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9)
- 2023(15281)
- 2022(12974)
- 2021(11874)
- 2020(10330)
- 2019(23432)
- 2018(23356)
- 2017(45841)
- 2016(24926)
- 2015(28451)
- 2014(28673)
- 2013(28977)
- 2012(27584)
- 2011(24939)
- 2010(25825)
- 2009(24948)
- 2008(25254)
- 2007(23572)
- 2006(21580)
- 2005(19920)
- 学科
- 济(129012)
- 经济(128862)
- 业(97291)
- 管理(82053)
- 企(78556)
- 企业(78556)
- 方法(49650)
- 农(48577)
- 数学(40123)
- 数学方法(39688)
- 业经(34636)
- 财(34465)
- 中国(32892)
- 农业(31992)
- 制(27107)
- 地方(25957)
- 务(22265)
- 财务(22225)
- 财务管理(22176)
- 学(21980)
- 贸(21932)
- 贸易(21917)
- 易(21251)
- 企业财务(20903)
- 技术(19730)
- 和(19722)
- 银(19569)
- 银行(19530)
- 体(19436)
- 策(19307)
- 机构
- 学院(383652)
- 大学(379753)
- 济(173050)
- 经济(169631)
- 管理(147610)
- 研究(129661)
- 理学(124782)
- 理学院(123487)
- 管理学(121689)
- 管理学院(120972)
- 中国(104877)
- 财(81716)
- 京(80224)
- 科学(75013)
- 农(72962)
- 所(67449)
- 财经(63406)
- 江(62090)
- 中心(60076)
- 研究所(59748)
- 经(56979)
- 农业(56070)
- 业大(55694)
- 经济学(53486)
- 北京(51240)
- 州(48480)
- 经济学院(48061)
- 范(47217)
- 师范(46828)
- 财经大学(45899)
- 基金
- 项目(231025)
- 科学(181944)
- 研究(172566)
- 基金(167534)
- 家(143481)
- 国家(142102)
- 科学基金(122006)
- 社会(112325)
- 社会科(106070)
- 社会科学(106040)
- 省(91021)
- 基金项目(88030)
- 教育(77301)
- 自然(75389)
- 划(74383)
- 自然科(73602)
- 自然科学(73578)
- 自然科学基金(72277)
- 编号(70762)
- 资助(68827)
- 成果(58401)
- 部(52058)
- 发(51520)
- 重点(51100)
- 创(49306)
- 课题(47758)
- 国家社会(46268)
- 业(45820)
- 创新(45529)
- 教育部(44727)
- 期刊
- 济(211908)
- 经济(211908)
- 研究(120650)
- 中国(78493)
- 农(72149)
- 财(66328)
- 管理(57852)
- 学报(55144)
- 科学(52714)
- 农业(47937)
- 融(43067)
- 金融(43067)
- 大学(42865)
- 学学(40677)
- 业经(36539)
- 技术(34300)
- 教育(33895)
- 财经(33346)
- 经济研究(32346)
- 经(28924)
- 问题(28530)
- 业(25346)
- 技术经济(23232)
- 贸(22164)
- 世界(20929)
- 统计(19612)
- 商业(18917)
- 国际(18712)
- 理论(18429)
- 版(18424)
共检索到608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美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小苏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虽然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转移中城乡就业的统筹等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 一、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国内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专家和学者几乎人人暗含的立论基础,在国外发展经济学中也并不鲜为人知。这样立论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有失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勇 林柏浪 陈泮 冉瑞平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关于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不同的要素配置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因而,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西奥多.舒尔茨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人口质量低与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向农村输入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与这两种模型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这就存在着如何评价上述两种模型与两种模式的问题。
关键词:
要素配置模型 劳动力转移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下一步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前提,它主要受国家的制度、政策以及教育水平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不是城市收入下降和失业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增加的一个重要源泉和我国改革30年繁荣的一个基础。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一个根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教育水平 制度与政策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安
面向21世纪,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无疑是众所关注的热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还很低,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就是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剖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思路。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问题 根源 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发 黄升泉 韩俊
一、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本文中的发达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京津等地区,从行政区划角度讲,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等省市。这种划分基本上与国家统计部门的划分相一致,因而在分析中即直接使用宏观统计资料。发达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而言,以就地转移方式为主。根据典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风峰
抚顺市的高湾经济区是沈抚同城化的连接之点,其发展潜力巨大,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将会为高湾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助推力量。
关键词:
沈抚同城化 高湾地区 农业劳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梅建明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从国际经验来看,二元经济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而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由于诸多障碍的影响其规模还相当有限。因此,如何促进农业部门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一元经济转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二元经济 转换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地区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英明,姚士谋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社会经济累积发展过程,其特征既是农业动力转移过程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协调与否的反映,又是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依据。本文就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产业、地域、规模和速度、效益、时差、结构变动等特征进行了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常艳颖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日益减少。因此,农业劳动力将逐步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我国农业劳动力却出现了“过多”、“过早”地非正常转移现象。本文从这种现象人手,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为避免这种不正常的转移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艳丽
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或农业地区向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或工业地区的转移形成的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直接构成经济的变化,而且由于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因此,我们要关注处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潍坊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时,围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道中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经济学概念 ,本文重点研究了流动问题。流动是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机制。因此 ,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农业人才流失问题 ,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和矛盾问题 ,只能通过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
关键词:
流动 转移 劳动力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