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0)
- 2023(8414)
- 2022(7120)
- 2021(6396)
- 2020(5147)
- 2019(11911)
- 2018(11693)
- 2017(23604)
- 2016(12630)
- 2015(14470)
- 2014(14617)
- 2013(15016)
- 2012(14565)
- 2011(13637)
- 2010(14041)
- 2009(13347)
- 2008(13286)
- 2007(12308)
- 2006(11532)
- 2005(11195)
- 学科
- 济(66418)
- 经济(66356)
- 业(36428)
- 管理(34881)
- 企(24868)
- 企业(24868)
- 方法(23046)
- 中国(22961)
- 农(22713)
- 数学(20507)
- 数学方法(20417)
- 地方(18538)
- 贸(15650)
- 贸易(15632)
- 易(15133)
- 银(14911)
- 银行(14900)
- 业经(14732)
- 行(14521)
- 制(14465)
- 融(13950)
- 金融(13950)
- 农业(13360)
- 财(12617)
- 发(11388)
- 地方经济(10405)
- 环境(9733)
- 学(9651)
- 技术(8956)
- 体(8844)
- 机构
- 学院(197268)
- 大学(194899)
- 济(92370)
- 经济(90516)
- 管理(73220)
- 研究(72042)
- 理学(60374)
- 中国(60365)
- 理学院(59716)
- 管理学(59042)
- 管理学院(58668)
- 财(44559)
- 京(43166)
- 科学(39077)
- 所(37232)
- 财经(33881)
- 农(33275)
- 中心(32941)
- 研究所(32579)
- 江(31731)
- 经(30463)
- 北京(28790)
- 经济学(28766)
- 范(25888)
- 经济学院(25805)
- 州(25753)
- 师范(25685)
- 农业(25524)
- 业大(25353)
- 院(25140)
- 基金
- 项目(112364)
- 科学(88394)
- 研究(86495)
- 基金(80137)
- 家(68327)
- 国家(67729)
- 科学基金(57263)
- 社会(55871)
- 社会科(53143)
- 社会科学(53130)
- 省(43788)
- 基金项目(41123)
- 教育(38513)
- 划(36427)
- 编号(35836)
- 资助(34093)
- 自然(33801)
- 自然科(32957)
- 自然科学(32950)
- 自然科学基金(32353)
- 发(30828)
- 成果(29767)
- 发展(25717)
- 部(25682)
- 课题(25455)
- 展(25313)
- 重点(25049)
- 创(23009)
- 国家社会(22847)
- 教育部(22107)
- 期刊
- 济(114462)
- 经济(114462)
- 研究(70770)
- 中国(43775)
- 农(32568)
- 财(31583)
- 融(30460)
- 金融(30460)
- 管理(29578)
- 科学(24508)
- 学报(24371)
- 农业(22213)
- 教育(21151)
- 业经(20701)
- 大学(19256)
- 经济研究(18830)
- 学学(17886)
- 财经(17775)
- 技术(17738)
- 问题(16120)
- 经(15288)
- 贸(14043)
- 国际(12184)
- 理论(11652)
- 商业(11512)
- 业(11465)
- 技术经济(11309)
- 世界(11024)
- 实践(10371)
- 践(10371)
共检索到332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包香明 王冬丽
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出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信用衍生产品的有无问题,可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分"试点期、加速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分步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光 张楠 王宏峰
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各界对信用衍生产品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金融创新。文章厘清了四个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认识误区,指出我国应鼓励金融创新,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创新 误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汪宇瀚
在全球信用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信用衍生品,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更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6年12月,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为3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直局限于传统的信贷限额、抵押担保和分散放贷等最基本的方式。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陆巍峰
市场风险(marketrisk)和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金融市场上两大最基本的风险。前者指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动对贷款和证券价值的不确定性影响;后者指金融交易中一方违约或其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蔡国喜 徐光
本文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监管框架和改革措施入手,阐明了两国市场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监管理念和措施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厘清了当前存在的若干制约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认识误区后,对如何加快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发展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世斌 胡兆峰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曾经扮演着扩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因此,如何借鉴美国对信用衍生工具的认识和监管,将对我国在"规范"中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信用衍生工具 中央清算 监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斯文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经历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推动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利率等在内的各种驱动因素,发现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着显著的信贷效应、债市效应、利率效应和动量效应,其中动量效应最强,债市效应最弱。最后,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参与者、丰富衍生品种类、加强市场监管等完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实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彰显我国坚持金融创新和继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下一步,需通过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促进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等途径,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在论述衍生产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衍生产品正负面影响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业发展衍生产品应防范和降低风险,认为应从国内外从事衍生产品失败的案例中吸取教训,相应对如何尽可能防范衍生产品风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衍生产品市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2009年,人民币外汇掉期产品在规避汇率风险中作用明显增强,全年累计成交8018亿美元,同比增长82.1%,增幅比上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其中美元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交易短期化趋势有所上升,全年隔夜人民币对美元外汇掉期成交量占掉期成交总量的64.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98亿美元,同比下降43.8%。"外币对"市场累计成交折合407亿美元,同比下降35.8%,成交主要品种为美元/港币和欧元/美元,合计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78.8%;"外币对"远期和掉期分别成交20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心童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的描述和对内涵及发展可行性的诠释,分析了CDS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国特色CDS产品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
CDS 金融衍生产品 债券市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少青
关于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黄少青一、我国信用卡市场发育现状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流行的一种支付方式,有“一卡在身、通行世界”之说。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世界上各大城市中有60%左右的商店、...
[期刊] 征信
[作者]
颜凌 朱合洪 屈筱茜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内部评级 外部评级 信贷市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刚
信用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加剧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种中性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负面效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合规监管基础上基于合理避险需求推动国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效率。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信用风险分配 商业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