动力不愿迁回的双重困境。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出困境,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回困境。因而必须在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低素质劳动力的迁移能力;在生活保障、工资待遇等方面增加人力资本回报,提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断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恂
人力资本理论是透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视角。我国农村面临低素质劳动力难以迁出或迁出后就业质量低、高素质劳动力不愿迁回的双重困境。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出困境,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回困境。因而必须在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低素质劳动力的迁移能力;在生活保障、工资待遇等方面增加人力资本回报,提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断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